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门艺奔唐是渤海国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事件,因为政策分歧而引发的大门艺奔唐,直接导致了随后渤海针对唐朝的军事行动。本文以传世文献记载为中心,分析了这起事件掩盖下的,八世纪早期东北亚地区的形势变动,并以此分析渤海早期,对唐政策变动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对于入唐高句丽移民史的研究,近年长安地区新出土的唐大历十一年《南单德墓志》就是可资充分利用的新史料,其不仅为入唐高句丽移民增添了一族新姓氏,也为研讨中原南氏的迁变与流向提供了新素材。另外,还能为研讨唐代以后始较多出现的南氏人物世系与族属问题提供一个值得思考的案卷,并为进一步研讨入唐高句丽移民的归属意识与民族认同问题以及渐趋融入唐人共同体的历程,为站在以中国为核心视域的角度来探索"朝贡体制"问题下的唐朝与朝鲜半岛的宗藩关系提供一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3.
张学锋 《东南文化》2011,(4):107-117
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曾被学术界划入"吴越石室土墩文化圈",认定为春秋吴国"军事设施"等。对其分布、形制及出土物等资料的研究显示,其应为唐墓。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关于唐代连云港地区新罗移民的记载,及对考察朝鲜半岛5至8世纪横穴式石室墓的相关考察,连云港地区"土墩石室"可推断为唐代新罗移民的墓葬。  相似文献   

4.
邓仁有 《沧桑》2012,(1):61-63
日本平安时代的僧人圆仁随遣唐使入唐后,曾在五台山求法,圆仁归国后,向僧众们传授从中国学到的新的佛教知识,还编撰了有关经典、仪轨的注解书籍。圆仁完成《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它是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和唐朝历史的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5.
陈玮 《北方文物》2017,(1):61-68
洛阳邙山新出、归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之《大周故陈府君墓志铭》为近年来出土之罕见入唐百济移民墓志。志文主要记载了陈法子先世源流、其曾祖以下的家族世系、显赫仕途及其本人入唐前后的仕宦经历。墓志为研究百济教育制度、官制、政区、族群结构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补史之阙。从中亦可管窥唐廷对百济移民的安置政策、百济移民于唐代军事系统之融入以及百济移民在唐代士民社会中的族裔感知、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为表明南诏不得已叛唐而立的<南诏德化碑>基本反映了南诏王阁罗凤对南诏与唐朝及吐蕃关系的认识,碑文是阁罗凤和郑回的内心独白,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路历程.南诏异牟寻的"四忍"与"四难忍",体现了他对南诏与吐蕃、唐朝关系的认识,表达了南诏"弃蕃归唐"的基本思路.异牟寻"永为唐臣"思想观点的产生,除了深受吐蕃的欺压之外,还有如下因素:一是南诏与中原王朝有着比较密切的渊源关系;二是唐朝因势利导,积极争取;三是深受郑回的影响.异牟寻和韦皋共同创作的<南诏奉圣乐>突出"西南向化"的主题,既反映了南诏脱离吐蕃归附唐朝的现实,又体现了唐朝统治者希望天下一统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出现过不少为维护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人物。唐代渤海国的大门艺就是共中之一。渤海国是唐朝东北地方政权之一。她的第一代国王大祚荣于七一九年(玄宗开元七  相似文献   

8.
吐蕃是唐朝近两百年中最强劲的对手。吐蕃与唐朝交往可分为三个阶段:弃宗弄赞时代的友好交往、弃宗弄赞卒后的时战时和、吐蕃政权分裂后向唐朝入贡。在弃宗弄赞时期,吐蕃、唐朝和平相处,唐朝的国力和疆域得到迅速发展。弃宗弄赞卒后至吐蕃分裂之前的吐蕃、唐朝争战,对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财赋政策、边疆经略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唐朝建国之初国力的迅速发展和强大、府兵制到方镇制的变迁、财赋制度的变迁、唐朝中央集权的由盛而衰及边疆经略的重大变化等,都无不与吐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渤海国(698年~926年),是唐朝时期勿吉后裔—以粟末靺鞨为主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初称"震国",首领大祚荣自号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粟末靺鞨政权以渤海为国号,成为唐朝版图内的一个羁縻州,隶属于唐王朝。926年,渤海国被辽所灭,传国十五世,历时229年。渤海文化中的汉文化因素浓厚,其典章制度效仿唐中央,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的新罗侨民社区陈尚胜在中韩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唐朝与新罗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高潮时期。可以说,正是由于唐、罗交流和唐、日交流的深入展开,才得以形成东亚汉文化圈。新罗人在唐、罗交流活动中一直扮演了主要角色。不过,唐后期新罗佛教僧侣的入华求法,与中国沿黄海...  相似文献   

11.
唐前期所形成的"岭南五府"格局,在军事上呈现明显的以一府统四府的格局,其中安南本是防卫南诏的重要屏障。但随着大中、咸通之际南诏势力东进,交趾两次陷落,唐南疆防御体系受到重大冲击。然安南并未因此成为弃地,相反唐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从而引起岭南其他四府地位的变化。以岭南西道节度使的设立为标志,邕州战略地位凸显,成为唐代南疆边防体系的核心,容、广、桂则成为屯兵聚粮的后勤保障基地。这种以邕管为核心的岭南道防御体系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相似文献   

12.
张彦 《文博》2010,(5):46-49
该文对2008年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的一方唐《高铙苗墓志》进行考释,推测志主高铙苗为唐高宗乾封年间,即高丽发生内讧后投诚唐朝的高丽将领。高铙苗入唐后,遂被授予左领军员外将军一职作为褒奖,并赐予私宅,后于唐咸亨四年(673)去逝,葬长安城南原。此方墓志为研究在唐高丽遗民情况又增加了新的史料。  相似文献   

13.
<正>唐朝,繁华、开放、包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其璀璨的文化吸引着世界各国的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侣等纷纷涌入。唐朝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四方异域朋友,共享盛世繁荣。长庆元年(821),唐朝对外国留学生开放科举考试,并专门设置“宾贡科”,登科及第者称作“宾贡进士”,“宾贡进士”也可成为唐朝官员。这一举措吸引了四方异域学子纷至沓来,入唐留学蔚然成风。留学生们可在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相似文献   

14.
施雨,海外女作家,当代新移民女作家里"弃医从文"第一人,她在1989年随夫赴美,在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时候,却为了家里的两个ABC孩子华丽转身。白天,施雨是个平凡的母亲;而当夜深人静时,她的手指拂过键盘,魔力之门便悄悄开启,世界变得更为辽阔。  相似文献   

15.
840年,黠戛斯灭漠北回鹘汗国,给唐朝以喘息的机会,唐朝自然乐观其成,并极力支持黠戛斯剪除西迁的回鹘余部。在唐朝的支持下,黠戛斯乘胜追逐回鹘残众至西域,并一度控制了天山南部和东部地区。但由于唐政府仅醉心于利用黠戛斯消灭回鹘,而对黠戛斯的诉求却采取推诿态度,加上对西域自然环境的不适应,黠戛斯在西域仅逗留了三四年时间,便主动退出了西域,北归故乡叶尼塞河流域。  相似文献   

16.
《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一记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改变了唐朝大臣和皇帝“坐而论道”: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艺祖(指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文自持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坐,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相似文献   

17.
有关安南都护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南都护府为唐朝六个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南部边疆地区的主要机构,对于维护唐朝南部边疆的稳定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安南都护府的兴衰、历任安南都护的考述、安南都护的选任制度、安南都护府的职责等方面,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安南都护府进行了相对系统地探讨。认为安南都护府的统治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统治相对比较稳定、持续,一直到唐末唐王朝仍然在安南地区维持着统治。失败之处在于时有反叛,其根源则在于唐朝安南都护的选任制度和管理制度不规范,都护更替频繁,施政缺乏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唐朝和吐蕃之间在河湟地区展开了近百年的拉锯式争夺。哥舒翰在河湟地区的一系列活动彻底扭转了唐朝在此地区的消极被动的局面,他在河湟地区的不懈努力开创了唐、蕃战争的新局面,代表着时局的发展方向。哥舒翰的最后离开河湟,隐约透漏了唐朝盛世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正清朝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有一户人家到县衙门报案,说是晚上有几个蒙面人撬开了大门入室偷窃,当被主人发现后仓皇逃走。县官勘查现场后,大门没有明显破坏痕迹,而这户人家只少了一块银圆。那县官的师爷于心不忍,就在案件报告里把"由大门而入"加上一点,改为"由犬门而入",把案件情节改成了钻狗洞入室盗窃。后来那些案犯被抓获后,因此都保留了性命。那师爷积下了阴德,后来果然得到了好报。  相似文献   

20.
有唐一代,因唐王朝国力昌盛,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对唐朝或和亲或内附或敬慕,大多来朝贡。其所贡物品纷繁多样。朝贡关系促使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及海外诸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