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素青 《沧桑》2010,(2):102-103,112
晚清是中国社会变革剧烈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早期探索的时期。从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我们发现经济现代化的四个重要因素: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府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21世纪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仍然面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晚清是中国社会变革剧烈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早期探索的时期。从中国早期经济现代化的历程中,我们发现经济现代化的四个重要因素:人的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政府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21世纪的中国经济现代化,仍然面临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观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脱离不开我国是多民族国家这种实际,我国各民族又都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于是这两者之间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促进各个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各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还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在各项民族事业中,民族浯言文字的发展是共同繁荣的一个内容。从这一角度出发,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发展就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有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抉择是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实践,是以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为鉴,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制度保障、精神支柱、生存土壤和可持续动力方面为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绘制了战略蓝图。  相似文献   

5.
小康社会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丰富和发展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理解。从1997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小康"概念到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小康社会理论历经六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超英赶美"思想、四个现代化思想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重要内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中华民族复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赶超"思想、现代化思想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并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四个现代化思想研究曹应旺“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这是周恩来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上留下的最后的心声,也是他的政治遗嘱。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四个现代化究竟是何时提出的?为什么要将原来的目标工业化改变为四个现代化?什么是四个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实践逻辑的新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发展。要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从三个规律的高度来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性。"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总结、新概括,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新升华。"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四个  相似文献   

9.
美国学者鲁道夫·P·霍梅尔(Rudolf P.Hommel)的大作《手艺中国:中国手工业调查图录》的研究对象正是我们现今骤然兴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术"在历史的分化和演化中会集结为特定的"行业",这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通则。中国文明体有自己的概念、分类和命名,形成了独特的表述体系。"分类概念"具有引导思维的特性,它不仅属于言语表述,更是一种话语权力,我们完全丢弃中国传统体系中的概念、分类系统尤其需要警示。如果我们把中国传统的"手工技艺"视为一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眼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还原传统概念体系,即从"名"到"实"的整体回归。  相似文献   

10.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文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文章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实现现代化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主要是;我们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是伴随着"公民"概念的出现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现代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应该是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更应该是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公民。本文以第二部分为基础,提出了对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四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篇重要讲话,此后,国际国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持续不断。在当前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关头,进一步理清这一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一、基本原则问题事关中国的强国目标邓小平为什么要强调"四项基本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把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曾经偏离了的路线拨正过来,引导全国人民朝着四个现代化的目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与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周恩来对四个现代化目标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这是贯穿他生命最后27年的一条红线。1949-1954年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初步提出阶段,周恩来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建设起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1955-1965年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正式提出阶段,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四个现代化目标的重新提出阶段,周恩来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重申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一些体会广东省增城县志办公室徐亮,王一洲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邓小平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过去我们稿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我们编写新地方...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在讨论"近代中国革命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转向"之前,有两个概念要搞清楚,即"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样,"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也是被学术界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研究实践,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体系。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这一概念,学术界使用的并不多,但就这并不多的使用来看,主要是在三种意义上使用的:一是把"民族化"与"中国化"相提并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化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国化处于并列的地  相似文献   

16.
周东华 《史学月刊》2003,(2):102-107
虞和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是目前用“现代化范式”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规模最大、内容最新、分量最重的研究成果。该书以“工业化、民主化和民族化”为核心概念,以“两大模式三条道路四个阶段转换”为线索,纲举目张,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在理论架构方面,该书对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现代化启动的动力;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外资引用问题等,都有深刻剖析,发人深思。与此相对的是,学术史回顾、某些史料的真伪甄别、选题狭隘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边疆人口迁移是边疆治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必须弄清楚有关中国历代边疆人口迁移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然而,学界对这些概念的使用则存在较大分歧,需要作一些辨析。下面仅就"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移民"、"民族迁移"几个概念的内涵,进行一些简单的辨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概念使用混乱、与学院派史学关系不明、缺少学科体系建构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中国普及应用型史学的发展。在"通俗史学"、"大众史学"和"公共史学"三个概念中,只有"公共史学"能同时满足范畴明晰准确、立义高远通达、言辞易懂雅顺的条件,当是描述普及应用型史学最恰当的概念。"公共史学"在学科架构上包括了口述史学、影视史学、应用史学和历史通俗读物四个部分。立足于普及应用的"公共史学"和创造知识的学院派史学构成了历史学的两翼,要想历史学健康繁荣发展,就必须集合各种有益力量,促使"两翼齐飞"。  相似文献   

19.
张维为 《百年潮》2012,(11):75-77
不管是否使用"中国崛起"这四个字,国际社会似乎已普遍接受这个概念,而且从我的观察来看,大部分使用这个概念的人对中国并无恶意。对中国的崛起,世界似乎已形成共识。置身海外时,对此感受尤深。中国的崛起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事实。我1983年访问泰国的时候,泰国还鲜有来自中国的客人。我下榻的饭店经理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你真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进逻辑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考察40多年来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演进,可以勾勒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轨迹。深刻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发展脉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这一演进逻辑根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