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代亲王府属官名称多以唐宋辽制为参照,虽较唐宋简化,但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金代亲王府属官,除《金史·百官志》所明确记载的属官外,还有王府同提点、王府掾、王府教读,王府祗候郎君等。金代亲王府属官的设置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其职能由最初"傅导德义"变为"检制王家"。亲王府属官和职责的变化与金代章宗以后强化皇权、严防王爵越制的统治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首领官是元代中央、地方官府主要属官的统称。其制发端于金代,形成于元代。金代首领官分布于尚书省、枢密院及其派出机构行尚书省、行枢密院等官署,但这些机构的都事等吏职则不属于首领官。首领官系“首领吏员”之义,产生于官吏界限模糊、吏员地位提升的背景之下。“首领官”称谓的出现不晚于金代中期,但至金末才具有制度化趋势。金代首领官的设置大抵局限于中央机构,未及地方官府。元代首领官制度的确立以忽必烈称帝、推行汉法为背景,继承了金代首领官职位,同时受金朝吏制和大蒙古国汗廷必阇赤及地方幕僚制度之影响,都事等升为官职,都目等吏职亦同其一道称为首领官。由此,元代形成了系统的首领官制度。首领官制度对宋代以降的中央及地方僚属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变了传统四等官制的外在形式及内部运作形态。  相似文献   

3.
完颜希尹神道碑碑文中提到大批金代官爵、名号。其中大多数可与《金史》的《百官志》、《希尹传》等相互印证,还有的可补《金史》之阙、订《金史》之误。这些官爵名称及其变化反映了金朝初期官制改革的历史面貌。碑文中还有的金朝人物官爵名称也可帮助我们确定完颜希尹神道碑立建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金代不仅广泛使用纸币,而且更普遍流通白银。金代银锭形制与南宋基本相同,一般五十两重。一两银锭可兑换铜钱两贯。起初每贯值铜钱千枚,大定二十年(1180)又规定官私用钱皆以八十为百,遂为定制。并且银锭上也标有银钱兑换值的铭文。根据铭文,金代银锭可分为贡银、税银、盐司银和地金银四种。贡银在唐宋曾分为进奉银与上供银两种。从1978年北京出土“邠州进奉正隆二年”银锭可知金代也有进奉银。另外,《中国山西历代货币》录有“潞州黎城和买”银锭一件,“和买”表明金代不仅沿袭唐宋“和籴制”,而且将和条所得折成白银并铸…  相似文献   

5.
自金灭北宋,《资治通鉴》传入金朝,出现了一些专治《通鉴》的学者,也产生了金代的《通鉴》学.金代《通鉴》学虽成果不丰,但也有其特点.从金代《通鉴》学发展的大致脉络看,它所体现的是对历史上先进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政策的积极认同.汉人、女真人都有研习《通鉴》者,《通鉴》在金朝也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更多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从学术发展角度看,金代《通鉴》学不尚虚谈,较为务实,更易于《通鉴》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金史·选举志》中有一些难解的铨选专用词汇,在金代史料中亦没有解释,对于理解金代铨选、官阶制度造成困难。通过对《金史》和金代传记资料的爬梳,结合唐、宋、元铨选制度进行对比,对《金史·选举志》中出现的铨选用词进行考释,对于《金史》的阅读和金代选举制度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滹南遗老集》是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的文集,这部著作编订于作者去世前后,初刻于金元之交,主持者为其子王恕与槁城县令董彦明、县丞赵寿卿。稍后疑有官刻本。初刻本传世甚少,元大德三年江西兴贤书院重新整理刊刻。明代仅有少量抄本流传,未见刊刻。清人吴重熹据明代淡生堂抄本收入《石莲庵汇刻九金人集》,此前已有《四库全书》,此后又有《四部丛刊》、《畿辅丛书》等收其文集。比较而言,《四部丛刊》本校勘最精,而《畿辅丛书》本收条最全。  相似文献   

8.
赵城《金藏》,原称《金版大藏经》,简称《金藏》,是仿照我国第一部刻经北宋《开宝大藏经》雕刻印刷的。由于《开宝藏》年久且保存欠佳,原本大都早已散佚,所以现存的金代复刻本赵城《金藏》就成了我国唯一的木版汉佛教大典。不仅保存了宋刻官版藏经的原貌,而且还新增了汉、唐和辽代许多佛教各学派大师的述内容,对于藏经版本及其校勘诸方面的研究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我国历史学界和宗教界人士视为国之瑰宝,海内孤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利用《金史》中的史料对金代负责赈灾与救济的机构、赈灾与救济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研究。其机构主要有提刑司、惠民司、普济院等;其赈灾措施主要有减租免税、赈贷、平价减价卖粮、收购余粮、迁移就粮、纳粟补官、赎身、官员捐己俸禄、赐予耕牛等;其救济措施主要有施粥、赡养老人、扶助鳏寡孤独、抚恤遗孤遗属、奖励孝子节妇、救助乞丐、补助多胞胎等。而金代所谓的牛头税,就是征收于猛安谋克户、用之于猛安谋克户的赈灾储备粮。  相似文献   

10.
时昌国作为金代涿州时氏家族的成员,其墓志铭同样出土于河北新城时氏家族墓地。《时昌国墓志铭》虽然涉及历史史实不多,但对时昌国生平事迹及其家族成员情况记载颇详,对考察涿州时氏家族在金代早期和中期的发展状况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博泉同志所著《金代经济史略》(以下简称《史略》)一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国内外金史研究者的广泛重视。这是作者潜心于金史研究近三十年后,两易其稿而写成的。他在概括金代经济发展全貌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探讨问题和寻求发展规律方面,出版后被称为“开拓”之作,不是偶然的。综观《史略》一书,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史略》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人们向来忽视而又没有给予应有地位的金代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历史的研究,探讨了它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自身的特点,而在研  相似文献   

12.
辜梦子 《文献》2022,(3):147-158
《土官底簿》为官府档案的抄件,是研究明代少数民族制度及其运作的重要资料。通行版本为《四库全书》本,另有清彭氏知圣道斋抄本、孔氏岳雪楼抄本和天尺楼抄本存世。日本关西大学长泽文库亦有藏本,内有两淮盐政采进木记、满汉双文“翰林院印”,书内有浮签,随处可见四库馆臣的校改痕迹,卷末有杭世骏手抄朱彝尊跋文。经比较,它与文渊阁本编排一致,故可认定为四库底本。以此本核校《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可知提要对此书的底本、所记土官数量、年代下限等的记述皆需要修正。此本首页有清末沈曾植、沈曾桐兄弟二人之印,知曾由他们收藏,疑于1920年代散出,为长泽规矩也所得。  相似文献   

13.
周峰 《北方文物》2018,(2):68-71
新发现的金代郭周墓铭为了解金代农村的富裕农民提供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其记载了郭周的善行。墓铭对于研究金代老人授官制度以及西夏侵扰所引起的移民问题也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张雁 《古籍研究》2001,(3):30-35
《阳春白雪》,宋赵闻礼编。闻礼,字立之,号钓月,临濮(属今山东鄄城)人。其生活年代大约在南宋理宗、度宗前后,曾官胥口盐征。宋程公许《沧洲击缶编》卷六《谢胥口盐征赵立之》尝稍载闻礼之事:立之名闻礼,以声气相求,袖诗访我,欲赓而示暇也。后数日,裒箧中所藏汉魏隋唐碑刻七十种相遗,且逐一题识所自得。特以长歌,辞义与字画皆遒劲有英气。自念好而莫能精鉴,习篆隶而未得活法,愧无以胜此兼金叠璧之赠,借韵以抒感臆。可知赵闻礼实系一官低位卑的江湖士,其所自尚有《钓月集》及《钓月轩词》。  相似文献   

15.
在金朝统治者的重视下,随着社会与经济秩序的稳定,金代的图书编纂开始步入了稳定发展与繁荣时期,通过对《金史·艺文志》的考补,可知金代编纂的书籍共660余种。在种类上以经史子集为主,规模上各类、各时期略有不同。金代的图书编纂及其流通,推动了金代社会的文化进步,在促进了金代社会汉化进程的同时,也对元代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代前期的瓷器生产主要在东北地区,生产水平较低,烧制产品以日用粗瓷为主,主要窑口有辽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冮官屯窑。大官屯窑在金代盛极一时,是当时北方地区著名的瓷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料的局限性,大官屯窑却很少为世人所知。根据当时的第一手资料,将大官屯窑的来龙去脉进行梳理,并结合馆藏文物对其特征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金代医家李杲的研究,《东垣老人传》这一文献一直未得到相应的重视。实际上,《东垣老人传》所蕴含的信息十分丰富,涉及金代医学、自然灾害、教育、政治制度等方面。在这里对其进行考释,同时指出在金史研究中穷尽史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佛经亦随之而来。当时的佛经都是手抄本。唐代发明雕板印刷以后,佛经就有了刻印本。大量的佛经,经过历代的翻译、汇集、编次,形成了经、律、论三藏,即大藏经。刊刻汉文大藏经,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官刻大藏经开始于宋朝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四年(971年)下令雕造我国第一部大藏经。以后有辽代的《契丹藏》,金代的《赵城藏》,元代的《普宁藏》,明代的《南藏》与《北藏》等。清  相似文献   

19.
陈志红 《历史地理研究》2023,(1):117-127+162-163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地理,尝引两宋时期的地图为证。其中《金人疆域图》资料来源于金大定至泰和年间地志材料,相对完整地反映了金代中期的地理信息,是文献记载唯一一张金代疆域总图,可补充《金史·地理志》记载不足。《华夷对境图》《华戎对境图》《南北对境图》三种对境图,是宋金对峙期的边疆图,上有重要州城、军镇、渡口、河流等,这类图一般以边疆区域为中轴向两侧展开,比例尺较大,有很强的军事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左传》的成书年代与编纂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既往研究中,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考证多根据《左传》中的预言,特别是个别不验的预言,这种方法有其缺陷。实际上,考证《左传》成书年代可依据其自身具有的大量证据,而不必单纯依靠个别孤证。本文通过时《左传》所取材料来源的具体分析,论证了《左传》之所以成书于那个时代的必然性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