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佚名 《文史博览》2010,(10):53-53
<正>在1955—1965年期间,人民解放军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按现有的行政区划,将军最多的省份是江西,有325名(上将3名、中将38名、少将284名),占将军总数的  相似文献   

2.
在我军1955年首次授予上将(57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军衔的高级将领中,有10位独臂将军和1位独腿将军,他们不同寻常的战斗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他们的情况时,曾动情地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在这些被毛泽东同志称作“独特的人才”的高级将领中,彭绍辉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在他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无论是作基层指挥员时,还是担任高级将领时,总是身先士卒,那里危险,那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因而曾6次负伤,其中4次伤势严重,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伤残之躯带来的诸多不便,在战场上导演了一幕幕健全人都难以完成的战争活剧。本简要介绍彭绍辉将军4次负重伤的经过,作为对已故将军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问:近日,解放军总政治部颁发《关于规范大型文艺演出、加强文艺队伍教育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专业技术三级以上文职干部不得称将军或者文职将军"。请问,文职干部与现役军官有何异同?级别如何划分?专业技术文职干部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八级九级现役军人职务等级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将军的含义与现代将军的含义有很大不同。现代军衔也称西欧式军衔,把高级军官称为将军,我国有上将、中将、少将,国外还有五星上将、准将等。现代将军只授予军队实职,是高级军官的阶位衔称,退休后继续保留。而我国古代的将军,既是高级武官的职位,也用于高级...  相似文献   

5.
不想当将军的士乓不是好士兵。可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的行列里, 就有一位将军在中央军委要给自己授予上将军衔时,三番五次地给党中央、 毛主席写信,请求不要上将军衔。最后,他没有被授予上将军衔,而是被授予 了中将军衔。 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将军就是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徐立清。在 1955年首次授衔时的正兵团级干部中,徐立清是仅有的几名中将之一。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文史天地》2006,(11):25-32,33
16岁,人还没马高就参加了红军。一生负伤11次。伤达16处。并在无麻醉的情况下被医生用木工钢锯锯下受伤的右臂。本文介绍了“独臂将军”贺炳炎叱咤风云、屡建奇功的一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门三将军     
正江西吉安市有一个叫渼陂的千年古村。从这个方圆仅1平方公里的村庄走出了3位开国将军:梁兴初中将、梁必业中将、梁仁芥少将。他们3人同姓且同族,但辈份不同。他们都是梁氏"耕读为身家之本"文化的受益者,但因出身贫寒,3位将军都只上过三四年学。他们都是1930年参加红军,梁必业、梁仁芥同一天人伍,梁兴初、梁必业则在同一支主力部队分别任军、政主官。梁兴初:铁打的"万岁军"军长梁兴初(1912-1985),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章沁生等11位高级军官上将军衔。至此,自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和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已有185位高级军官警官获上将军衔警衔。我军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时,将衔设置为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将为将衔中的第二个级别。1988年重新实行军衔制时,将衔等级为: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但一级上将一直空缺未授。1994年5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的决定,不再设一级上将。今年是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55周年,又是1965年取消军衔制45周年。当年的授衔中有元帅和大将两个现今没有的军衔。这些开国元帅和大将评定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徐平 《文史精华》2001,(9):63-64
民国初年,北洋政府军队的军衔制,基本上沿用了晚清的军衔等级体系,只是各级称谓有所变化,其中上等官称“将官”,分上将、中将、少将三级,作为高级军官的军衔。除此之外,一些高级将领还有“将军”或“上将军”的称号,如“宁武将军”、“扬威将军”、“镇安上将军”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袁世凯当总统的时候,于1914年6月30日下命令,“各省都督一律裁撤。于京师建立将军府,并设将军诸名号”。将军府是由大总统直辖的中央最高军事顾问机关。将军分上将军和将军两级,均由大总统任命,承大总统之命会议军务、校阅陆海…  相似文献   

10.
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军衔时,毛泽东面对伤残的开国将军们,不禁感慨万千,他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臂将军,3位独腿、脚将军,2位短臂将军。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著名的独臂将军余秋里都十分注重深入基层"抓典型、树标杆"来推动工作,由于效果显著,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扬。积极培育战斗精神,抓"铁拳头"连队1939年1月,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命贺炳炎、余秋里率领七一六团的3个连共304人组成游击第三支队,开赴大清河以北的霸县、固安、新城、雄县一带开展敌后武装斗争。第三支队在板家窝、封上村、莲子口等地  相似文献   

12.
台湾岛军队的上将官阶变迁,要从民国时期军队官阶说起。 民国初期,一般军队编制是少将旅长、中将师长、上将军长。到军阀混战时期,各路军阀的生存要靠军事实力,扩人马抢地盘为己要,究竟出了多少上将军长、上将总指挥、上将总司令,用当时蒋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众多开国将军中,有十三位独臂、独腿、独脚将军。作为三军统帅的毛泽东,在谈到我军的独臂及伤残将军时曾说过:“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在这十三位残疾将军中,谢良是唯一的独脚将军,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他靠着自己顽强的毅力,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成为一位军内外闻名的将军作家。  相似文献   

14.
雷厉 《百年潮》2013,(4):8-17
有这样一个人,15岁参加红军,至全国解放,历经战役无数,因战伤左臂截肢,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他被授予中将,身着将军礼服,透着几分英气。但当党和祖国需要他转入另一个完全不熟悉的战场——石油工业,改变中国石油落后的面貌时,他义无反顾,带领中国石油广大职工,在东北松辽平原举行石油大会战,开发了大庆油田,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他就是,"独臂将军"、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  相似文献   

15.
吴继云 《纵横》2009,(5):8-10
战功卓著、英雄辈出的广州军区第四十二集团军走过了辉煌的60周年。该集团军于2008年11月15日在驻地广东省惠州市举行了隆重的建军60周年纪念大会。原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上将、广州军区原司令员李希林上将、南京军区原政委雷鸣求上将、广州军区政委张汝成中将、第四十二集团军军长尤海涛少将、第四十二集团军政委岳世鑫少将、广东省副省长萧志恒等出席了纪念大会。  相似文献   

16.
刘宝宏 《新疆地方志》2007,(4):40-43,52
独臂将军余秋里是177位开国中将之一,是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也是中国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他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革命气魄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领导才能,为新疆石油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7.
1955年授衔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5名满族军人获得了将军军衔.其中,有三人为原东北军将领,都参加了东北解放战争.他们中间,万毅中将是我军高级指挥员中的优秀代表,郭维城少将是我军和新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而赵承金少将则为东北根据地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05,(1):35-35
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向众多的将帅授衔,全军上下,共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之后,又补授上将2名、中将2名,补授、晋升少将562名,到1965 年以前共授少将以上将帅1614名。1989年3月29日,随着86岁的肖劲光海军大将的辞世,十位大将都离开了我们。1992年5月14日,93岁高龄的聂荣臻作为最后一位元帅,带着亿万人民的思念离去,十位元帅也都走了。元帅、大将相继离世后,那些当年横戈马上,  相似文献   

19.
正皖南事变是震惊中外的血案,新四军九千余人,除二千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突围人员中一部分由傅秋涛、江渭清直接带领到苏南,其余大多从繁昌、铜陵一带偷渡到江北,其中尤以繁昌为最。他们偷渡过江后,立即投入新四军七师的组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开国将军,如黄火星中将、张铚秀少将、何志远少将、张闯初少将、梁金华少将、刘世湘少将、杨汉林少将、陈仁洪少将、  相似文献   

20.
文青 《文史博览》2006,(10):28-28
1955年,共和国首次授军衔时,毛泽东面对伤残的开国将军们,不禁感慨万千,他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呢?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的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共和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有9位独臂将军,3位独腿、脚将军,2位短臂将军。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