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的曾祖父朱履先,名朱先志,字履先,1884年6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朱履先的青少年时期,正是中国向半封建半殖民地日趋沦陷的时候,外国列强入侵的民族危机,满清王朝的丧权辱国,给他稚嫩的心灵留下难抚的伤痕。他的私塾蒙师顾贡生是一位推崇范仲淹、陆放翁、顾炎武的秀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志士仁人的名篇警句在朱履先心头孕育。黄桥镇上有个纪念抗击倭寇而牺牲沙场的河南千户王良父子的忠义祠,朱履先常去瞻仰,立下从军学武、强国雪耻的志愿。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17,(4)
正我的曾祖父朱履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孕育的一个旧知识分子。早年的他,抱着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救国梦想,在那黑暗社会的十字街头,苦苦寻找着兴国的真理,艰难摸索着前行的道路。认识中国共产党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引导是他人生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促使他从一名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举行中华民国开国阅兵式时的阅兵总指挥和由孙中山、袁世凯两次授予陆军  相似文献   

3.
正她,巾帼不让须眉,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曾是名震上海的著名律师。重庆谈判期间,她与毛泽东畅谈时局,无拘无束。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她就是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中国民主同盟领袖史良。一、一名女律师的肩担道义史良,江苏常州人,1900年出生于一个知  相似文献   

4.
百余年前,辛亥革命以势不可当的态势,终结了中国的千年封建体制。在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中,江苏的革命派与清王朝的搏斗极为激烈。其中,我的祖父朱履先是江苏辛亥革命史上响应武昌起义、举起革命义旗向清朝发起武装挑战的第一位江苏籍骁将。  相似文献   

5.
正"我只需要自己的工资,把我的奖金全都贡献给祖国。"这是我的曾祖父经常对我们说的话。他今年已经96岁高龄了,是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西北工业大学的荣誉教授——王培生。在《宜兴最出名的50个教授》这本书中,就能找到曾祖父的名字。他的头发稀少而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他总是抿嘴微笑着,一双宽大的耳朵给人一种亲切和善的感觉。曾祖父在弹性力学、结构力学  相似文献   

6.
正身为女性,却不让须眉,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她,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曾是上海的著名律师;新中国成立后,她担任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她就是中国民主同盟领袖史良。一名女律师的肩担道义史良(1900—1985),江苏常州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幼年的史良跟随身为塾师的父亲读书,常听父亲讲述屈原、文天祥、  相似文献   

7.
我的引路人——姑母刘静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青少年时期,可以说是在姑母刘静君的庇护、熏陶指引下成长的,为我最后走上革命道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打下了基础。 我的姑母原名刘静君(1890-1971年),到抗日根据地后,改名刘仁,建国后又恢复原名,江苏丰县人,为当地一个小有名声的书香人家。我的曾祖父饱学诗书经史,姑母姊妹四人。她的三  相似文献   

8.
我的曾祖父是辛亥武昌首义中著名的“三武”之一的张振武。虽然他已离汗我们89周年了,但他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仍铭记在我们心中。值此辛亥革命90周年,我结合父亲生前的回忆,将曾祖父的史料整理如下,以示怀念。 百忍世家 我的曾祖父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后改名振武,并以家乡竹山县名为号(竹山)。我们的祖籍是罗田县,大约在同治年间,曾祖父的曾祖父张世法来竹山经商。由于经营有方,逐渐富裕起来,遂置田产,购房屋,定居竹山。到曾祖父的父亲张儒镛时,因兵荒马乱,迁到离县城较远的北乡田沟(今茅塔区田沟村)。田沟确…  相似文献   

9.
王燕飞 《文史月刊》2010,(10):75-76
<正>在孙中山的生命历程里,有一位很重要的女人——陈粹芬。一、追随中山燕双飞陈粹芬父亲是位郎中,祖籍福建,到香港谋生。陈粹芬生于香港,人称"陈四姑"。陈粹芬父母早逝,读书不多,但她机灵果断又忠  相似文献   

10.
范亮  倪洪 《江淮文史》2022,(3):28-39
<正>我的曾祖父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今长丰县),1914年9月20日凌晨惨遭袁世凯党羽杀害,年仅32岁。曾祖父是辛亥革命元老、著名报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年近九旬高龄的著名话剧艺术家朱琳,在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献礼大戏《甲子园》中登台,扮演王奶奶。这是朱琳最后一次登上首都剧场的舞台,坐着轮椅的她坚持完成了演出。她说:"我快90岁了,要给自己留个纪念,我要再听一听首都剧场的钟声。"至此她完成了自己的谢幕演出。"中国话剧皇后"之誉的朱琳,1923年5月出生在江苏连云港,1937年参加革命。历任淮阴长虹剧社、武汉抗日救亡演剧队、新中国剧社、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等,曾系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国戏剧协会理事、北京市戏剧协会常务理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艺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曾祖父范鸿仙,1882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北乡(今长丰县)一个贫苦农家。他于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策划了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后,他积极筹划参与了光复上海、安徽、江苏的活动。他被同盟会委派负责南京光复工作,只身赴清营说服新军第9镇(相当于师)统制徐绍桢(固卿)起义,组织江浙联军,  相似文献   

13.
朱履先是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是辛亥革命英雄,是抗日战争功臣。他经历了清朝、北洋军阀、中华民国和新中国四个朝代,见过日本仁治天皇、慈禧太后、孙中山、蒋介石、刘少奇……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朱履先,1884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其家开钱庄,有良田数百亩,是个远近闻名的殷实之家。黄桥镇上有个忠义祠,是黄桥人民纪念为国捐躯的王良父子、赵世勋、韩胤亦四位至死不渝的民族英雄的。朱履先十分崇敬这些英烈,少年时代他就立下壮志:将来我也要做个卫国为民的大将军。1902年,已经是满腹经纶的18岁的朱履先,认为国势衰弱,列强欺侮,只…  相似文献   

14.
国仇家恨战斗中成长湖北沙市是江汉平原的经济文化中心,物产丰富,水路交通四通八达,曾有"小上海"之称。张家祖籍江西南昌,明末举家迁到沙市。我的曾祖父张世桢是进士,祖父张释明是秀才,父亲张赐先,叔叔张敬先,住沙市梅台巷77号,面积900多平方米,坐西朝东,前两进是二层楼,后一进是平房。父亲是沙市泰新百货商  相似文献   

15.
<正>自从清末实业家张謇于1894年在家乡江苏海门常乐镇状元街西侧创办了"颐生酿造公司",酿造了颐生茵陈大曲酒,我家就开始同"颐生"结下了百年的不解之缘。1890年前后,我的曾祖父黄葆芝在海门东部下三和镇(万年)开了一个酒作坊,在临街的店铺经营酒和杂货,也经销过颐生酒,方圆一二十里的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女作家、原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韦君宜在她最后一部著作《思痛录》中提到她丈夫杨述(即杨德基,北平"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曾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等职)有个堂哥,名叫杨肆,在抗战时期,奉中共隐蔽战线领导人李克农之命,打入军统,从事情报工作,卓有建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加上种种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杨肆其人其事鲜为人知……破译日本使领馆密电杨肆,江苏淮安人,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在广西大学任数学助教。经他的  相似文献   

17.
著名现代女作家张爱玲是1920年9月生于上海的,她的青少年时代也主要是在上海度过的。在这座现代中国电影事业最为兴盛发达的城市里,她从小就得以广泛地接触中外电影文化,深受电影艺术的熏陶,进而与电影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张爱玲很小就独自一人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来回都需家里佣人接送,有时遇到佣人迎接不及时,看完电影后,还要在电影院门口等上好一会儿,但她从不厌烦,乐此不疲。她平时从学校放假回家,或去舅舅家与表姐们玩,最喜欢的娱乐活动也是看电影。有一次她和弟弟张子静从上海去杭州亲戚家玩,刚到的第二天,看到…  相似文献   

18.
结识于右老 1933年春季,我在上海行医。 是年10月,一天晚上8点钟,我正在家中宴 客,一位沈小姐翩然而至。她告诉我,有一个紧 要的病人,要我即刻出诊,我说:"晚上不出诊, 何况嘉宾满座,怎能离开?"她不慌不忙地向四 座说了几句抱歉的话,自作主张拉着我就走。 我跟着她到金神父路花园坊,直达她的闺  相似文献   

19.
王若飞自传     
我于一八九六年生于贵州安顺城内一个地主家庭中。亲祖母早死。只在五岁前,我是九十多岁的曾祖父最宠爱的小孩。自曾祖父死后,庶祖母即将我父亲逐出(她偏爱其亲生的伯叔)。我母被留作磨房推磨与厨下烧饭工作,而我与妹妹则成了祖母伯叔每天拳打脚踢的东西。七岁时才被齐生舅父接到贵阳(连同母妹一块)。我父亲当时流浪各地,自己衣食都照顾不过来,所以我童年时代,完全是在舅父家中养活长大的。我舅父家庭也很清贫,完全靠教书过活。他创办达德学校,我即在该校读书(这个学校现在已有三十七年历史,有学生一两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赴新疆采访了一些上海人,最令我感动、最具传奇色彩的是女科学家穆舜英。穆舜英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任所长,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成功闯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并进入古楼兰城进行探险科学考察的第一个女人和第一个女科学家。她的名字被载入中国和世界考古探险的史册。穆舜英本是一位20世纪50年代从上海考入北京大学的姑娘。1960年,她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后,作为品学兼优的高材生,不留北京不回上海,却坚决要求去了新疆。她曾先后在新疆科学分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博物馆考古队、新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新疆文物考古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