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崇宁四年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名辅州 (1)《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畿路》:“崇宁四年,京畿路复置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先是,改开封府界为京畿路,是年,又於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颍昌府为南辅,郑州为西辅,州为北辅,建拱州於开封襄邑县为东辅,并属京畿。” 按:“拱州”应作“辅州”。“拱州”乃后改之名。考李攸《宋朝事实》卷十八《京东东路》条云:“拱州,祟宁四年以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各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今名。”又考欧阳忞《地广地》卷七云:“东辅拱州,……皇朝属开封应天府。崇宁四年,建为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为拱州,治襄邑县。今县六。”据此,作“辅州”是,“拱州”乃后来改之名,《宋史》记误明矣。(页2106) 崇宁三年升曹州为兴仁府 (2)《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东路》:“兴仁府,辅,济阴郡,彰信军节度。本曹州。建中靖国元年,改赐军额曰兴仁。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复还旧节。” 按:曹州升为兴仁府乃在祟宁三年,非元年。《宋朝事实》卷十八云:“兴仁府,建中靖国元年改周彰信军为郡,后陞府。”《皇宋十朝纲要》卷十五云“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改曹州彰德军为兴仁军”前者不云升府时间,后者“彰信”误作“彰德。”今考《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一:“兴仁府,旧曹州,督府彰信军。建中  相似文献   

2.
在北宋建立至"澶渊之盟"期间(960—1005年),北宋与辽国为了实现各自的战略意图,曾利用渤海与黄海海路、河北平原道路、太行山间道路、河东山地道路、麟府路地区道路等交通线展开军事行动。宋辽边疆地带的地理环境与宋辽两军的战略意图,是影响这一时期宋辽战争中诸道路利用频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正月,灭南汉,统一岭南。其初,广东、广西同属广南道。元丰年间,广南道分为广南东、西两道(简称广东、广西),广西之名自此始有,并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大观元年(1107年),融、柳、宜、平、允、庭、孚、观等州从广西划出去另建黔南路。大观三年(1109年),广西路和黔南路复并,称广西黔南路。四年,恢复广南西路旧称。广西路属行政区有州、军、监,几经并、置后,大观四年(1110年)时,辖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南渡后,改辖府二、州二十、军三。  相似文献   

4.
北魏后期,军府僚佐依府主军号等级设定品阶,州军府制度依此原则得以构建起来。不过,刺史军号的不稳定性却为这一制度设计带来致命的缺陷。随着北魏末期军号日益"高阶化""散阶化",更加剧了州军府的制度危机。为解决这一难题,北齐、北周不约而同地推行州军府制度改革,将府佐的官品与刺史所带军号脱钩,并转变为依据所在州的等级置佐、定员、定品。这一制度变革影响深远,它促使州军府与刺史的关系逐渐被剥离开来,转而固定于州,进而转型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州军府的变革也推动"州府—军府"二元军政体系的终结,最终实现两者整合为一。此外,这一变革还改变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格局,为隋唐地方行政制度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5.
隋唐王朝对党项等弱小民族采取招抚、羁縻等民族政策,促使党项部落大量内附进而内迁进入陕北地区,麟府丰三州聚集、安置了大量党项族众,北宋政府在此实行了以当地土豪或少数民族酋领为知州或蕃官的治理政策。折氏家族世袭府州刺史二百余年,凭借麟、府独特的军事战略位置,参加了北宋王朝抗击契丹、消灭北汉、抵御西夏的较大的军事活动,捍卫了中原王朝西北部边疆。自托其源自周文王之后的折掘氏源出北魏孝文皇帝一族,随北魏南迁,辗转至陕北一带。唐贞观中赐折掘姓为折氏。移居麟府州时,折氏早已汉化成为汉族大姓。府州折氏与党项诸部长期杂居,逐渐党项化,成为具有鲜卑血缘的党项诸部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辽金时■的曷苏馆路治,有关资料曾有过说明,但都没有指出确切的地理方位。如“曷苏馆路隶属上京路,金时为曷苏馆路,辽时为曷苏馆女真,在辽宁盖县、复县间。”“曷苏馆,为辽代‘熟女真’部故地,金天会七年‘徒治宁州’,以王寂行程的里距推断,大体应在熊岳南永宁涧一带.”“金置曷苏琯,治今奉天盖平县,统辖辽东半岛。”“本地区辽东部分属东京辽阳府领辖。所设州县有:盖州,奉国军节度使(曾于明昌四年罢曷苏馆,建辰州辽海军节度使)。……本地区辽西部分属广宁府和澄州领辖。南部属曷苏馆路。”  相似文献   

7.
贞观四年,唐灭东突厥,以其部落置府州,历来关于此番突厥府州的名目可谓众说纷纭。本文考察唐初政治社会背景,结合出土墓志铭文,对贞观四年至贞观二十三年间突厥府州的置废沿革提出新的见解,认为贞观四年唐仅置顺州一州,贞观六年后方新置北开、北抚、北宁、北安诸州,其中北安州为粟特胡人州,故不在史载的顺祐化长四州之列。并探讨唐廷对其行政管辖方式的变迁,指出唐置宁朔大使属于突厥无府州时期的临时性监管系统。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西赣南地区的退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江西赣南地区,包括赣州府和南安府的全部属县、乾隆年间从赣州府析出的宁都直隶州一州二县,以及吉安府的龙泉县(今江西遂川县)和建昌府的广昌县,它地处江西南部,是一个毗邻闽、粤、湘、赣四省交界之地的“万山线田”①之区。明中叶以后至清前期,这里曾接纳了闽...  相似文献   

9.
元代汉军万户府中,共有13个以益都为名号的万户府组织,其中多名异实同,实际只有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府、益都新军万户府(2个)、益都旧军万户府、益都淄莱新军万户府等5个万户府建制。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府组建于至元六年,其后逐渐分化出两个益都新军万户府和1个益都旧军万户府。益都淄莱新军万户府组建于至元七年。各万户府是在宋元襄樊之战开始后逐渐成立的,兵源地主要来自益都、淄莱等地,将领大都有益都背景。全国统一之后,各翼万户府北撤至沿江重镇或省会如杭州、建康、龙兴等地驻守。各万户府军事任务及镇戍地的变动,是元朝不同时期战略目标变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会宁爱国名将郭(1192~1236),又名郭斌,金代会州(今甘肃会宁县)人,著名将领,曾在抗击西夏、蒙古的入侵中英勇作战,屡立战功,表现出高度的爱国民族英雄风范,《金史》有其传记。在今会宁县内仍保存有曾驻守、战斗过的郭城驿古城址和西宁城古城址。关于会州在金代的行政建置,据道光十一年《会宁县志》及《金史·地理志》等记载,北魏始置会州(治今郭城驿),唐置西会州(治今靖远县东北),宋称会州,建炎四年(1130)为金占领,归属熙秦路、秦州、西宁县管辖。金划全国为19路,设路、府、州、县四级组织。大定二十七年(…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唐代河曲地域 4个都督府政区的建制沿革、管区变迁和府际边界的基本位置。河曲 4府的建制沿革可分作武德至贞观、永徽至景云、先天至天宝 3个阶段。天宝年间河曲4府辖区相对稳定 ,灵府管 2正州、7羁縻州 ,夏府管 4正州、9羁縻府及 1羁縻州 ;胜府管 2正州 ;丰府管 1正州。灵府与丰府的边界线实际在今库布齐沙漠 (唐时库结沙 )西段中部 ,再由此逶迤往西抵达黄河与乌加河的分汊处 ;夏、丰 2府的边界实际位于今库布齐沙漠东段中部一线 ,亦即唐代“胡洛盐池”北面、纥伏干泉东西一带 (今杭锦旗北部 ) ,边界向东抵达一条北流注入黄河的小河西岸 ;麟州与胜州的边界分布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北部南流之窟野河与北注黄河之母化河、虎嘶太河的东西走向的分水岭上 ,向东越过黄甫川上游而达黄河西岸 ;夏府与安北府直管区的边界应在今北流入黄的几条小河的发源地 ,即自巴龙梁向西延续的分水岭高地。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东北羁縻府州职官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东北地区设置各种形式的羁縻府州,既有设置于正州--营州内的羁縻州,亦有设于少数民族原居地的羁縻府州,诸羁縻府州的职官与正州职官不同,在保留少数民族本族首领世袭制的传统下,唐政府亦派任外族人(流官)担任州县长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金代五京制,是正隆之制。在天会末至天德初曾一度实行七京制。金代的府分为京府、次府与总管府、散府两个系列。金代的州分为节镇、防御、刺郡三级。州府均无郡额。金后期废除了州级军的建制。金代在全国实行支郡制,节度使"总判本镇兵马之事,兼本州管内观察使事",表明金在路之下实行的是不完整的方镇体制。金朝后期,司县并提,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所辖应视为准县级政区。  相似文献   

14.
在宋代,“四川”是“川陕四路”的简称,据顾炎武《日知录》卷31《四川》条记载,“唐时剑南一道,止分东西两川而已,至宋则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谓之川陕四路.后遂省文,名为四川”.后来益州路更名为成都府路,利州路几经分合,范围略有变化.宋代川陕四路地域广阔,从目前的行政区划来看,这一地区分属于现在的陕西省南部、四川省中东部、重庆市、贵州省中北部.从地理分区来看,这一地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苗岭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巫山-武陵山以西.这一地域内,地貌复杂,山脉、河流交错分布,文化面貌有着显著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史学月刊》2005,(7):31-36
晋元帝军府在两个方面有别于西晋军府建制:一是诸曹相当完备;二是三中郎的设置。其军府设置特征,略有三端:一为录事中郎、度支中郎、三兵中郎之设;二为参军署曹;三为参军地位高低不等而分层。其军府诸曹仿尚书曹来设置,实质上使军府具有了如尚书省分曹处理政务的功能。且以其府之参军署曹为标志,严格意义上的军府内部机构之主要框架始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朝地方军政官的频繁变乱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军府长官在获得财富方面具有先天之利,名义上属于国家的地方财富常常会被越轨的军政长官挪作私用。当时以“节”为发兵符信,但是诏书与尚书符都很容易被伪造,朝廷无法防止地方军政官擅自募兵、兴兵。中央也曾对军府内部士兵、府僚、属州刺史与军府长官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进行干预,并且加以种种规定。但这些规定具有矛盾性,而且这种矛盾性又总是向有利于军府长官的方向转化。中央一直向军府派驻有各种监察性质的官员,但这种官员在身份和地位上又从属于府主,有听命于府主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唐两税法实施后,经两京财政收支划分改革,河南府两税收入实行府司占留和上供的两分法。留府支出中,交通枢纽的地位造成其馆驿钱物费用庞大;府县官员俸禄除由留府财政支出,复有中央加给等来源;河南尹不领州镇军,无府本级军费占额支出。作为东畿军政长官的东都留守鲜少兼任河南尹,其财权囿于军府本级。使、府两级财政相互独立。由于辖下府州无送使钱物,东畿使级财政主要仰赖中央,军费等由度支转移支付,营田收入、杂税等构成补充。摆脱中央财政的性质后,东畿、河南府使、府两级财政仍受中央深度监管。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同安监、宿松监及其铸币舒州是宋代设于江淮之间的府州之一,州治在今安徽省潜山市城区。据《元丰九域志》载,宋初,华夏版图分为十五路,舒州属于淮南路,至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领五县一监:怀宁、桐城、宿松、望江、太湖、同安。到南宋中后期,府治经几次搬迁,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宾兴礼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宾兴礼是盛行于清代全国各地的一种科举典礼,主要是指府州县级别的地方官举行宴会送别科举生员。目前尚未发现明代曾举行宾兴礼的记载。宾兴礼的最早源头是周代乡饮酒礼。唐宋以来州军地方官举行的乡饮酒礼逐渐与科举典礼混行。明代初年乡饮酒礼被割断了与科举制的关联,导致在清代宾兴礼演化成一种成熟的地方性科举典礼。  相似文献   

20.
文史快车     
正地方行政单位"府"的演变府,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经历了较长的演变过程。在魏晋时期,州刺史常常带军职,兼任将军。州有州的衙门和幕僚,将军另外有将军的衙门和幕僚。将军的衙门,就叫作"府"。唐朝的时候,朝廷在首都、陪都以及皇帝登基前任职的州设置府,例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府的长官,称作府尹。到了宋朝,府的设置逐渐多了起来,府隶属于路(路是介于中央与州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明清时期,府固定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单位。除了首都、陪都所在地的府长官仍然称府尹外,一般的府长官,都称作"知府",意思是"知(即主持)某府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