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翔 《丝绸之路》2013,(4):78-79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方面进行了调和,最后儒、释、道三教合一。佛教中国化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古代哲学和文学方面。朱熹的可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有若干内容采自佛教禅宗、华严宗的思辨。佛教传入中国,部分佛典本身就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敦煌遗书中变文的有些内容就取材于佛经故事;佛教与诗也具有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敦煌所见说唱类作品客观反映出唐五代时期民间说唱伎艺与戏剧艺术之间逐步转化的轨辙。唐五代戏剧的生成与发展并不仅仅止于敦煌写本中所载述的与戏剧相关各类演艺形态,联系其他相关文献中所见唐五代戏剧的表演场所、表演艺人史料,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地见出这一时期的戏剧是综合的、立体的表演,而非简单的舞蹈、俳谐或弦索歌唱。唐代寺院演出的艺术品类同样显得复杂多样,而且各种艺术形式表演的场所尚处于混同阶段。从北魏开始到隋代,延及唐五代时期,在逐步摆脱随意性和流动性的表演场所中,戏剧艺术与说唱伎艺是混同表演的。唐代戏剧尚处于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期,其整体构成显得较为简单,在具体表演过程中多采用"小戏"形式。在戏剧的表演与演员的形成方面,唐五代说唱艺人对同时期戏剧的影响同样显得格外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主要论述了敦煌佛教学与边塞学之间的关联:(一)敦煌佛教应用类中,有不少作品带有边塞特质;(二)敦煌僧人积极参与敦煌政务,使许多与这些僧人有关的作品兼具佛教和边塞色彩;(三)一些世俗的佛教信徒所作的佛事斋,更容易与敦煌边塞的军事、政治情况挂起钩来。最后,本从四个方面对敦煌边塞学与佛教学相关联的原因作出小结。  相似文献   

4.
尸毗王本生故事是佛教舍身救世类本生故事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有文本散见于众多佛教经典里,还以雕刻、壁画图像的形式在古印度、中国新疆及敦煌石窟等地区广泛流传。尸毗王本生图像依据佛经文本所绘制,而图像与佛经文本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从考古学角度出发,通过对14部涉及尸毗王本生故事佛教经典进行梳理,并对各地区尸毗王本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图像与佛经文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也谈敦煌文献中的《付法藏因缘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法藏因缘传》旨在阐述印度佛教历代祖师付嘱心法的传承,传入中国后,为隋唐间形成的天台宗、禅宗等宗派祖统说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敦煌文献中保存有21件付法藏传文献,可分为《付法藏因缘传》和《付嘱法藏传略抄》二类,后者是前者的略本。这些文献对于认识敦煌地区的禅宗祖师信仰及历代祖师付嘱心法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敦煌莫高窟第196窟中的佛教高僧像反映的是律宗内容,与《付法藏因缘传》及禅宗祖师信仰毫无关联。  相似文献   

6.
徐丽 《黑龙江史志》2014,(20):63-64
伴随着佛教的传入,佛经汉译长达一千余年。在佛经汉译过程中,出现了大批佛经翻译家和佛经翻译理论家。南朝时期的僧祐在佛经目录的整理和佛经翻译理论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对后世的佛经翻译和佛经保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僧祐在佛教典籍的整理、佛经翻译文质中庸理论以及梵汉翻译中的文字问题等方面论述僧祐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郑之珍与“目连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敬业 《江淮文史》2004,(6):141-148
目连戏是一部宗教剧,它源自佛教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又称目犍连,或作大目乾连、大目犍连、摩诃目犍连等,在释迦牟尼最杰出的十大弟子中排名第二,佛经《目连因缘功德经》、  相似文献   

8.
正佛经传译——中国早期佛教的重要内容——于中国早期佛教的启步和前行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佛经传译活动包括传与译两大部分,而两者密不可分。与佛教东来的路线一样,佛经东传也是循陆海两途。相比较而言,海路传经可能较陆路更有优势,因为原始佛经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外来佛教哲学思想的相互融通构成了敦煌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内涵,并在敦煌文献与石窟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以敦煌文书S.3728《故圆鉴大师二十四孝押座文》作为儒释融通的典型文本示例,分析古代敦煌地区流传的《二十四孝》《孝子传》《孝经》等版本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同中原地区流传版本之间同根同源的关系,体现出儒家伦理和佛教伦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融汇与贯通。  相似文献   

10.
由敦煌文献的统计来看,有关讲唱文艺的作品的数量,在九、十世纪的写本中突然明显地增加了,比如,故事略要本、讲唱体写本大概都集中在10世纪的文书里.在此笔者将探讨发生这种情况的理由.笔者认为,讲唱文艺的发展与唐代佛教的演变有一定关系,唐代的通俗讲经等讲唱,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开始的佛教通俗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敦煌以外的文献记载里能够看到的通俗讲经的记载都集中在九世纪中期.这样一来,敦煌与中原的佛教界似有几十年的时差.这点与敦煌地区的政治历史背景有一定关系,因为敦煌与中原之间有两次(787-848年、905-914年)交流中断的时代.笔者在本文里,把这些敦煌的历史、地区的佛教特征以及民间佛教活动结合起来考虑,来探讨故事略要本、讲唱体等文献的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佛教影响下的入冥故事,有着明显的宗教寓言性质。随着传播的日益广泛和佛教不断中国化,此类故事的内涵与重心,也处在一个逐渐由早期侧重展示地狱惩诫到后期侧重救赎与超度的演化过程中。本文结合传世记载与敦煌文献,讨论了佛教入冥故事的内涵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敦煌文献中的高僧赞写本原生态进行考察,从中国传统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赞体的流变,探究赞在唐代的多元发展,进而析论敦煌写本高僧赞的性质与功能,并从文本视角将其纳入僧传文学系统与高僧传、高僧因缘等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拓展佛教传记文学研究的面向,并有助于敦煌赞体文学与僧传文学写本多层次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3.
吐蕃的统治带来了敦煌图像史上的巨大变革,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敦煌不再像以往那样一味地追求两京风貌,在艺术上出现了多种异域题材与风格。此时的吐蕃正处于佛教的前弘期,多种佛教信仰流入吐蕃,吐蕃在佛教上呈现多元化的倾向。相应地,吐蕃治下的敦煌佛教也带上了多元化的特征,这一点在密教艺术中有着突出的表现。以往,对吐蕃时期敦煌异域风格的作品往往概称之受印度波罗风格的影响,实际上在此时的敦煌几乎找不到一件纯粹的波罗风格的作品,绘画品往往呈现出多种风格影响的痕迹,特别是在吐蕃统治的后期。  相似文献   

14.
巴中摩崖造像中的佛教史迹故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教史迹故事,是指佛教历史上的故事、传说等,一般有较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又附会以某种真实的物品,如巨石、供器、雕像等,使这些故事显出更多的真实性和可信感。这类内容的壁画,从盛唐时期即已在敦煌莫高窟出现,一般画在甬道顶部,到了晚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敦煌文献中的高僧赞写本原生态进行考察,从中国传统文学与中国佛教文学赞体的流变,探究赞在唐代的多元发展,进而析论敦煌写本高僧赞的性质与功能,并从文本视角将其纳入僧传文学系统与高僧传、高僧因缘等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拓展佛教传记文学研究的面向,并有助于敦煌赞体文学与僧传文学写本多层次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佛教在吐蕃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钵阐布娘.定埃增和贝吉云丹翻译佛典,布道弘法。为了摆脱唐蕃之间累年征战造成的国内人力物力枯竭的局面,他们积极奔走,促成了著名的唐蕃会盟,唐蕃实现了和平。本文的重点是刊布甘肃省藏敦煌古藏文佛教文献中由两位钵阐布校对过的佛经题记。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调研——研训前表演游戏的现状我园目前在表演游戏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一刀切"现象较严重。幼儿照搬文学作品的内容,表演游戏成为故事理解与记忆的工具,成为故事教学的附属品。二是教师对表演游戏的理解不够深刻。大多数教师将表演游戏与歌舞表演、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混为一谈,这就导致教师将表演游戏的内容扩大或偏离。三是教师强调表演游戏内容的生动形象性,忽略了表演游戏的游戏属性。四是在表演游戏内容的选择上,多数教师是以幼儿园语言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敦煌佛教歌辞中儒释思想的调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鹏 《敦煌学辑刊》2005,2555(3):146-154
儒家的思想文化观念很早就已在敦煌地区扎根传播,形成了忠君孝亲的道德人伦观念。特别是作为儒家基本道德伦理观的“孝亲”观念,在古代敦煌得到了特别的提倡和发扬。佛教传入之后,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发生密切交融。从敦煌佛教歌辞可以看出,佛教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契合之处,对共同的伦理内容给予强调和突出,并注意积极吸收儒家的思想观念,从而缩短了两种文化的差距,使佛教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其结果一方面是佛教经义中融进不少儒家思想,出现了佛教的中国化、儒学化,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观念大量融入中土文化,大大丰富发展了中土的传统思想文化的固有内容,并最终成为中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李博 《丝绸之路》2013,(2):27-30
“五逆之罪”原本为佛教用语,但在敦煌地区出土的世俗汉文收养文书中却出现了这一词语的广泛使用。这一现象反映出佛教在10世纪敦煌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这一时期,该词语的使用开始发生衍变,不再仅局限于佛教,适用范围有所延伸,包含有“忤逆”之意,用来泛指各种逆伦之罪;另一方面,也是唐五代以来儒家传统思想文化与佛教思想双重影响下对敦煌地区世人观念冲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敦煌《付法藏传》与禅宗祖师信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敦煌文献中,题名为《付法藏因缘传》的经卷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与中原地区流传的互异,其中不仅仅有禅宗历代祖师师资传承的内容,还夹杂进了敦煌地区高僧信仰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