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其父张锳,字春潭,举人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任贵筑县知县,寓所在贵阳六洞桥(今六洞街),道光十七年(1837)张之洞出生于此。据说因此取名“之洞”(他们弟兄系“之”字辈,有张之清、之渊、之(氵舞)等)。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府治在今安龙县)。张之洞7岁时随其父到安龙任所读书,到14岁始回河北原籍准备应试。后历中秀才、举人、探花,成为晚清重臣和后期洋务派首领。  相似文献   

2.
黔北佛教最早传入赤水河中游的土城地区。刘建明土城《景福寺碑记》说:“景福寺者,始自唐乾符……”(见:《仁怀直隶厅志·艺文》)。“景福”是唐昭宗李晔年号,时间是公元892年至893年。寺以“景福”为名,应是建于景福年间,而不是“乾符”时期。土城景福寺形成于唐代后期的另一条依据是唐朝坝(今习水县醒  相似文献   

3.
<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其故里在今方山县来堡村。于成龙年过不惑才步入仕途,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知府,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从七品“芝麻官”一路升迁至一品“封疆大吏”。因政绩卓著,三次被举为“卓异”。二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致力于平乱缉盗、澄清吏治、发展教育、清理诉讼,所到之处皆有政声,  相似文献   

4.
清镇县文化教育起步较早,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就设卫学于威清卫。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改卫为县,始为县学。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知县杨以增捐资于城东创建凤梧书院。光绪一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八月,清廷颁发《停办科举改兴学校谕》称:“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当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自此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清镇县先后兴办各级各类学校繁多。根据清廷“停办科举改兴学校输”的精神,于光绪三十三年,知县李家兰以凤梧书院…  相似文献   

5.
刘璋,山西太原人,字于堂,号推云山人,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举人,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曾任直隶(今河北省)深泽县知县,四年后被解职。他著有《捉鬼传》等小说,及《深泽县志》。  相似文献   

6.
正杨仲兴(1694—1775),字直廷,号讱庵,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人。清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授福建清流县知县。清乾隆八年(1743年)至十三年(1748年),来到广西任兴安县知县。之后,历任思恩府同知、江西瑞州知府、福建延邵兵备道、湖北按察使,官至刑部侍郎。他也  相似文献   

7.
清印光任、张汝霖撰。成书于清朝隆十六年(1751年),有光绪六年(1880年)江宁藩署重刊本、《林下雅音集》本。印光任,字黻昌,江南宝山人,先后任高州、石城知县,澳门同知、太平府知府等。张汝霖,字芝墅,江南宣城人,先后任香山、春阳知县,澳门同知等。  相似文献   

8.
光绪《于阗县乡土志》与《于阗县志》实为同一部地方志,前者源于林出贤次郎携往日本的抄本.后者则是流传于国内的民国抄本,成书时间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编纂者为时任县令贺家栋。贺氏出生于同治九年(1870),由附生捐纳入仕,历任库尔喀拉乌苏直隶厅同知、洛浦县知县、于阗县知县、伊犁府知府等职。从目次的编排顺序和文字内容的清晰完整度来看,民国抄本《于阗县志》的文献和史料价值要优于《于阗县乡土志》。  相似文献   

9.
复兴古镇     
曾子  雪涌 《世界遗产》2011,(4):64-65
复兴古镇位于仁友溪景区,古镇历史悠久,从公元1108年(北宋大观三年)至公元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间,曾是赤水古代仁怀县、仁怀直隶厅的治所,是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之一。这里人文古迹较多,可惜屡经"播州之乱"等烽火毁损,存者寥寥,今天仍可见到的古迹有马鞍山东汉岩墓群、宋墓群、清代江西会馆等。  相似文献   

10.
《黄平州志》十二卷,清嘉庆三年(1798),州人李台(字南有,一字笠山)请于署理知州冉廷淑倡修,州人王孚镛(字序东,一字鹤轩)纂。嘉庆五年(tsoo)书成付梓,道光十三年(1833)增补。一九六五年十月贵州省图书馆根据贵州省博物馆藏增补刻本复制,并据本馆所藏旧抄本、乾隆《贵州通志》、民国《黄平县志》、乾隆《镇远府志》、光绪《平越直隶州志》校补。卷首有候补同知、借补镇远府清江通判、黄平州事长沙周有声(字希甫)序,作序时署思南府知府。嘉庆四年(1799)瓮安傅玉书(字竹庄)序。嘉庆五年署黄平州知州、清平县知县、会稽冉廷淑(字南园)  相似文献   

11.
百色,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无名人经传,有者,始于雍正七年(1729年),清廷将思恩(今武鸣县)府理苗同知移驻百色,建立百色厅,这是百色得名之始。从此,中国版图刻上了百色二字,并在桂西逐步显出其重要地位。光绪元年(1875年),百色厅升为直隶厅,统辖恩阳州判(今田阳县)、恩隆县(今田东县)、上林土县(今田东思林镇)、下旺土司(今平果县海城),这  相似文献   

12.
邹振岳(1831—1893),山东淄川人,自同治五年(1866)任直隶怀安知县始,先后在直隶饶阳、清苑、易州、宣化等任职知县或知州,光绪十九年(1893)卒于天津知府任。在二十几年的直隶州县长官生涯中,邹振岳致力于发展经济,重注民生;肃清民政,打击恶霸;创新实干,治理水患;教化民众,教育优先。其政绩为朝廷看重,在历史上具有极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何时听到普法开战之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国藩何时听到普法开战之讯朱东安天津教案发生于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元1870年6月21日),时隔22日,即六月二十一日(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也正是在这一天,法国公使罗淑亚照会直隶总督曾国藩,提出“三员论抵”之说,即杀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清代设置直隶厅地区的民族构成变化和直隶厅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解构,认为直隶厅是清朝在大量汉族移民进入边疆民族地区后而创设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直隶厅直隶于各省布政司,由朝廷派出抚民同知为主官,具有掌地、治民、控土司、兼汛防、理刑案等职权,抚民同知偏重对辖区内汉族移民的管理,同时直隶厅内部保留了原有的土司机构,因此,清代的直隶厅具有行政双结构、民族构成多样性、户籍管理分类性、赋役征收的差异性和军事控管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清嘉庆八年(1803)至道光元年(1821)。先后在汉中任定远厅抚民同知、汉中知府长达18年之久的严如熤,是一位政绩突出、口碑较好的高级封建官吏。在汉期间,他写了大量有关守土治民和民生疾苦的章诗词,其中的三篇告示、三首歌词是这些诗中的佼佼,至今读来,仍不禁使人感佩。  相似文献   

16.
张锳,晚清名臣张之洞之父,自道光六年(1826)大挑进入贵州为官,任安化县知县,后署清平、镇远知县,擢威宁知州,升古州同知,署黎平、安顺、遵义知府,授兴义府知府,于咸丰六年(1856)逝于贵东兵备道任上,前后三十年,其足迹几遍贵州全省,可以说张锳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贵州。张锳为官较为清廉,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特别是他一生兴学办教,重视文化发展,对近代贵州文化教育发展影响较大,对青少年张之洞成长影响巨大。通过对《贵州通志》《安顺府志》《遵义府志》《清实录》《张文襄公年谱》等相关史料的疏理,厘清了张锳在贵州的为官经历,并从中了解到张锳对张之洞的影响以及少年张之洞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7.
明代嘉靖末年(约在四十二至四十五年间),汉中知府吴以作(四川富顺人)虑及属吏行为不端会祸害百姓,特意书写了“民命攸关”四字,晓令各州县刻匾悬于公堂之前,以使官吏“时接于目”,自省自警,勤政为民。时任城固知县的直隶良乡(今北京市良乡)人杨守正,为官清正廉洁,《汉中府志》(清嘉庆十八年版)称他“寸衷自尽,六事(古代对县官的六点要求:田野关、户口增、赋役平、盗贼息、军民和、  相似文献   

18.
三百年前,正当清朝康乾盛世,在荒僻的贵州贵筑县骑龙寨(今贵阳市花溪区黔陶乡),出了两个名噪朝野的人物:一个是进士出身,历任翰林检讨、编修、侍读、侍讲学士、浙江正考官、直隶学政、詹事府詹事,“崛起西南,以诗名辇下(京都)”的周渔(?)(1665——1714);另一个则是举人出身,历任福建邵武知县、台湾诸罗知县、山东高唐知州、吏部员外郎加郎中、荆州知府,洁己爱民,敢于兴废除弊,深受皇帝赏识、百姓爱戴,却屡遭(?)抑的周钟瑄(1671——1763)。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传统文献与档案资料,首先就吐鲁番直隶厅的设置时间(乾隆说、咸丰说与光绪说)进行了考辨,兼论作为行政区划厅的标准问题;其次论述了传统文献及"遗留性史料"档案记载中的"吐鲁番厅"为一种特殊形态的边疆直隶厅;最后论述了光绪三年(1877)清军收复吐鲁番后,善后局与吐鲁番厅两个并行权力机构的情况及其关系问题。光绪七年(1881)善后局归并同知后,完全意义上的吐鲁番行政直隶厅得以出现。吐鲁番直隶厅的历史嬗变正是清朝治理西北边疆社会在民政领域由"因俗而治"到边疆与内地行政体制一体化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丘崇(约1140-1208),字宗卿,南宋江阴军(军相当于州)人。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殿试取一甲三名(探花)。历任华亭知县、平江知府、四川安抚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建康知府、刑部尚书、江淮宣抚使、资政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等重要职务。史学家缪荃孙纂修的《江阴续志》记述了丘崇家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