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广州闹市区的光孝路,有一座古刹,殿宇式山门,三开间,气派不凡,门匾上是赵朴初手书“光孝寺”。光孝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华南古刹中享有盛誉,其年代之古,规模之大,居岭南四大名刹之首,在中国佛教史上,中外佛教文化交流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光孝寺创建于一千七百多年前,是广州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也是广东创建最早的现存规模最大的寺院。俗谓“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说明其历史久远。据寺志所载,西汉时,寺址为南越王赵佗五世孙赵建德王府;三国时,东吴名士骑都尉虞翻被贬广州,  相似文献   

2.
广州光孝寺,以其历史悠久、文蕴深厚、古迹众多及规模宏伟而为岭南佛教丛林之冠。寺内南汉东西二铁塔,古往今来尤受关注,公私典籍多有著录,目前学者于此二铁塔,多从其规制、沿革及造像等予以研究,而于其铭文,虽有注释,终觉过简过浅,未能完全发掘其内涵。笔者再试考析之,以资参考云尔。  相似文献   

3.
乾隆年间,广州知府顾光所撰《光孝寺志》是现存有关光孝寺最早且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资料,至今仍被奉为圭臬。近年介绍光孝寺的文章琳琅满目,惜皆未能有所超越,未能从今天的认识高度审视该《志》,对已发现的新的有关资料,如伦敦博物院收藏的敦煌唐写本法海本《坛经》、元代光孝寺住持宗宝改编的《坛经》最初版本以及寺内现存碑刻,未能充分运用,也就难于确切阐明该寺寺名沿革及其涵义,难于恰当评价该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光孝寺大殿     
艳红的木棉花带来了灿烂的春色,曾被称为广州"五大丛林"之一的光孝寺,在祖国的春天里,显得更加庄严雄伟。光孝寺是广东最古的建筑物,它在1954年9月底开始重修,1955年11月初完成。全部修建工程均保持了原来的形制。重修后的大殿,充分呈现着这座古建筑的光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州是岭南民间传统文化荟萃之地。自古以来,广州市汇聚了醒狮、祥龙、牙雕、木雕、砖雕、玉雕、广绣、广彩(陶瓷)、戏服、头饰、乐器、酸技木刻、剪纸、饼印、炭相、面谱、公仔、灯谜、书画、漫画、粤剧、曲艺、讲古等一大批民间民俗传统项目。它们对广州的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木鱼、龙舟、南音等为代表的岭南民间说唱文学,流行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一带,曾风靡一时。以五桂堂为主专门刊行上述民间说唱文学的私人出版家,一百多年来,曾红遍广东城乡,家喻户晓。它们对广东粤剧、粤曲和出版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煲靓汤是岭南人尤其广东人的日常饮食习俗、习惯。新中国成立后,广东饮食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起伏过程。20世纪80年代起,广州开始着力恢复“食在广州”美誉。90年代餐饮行业兴盛,美食活动和饮食赛事频繁,在一众传统名菜、美点、名小吃中,广式靓汤从民间饮食中崭露头角登上本土美食大舞台,广式靓汤的代表“老火靓汤”也实现了赋形与赋名。  相似文献   

8.
六朝期间,岭南文士先后集中在广信、广州二地。广信在前,则有杰出的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陈钦有《陈氏春秋》,陈元更有《左氏异同》,可惜均已亡佚。及至岭南府治南移到了广州,已是三国两晋南北朝间,中原大一统的箍制松驰,海洋文明薰风骤起,使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异彩纷呈,甚至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神州民俗》2009,(9):1-1
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广州,既是融汇中外文化商品的国际大都会,又是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南方名城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独具风骚、代表岭南工艺的三雕(玉雕、牙雕、木雕)一彩(广彩)一绣(广绣).从古代开始就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产业之一。近几年,具有千年传统的潇湘刺绣,正悄悄打进广州市场,走进众多广府人家,这是个很能让人寻思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德清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广泛的著名高僧,被誉为明代佛教四大家之一。他于明万历年间遣戍雷州,过了十多年的充军生涯。期间,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雷州、韶关、广州三地。对他在韶关和广州的活动,不少著述都有言及,尤其是“中兴曹溪”的事迹,更是广为记述,而对他在雷州的活动,却很少涉及。覃召文《岭南禅文化》一书,专章介绍岭南禅文化人物为德清立目,并粗线条勾勒德清在岭南活动  相似文献   

11.
孙蕡是元末明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岭南诗派,肪于孙蕡。”他又是广州“南园诗社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他十分不幸,竞在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戮功臣时,被株连而死。关于他的死有二种不同的说法,兹考辨于下。 1.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二《孙蕡传》载:  相似文献   

12.
《谏果回甘》是岭南晚清著名的民间小说家邵彬儒编撰的短篇小说集,是岭南弥足珍贵的文学遗产。历来,研究者们均认为此书已亡佚,孙楷第先  相似文献   

13.
正广州茶文化的出现与本地亚热带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也是岭南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源于巴蜀地区的竹枝词传到广州地区以后,出现了专门咏茶的广州竹枝词,"广州有女多采茶,采茶之户千万家",正是广州茶业之盛的生动写照。现把记载茶的广州竹枝词进行整理,从中梳理出广州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为地方志研究提供资料的同时,也为开发利用茶文化旅游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岭南龙母信仰的地域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母信仰是岭南地方特色的水神崇拜,早在先秦时龙母已产生于西江岸旁的悦城,汉晋南朝民间崇拜持续,唐宋以后,在封建统治者的封敕和信徒的拥戴下,龙母信仰地域不断扩展,形成了以西江为中心,且随移民、官商等的迁移和交流,跳越式在江西、四川出现零星分布的特征。这一信仰不但形成了与岭南其他水神不同的地域特色,且保留有岭南祖先崇拜的印痕。而龙母信仰的地域扩展,与岭南俗信鬼神,朝廷推崇,民间信仰的地方性与官方正统性相结合,也与流动官员、士商和移民等集团的推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一南汉是岭南地区,尤其是作为国都兴王府的广州城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与南汉开国皇帝刘在位期间早期经营岭南的功业有直接的关系。2003—2004年,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今广州大学城)南汉德陵和康陵的考古发掘,~([1])特别是康陵哀册文碑的面世,掀起学术界对南汉国史以及刘(889-942)身世、功德等的研究热。笔者因参  相似文献   

16.
廣州光孝寺     
光孝寺又名法性寺,在广州西北,本南越王赵佗三世孫建德故宅。三国吴臣虞翻謪徙南海,居此宅,闢为苑囿,多植蘋婆苛子,时人称为吴苑,又曰苛林。翻卒,施其宅为寺,扁曰制止。东晉安  相似文献   

17.
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及秦汉岭南的族群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昌对面山墓地发掘了东周秦汉墓191座,均为土坑墓。墓葬形制、陶器组合、陶器质地和纹饰符号、铜器种类和形制与广州汉墓和平乐银山岭墓地简要对比后发现:对面山墓地与广州汉墓和银山岭墓地出土陶器在质地、火侯、纹饰、制法上颇有相似之处,铜兵器的形制和数量颇有相通。北江上游是岭南秦汉考古学文化的一个亚区,北江上游的南越国墓反映出岭南地区秦汉时代族群分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岭南地区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建筑类明器,有屋、灶、仓、水井、猪羊圈等,多为陶制,少数为铜、青铜所制,反映了该地区汉代人民的生活情况。这类建筑明器接近当时的实际建筑,结合考古出土的铺地砖、瓦等建筑构件看,其多样的纹饰与当时岭南地区本土的气候和建筑技术,以及岭南和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有莫大关系。前人的研究已对陶屋形制特点、陶屋与岭南建筑发展关系等方面作了一些讨论,如《广州出土汉代陶屋》把广州出土的汉代陶屋分为栅居式、曲尺式、三合式、楼阁  相似文献   

19.
孔戣是在岭南历史上一位政绩显赫的人物,他生长在唐代,字君严,鲁国人,孔子的三十八世孙,耀进士第。作为孔子的后裔、儒家的正宗传人,孔戣在当时已是备受关注的显赫人物,更重要的他又是一位身任要职的清官,历任大理卿、国子祭酒、侍御史、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再迁尚书左丞。他的一生卓有建树,然而影响最大,政绩最辉煌的当数他出任岭南节度使、广州刺史时对岭南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岭南文化是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也一直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广州的建城史,可追溯至2200多年以前。由于广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因而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广州为发祥地的岭南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充实,优化和吸纳,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区文化,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也在不断地增加和扩大。岭南文化这个概念,迄今已经历了从被认可到为人们所慈悉的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沧桑磨砺,使岭南文化愈发异彩纷呈。到如今,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对岭南文化的所有疑惑、抑贬乃至自轻自贱,都是徒劳的和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