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他早年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威尔士州工业调查所所长助理。1937年受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之聘,到该校担任经济学导师,并领导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2017,(5)
正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友人林迈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帮助敌后抗日游击部队改进无线电通讯、建立对外联系,并曾冒着生命危险,为中国军队运送药品、通讯器材等奇缺物资,为中国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初到中国即投入抗战1909年,林迈可生于英国伦敦,他的祖父是历史学家,其父亲曾担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林迈可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于1937年由燕京大学聘为经  相似文献   

3.
正1942年2月25日,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平山吊儿村,司令员聂荣臻推掉所有工作,专门接待从北平来的两位"洋教授"。他们都来自英国,一位是燕京大学经济系的林迈可,一位是物理系教授班威廉。聂荣臻给予两位"洋教授"以极高的尊重和礼遇,并恳请他们留在晋察冀边区。那么,这两位"洋教授"为什么来晋察冀?他们在晋察冀做了什么?林迈可,英文名迈克尔·林赛,1909年  相似文献   

4.
万京华  雒悦 《百年潮》2023,(2):82-89
<正>2015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支援和帮助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英国友人林迈可。同年10月,他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时也提到了林迈可。抗日战争期间,林迈可曾参与新华社对外英文广播创建工作并担任外文改稿专家。  相似文献   

5.
李安定 《名人传记》2022,(11):15-18
1909年,我的姑父林迈可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1994年12月逝世于华盛顿。因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工作,“文革”中林迈可被造反派怀疑是英国特务。而能证明他清白的人当时都失去了自由,无法为其证明。这使得问题更加严重,也让我和家人吃尽了苦头。  相似文献   

6.
正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一所著名的综合大学,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该校首任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北平,高校纷纷南迁,而燕京大学一度以独特的"孤岛"方式保留下来。燕京大学的外籍教师居多,他们中的斯诺、林迈可、班威廉、夏仁德、赖朴吾等人,利用欧美等外籍教师享有治外法权的特殊身份,支持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燕京大学是美国教会在中国创办的一所著名综合大学,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是该校首任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占领了北平,高校纷纷南迁,而燕京大学一度以独特的"孤岛"方式保留下来。燕京大学的外籍教师居多,他们中的斯诺、林迈可、班威廉、夏仁德、赖朴吾等人,利用外籍教师的特殊身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中斯诺、赖朴吾的骨灰就安葬在未名湖畔,长眠于他们魂牵梦绕的"燕园"。  相似文献   

8.
半途而废的民国三峡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昌照与资源委员会钱昌照(1899-1988)籽乙藜,江苏常熟人。他早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师从拉斯基、韦伯等著名学者,深受费边社的影响。学成回国后,他在张謇引荐下用一年时间游历半个中国,拜访了张作霖、张学良、阎锡山、吴佩孚、孙传芳等实力派人物。不久,他与沈性元小姐订婚,并因此结识蒋介石,受到蒋的重用。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学名正权、文名爰、季、季爰,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1899年5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一日)诞生于四川省内江具(今内江市市中区)。他自幼随母学画,这对他后来的绘画艺术起了良好的启蒙作用。1920年他在上海曾拜著名学者、书画家李瑞卿(号梅魇)曾熙(号农髯)为师。画风最崇明末清初的石涛和朱耷。1932年和他二哥善孖定居苏州网师园,曾在北平,南京举办画展及担任中央大学教职。1937年日本侵华、他被软禁北平,第二年逃回四川,久居成都。他的画上追宋元,勤临董源、范宽、深得其中神髓。后来远涉敦煌,耗时两年六月,临摹巨幅壁画260余件。从中领悟到丰富的绘画传统技法。五十岁以后  相似文献   

10.
钱昌照与资源委员会 钱昌照(1899-1988)字乙藜,江苏常熟人。他早年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师从拉斯基,韦伯等著名学者,深受费边社的影响。学成回国后.他在张謇引荐下用一年时间游历半个中国.拜访了张怍霖,张学良,阎锡山、昊佩孚,孙传芳等实力派人物。不久,他与沈性元小姐订婚,并因此结识蒋介石,受到蒋的重用。  相似文献   

11.
父亲范若愚是1985年6月20日去世的。他原名范纯智,字若愚,生于1912年,老家在山西省西北部的五寨县三岔堡,范姓是当地的大户。父亲从小喜好读书,年轻时就到大山外求学,先到太原,后去北平,并在北平参加了革命活动,1933年成为中共党员。后来组织被破坏,他侥幸逃脱,回到家乡,一边办学育人,一边宣传革命思想。1937年,他与从陕北进入山西的东进红军取得联络,才恢复了组织关系。1948年他被选送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先在西柏坡后到北京,师从杨献珍、艾思奇等著名学者,从此确定了他一生宣传马列主义理论的方向。1958年我出生时,他正作为秘书陪同周总理在…  相似文献   

12.
李书华,1889年生于河北省卢龙县,1976年病逝于美国纽约。其生前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北平大学区代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物理学会和天文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首席代表等职。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位获得巴黎大学国家理学博士学位的中国学者,他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北平研究院、中央研究院、中国物理学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世界知名教育家和物理学家,李书华虽声名赫赫,但他对中国、对世界科教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因种种原因,在国内鲜为人知。负笈留法学有所成李书华,字润章,1889年2月10日生于卢龙县新房子村…  相似文献   

13.
一 林达川,1912年8月4日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独联乡,原名林北滔,父林家英。林达川是家中独子。幼年的学习,是从私塾的“四书”、“五经”开始的。稍长,他进入当地华侨捐款筹建的小学,中学时曾一度随父亲在香港求学。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北京)辅仁大学。辅仁大学前身称北京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属教会性质的学校,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年轻的学子林达川在辅仁学习了一年即辍学考入国立美术艺术专科学校,正式走上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前夕,张大千由四川内江祭母到上海。一天晚上,他和郎静山①在叶恭绰②家吃饭,郎静山拿了一份报纸给张大千看,说北平形势紧张,危在旦夕。张大千因为家眷在北平,得知这一消息后,异常紧张起来,非常担心北平的家眷。朋友们也劝他赶快回北平将家眷接出来。于是,他匆忙赶到北平,不料受困北平。  相似文献   

15.
正徐悲鸿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他画作上"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的诗句,表达了他对革命、对民主与和平的向往(《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第二天战线的文化斗争》,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北平和平解放时期,他牢记党的重托,在非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持担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他不怕威胁利诱,不顾个人的安危,坚守阵地,为党作出了卓越贡献。平津  相似文献   

16.
涂治(1903—1976),字策三,清光绪29年(1903)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东乡涂家湾。1916年,他毕业于本县望鲁高小,以优异成绩考取北平清华学校为半公费生,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1919年5月,北平爆发了“五四运动”,涂治投身于爱国运动的洪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开始他的觉醒与追求。1924年,涂治在清华学校毕业,考取美  相似文献   

17.
宋霖 《神州》2008,(3):76-81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平山县西柏坡村进抵北平。当远远看到古都城墙时,毛泽东激动了,他感慨地对同行的同志们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此时,李大钊已经壮烈牺牲22年,他和他的忠贞  相似文献   

18.
伯父汪辟疆先生,是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他一生勤奋治学,教书育人,桃李盈门,名满天下。1925年,他应章士钊之约,任北平女子大学教授。1928年应聘至南京任第四中山大学教授;以后该校先后改名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伯父连续任教38年。其入室弟子如程千帆、沈祖菜、潘慈光、涂允铣诸君,均为当代学者、硕儒。  相似文献   

19.
《北平笺谱》和《海上述林》及其他1931年9月,郑振铎应燕京大学邀请,到燕大任教,讲授中国小说史、戏曲史等课程,兼顾《文学季刊》编务。1933年,鲁迅在上海写信给他,建议合作编印木版水印笺谱的问题。由于他们两人对我国古代版画艺术都有深湛研究,而且对出...  相似文献   

20.
我与彭真1936年秋在北平相识,当时我掩护他做地下党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后,彭真长期兼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直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在这17年间,我先后在市委办公室(厅)、政策研究室、教育部等部门工作,担任过这些部门的主要职务,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在几十年的接触中,我受彭真的影响和教育很大。但我们之间一直是同志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私人事务上从未相互求过什么。这里回忆一些片段,且谈谈我对他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