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紫禁城、巴黎卢佛尔宫和列宁格勒冬宫是世界闻名的三大故宫博物院。其共同特点是保存了宏伟壮丽的建筑面貌,储藏着丰富多采、琳琅满目的工艺美术品;从宫殿内外的陈设、装璜、设备可以窥见皇室生活之一斑。特别是在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明清两代建筑群和优秀传统的特种手工艺品,岁岁月月吸引着来自国内外数以亿万计的观众。在特种手工艺品中驰名中外的雕填漆器,也是大众啧啧称道的瑰宝。  相似文献   

2.
梁卓智 《收藏家》2004,(9):47-52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但并非现所见传世款落“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的铜炉,就是宣德年间所铸的炉。真正的宣德炉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全数毁坏,现传世的已是凤毛麟角。后仿的铜炉(包括皇亲、贵戚或是富商所铸的炉款)同样因历史原因,损毁了很大部分。所以,在真宣德炉罕有的情况下,如果形制好、铜质精、色皮佳、款字端正,甚至含金的明清铜炉,也应是文物价值、市场价值、艺术品位极高的珍罕之物。  相似文献   

3.
2006年金秋,我在南京市清凉山某古玩店购得古钱约10多斤,据店主讲这批古钱出土于本市南郊,出土量较大,但大部分已流失。我购得这部分古钱大都连接在一起,古钱表面附沾  相似文献   

4.
漆器和漆器保护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古代漆器的制作过程,装饰技法。由于我国漆工艺历史悠久,近半个世纪以来出土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造型精美,图案各异,色彩炫丽的漆器,同时明清传世精品和国务礼品也都需要进行保护,因此,文章重点介绍了漆器保护的常用方法和漆器长期保存对环境的要求,并强调预防性保护是进行漆器长期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谈漆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器是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作,在文化史上是一枝灿烂的花朵。它的创始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成为极精美的工艺品,它不但丰富了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在国际上亦享  相似文献   

6.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在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尚处于农奴制阶段,生产力相当落后。但漆器工艺敢却独树一帜,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凉山彝族漆器以它古朴厚重的造型,鲜快明艳的色彩,自然写实的纹饰,耐腐蚀和保鲜的一系列特点构成它的显著特征。明代的文献《九夷考》记载:“探移用木碗木构,筷用竹签”。清代所著的《西昌县志》则记载保“食汤用长柄木匙,盛菜之碗皆刳木为之,颇似古之篷豆  .内外深以漆,外绘黄红色之古式花纹。”《昭觉县志稿》也说保“近古者席地而坐,食具用木,故如敦红漆饰以金灼如之。…  相似文献   

7.
螺钿漆器与衬色螺钿漆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人们把螺钿叫做钿嵌、陷蚌、坎螺或螺填。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称之为螺填,元末陶宗仪《辍耕录》中有螺钿之名,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髹饰录》中称它为陷蚌、坎螺等。螺,指的是嵌物的质地,钿是装饰的意思。徐铉在《说文》新附中说:“钿,金华也。”《集韵》也说:“钿,以宝饰物。”螺钿一名至今仍沿袭使用。螺钿漆器,是指取材于各种贝壳的天然色彩与美丽光泽的最佳部位,分层剥离和磨制后镶嵌于漆器之上作为装饰。《髹饰录》中螺钿条描述螺钿漆器时这样写道:“螺钿,……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此话的意思是指按花纹画面需要,有意识地采用不同色泽的螺片,裁切成各种不同的点、抹、钩、条形状,镶嵌成“百般文图”,  相似文献   

8.
王木南 《收藏家》2006,(8):77-78
作坊要高出好几倍。由此可知,云南漆器精美的程度。一、黑红犀皮大盒(图1)。此盒径30、通高12厘米,黑红色,木胎。犀皮,按《髹饰录》所说:“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以光华为美。”犀皮这种装饰工艺,自唐宋以来,即流行于大江南北,北方称“虎皮漆”,南方称“菠萝漆”。它的花纹没有定则,有的像片云、有的像松鳞、有的像团花,变化无穷,色泽灿烂。可惜的是,它的工艺流程并没有准确地记录下来,以至于有些人误以为犀皮是犀牛皮做的腰带,或是西方的马鞯。北方的漆工到后来只做烟袋杆,其做法是先不断地打捻,然后不断…  相似文献   

9.
清代漆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漆业经过元明两代,进入清代,更为繁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制作的规模扩大,超过了前代;其二,制作工艺在原先的基础上得到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其中,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盛,代表着清代漆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此后,漆器制造和其他工艺美术品一样,逐渐走向衰弱。本文撰述  相似文献   

10.
永乐款漆器     
明代是中国古代漆工艺发展史上的高峰期,而永乐漆器又是明代漆器中的佼佼者,工艺水平达到了较高的成就。本文对永乐款漆器产生的条件、取得的成就、款识、漆包、品种、图案特点等进行了分析和较全面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漆器,简而言之,即髹漆之器。器物一经髹漆,就具有较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抗潮、防腐和绝缘等多种功能,故漆器坚固耐用,免受渗漏腐蚀,又可施加花纹装饰,既经济又美观,可谓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枝奇葩。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文明古国。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  相似文献   

12.
汉代漆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器是用生长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漆树液体为主要原料,经过若干工序的加工做成的器皿。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证明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已经出现漆器。到了汉代,漆器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本文试对汉代漆器进行一些探讨,发表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五十年代以前,人们不知西周时期有无漆器,故有人对那时使用漆器表示怀疑。到了六十年代,许多古朴、典雅的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漆器陆续出土,引起了文物考古界的关注,率先肩起研究这些漆器制作工艺的重任,从而开拓了研究古代漆器工艺发展史的新领域。这里我们以出土实物和古代文献相结合的方法试论西周漆器生产的发展。不当之处,请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传统漆器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漆艺是一门以漆器为主要媒体的艺术门类。漆艺的胎骨用材多种多样, 装饰材料也极为丰富。漆艺概括起来说,包括漆器、漆画和漆雕。漆器是漆艺的主体,因为漆的利用首先是从实用开始的,而漆画一直伴随着漆器而行。漆雕,即漆艺立体造型,则是漆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三色漆器     
松林  胡小平 《旅游》2007,(4):20-25
庄严的黑色,黑得隆重;美丽的黄色,黄得艳丽;热情的红色,红得火烈。从而构成了彝族独特的、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三色艺术。 凉山的漆器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汉代就具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由狄一伙甫开始,距今已有六、七十代左右,跨越2000余年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李娜 《江汉考古》2020,(3):49-56
漆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类之一,本文从胎质、漆色、髹饰技法和纹饰等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漆器的工艺特征,并根据出土单位认为墓葬出土的漆器应为仪式用具,填嵌玉石的漆器可能是财富和身份的一种标志,非墓葬单位出土的漆器应为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漆器制作技术继承了长江下游更早的史前文化漆工艺,并有较大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漆器,简而言之,即髹漆之器。器物一经髹漆,就具有较强的耐酸、耐碱、耐高温、抗潮、防腐和绝缘等多种功能,故漆器坚固耐用,免受渗漏腐蚀,又可施加花纹装饰,既经济又美观,可谓人类物质文化史上一枝奇葩。中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漆器的文明古国,早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即有精美的漆器出土。  相似文献   

18.
雕轴     
雕轴出产於东北深山老林中,一般来说,可遇而不可求,为昔时女真族人与近代满族人所重视,由地面发现后掘出,视为珍宝。自金以来,满族人多佩带。 它的生成,系雕鸟棲于老松之上,日久大雕垂涎滴于老松根下松香柱上,屡滴屡积,年久没於土中,松柱滴上雕涎,日久透入互相结合入地埋藏,年久起了化学作用与松香溶为一体,年越久颜色越深,它的质性似琥珀而深,呈深黄褐色。它的特性能辨阴睛,晴天一色,体无变色,阴雨时,遍体或部分就显现出白点,隐含于上,待晴天后白点就渐渐湮灭,只有脱胎与泛洒(古玩家术语)仍复原状。  相似文献   

19.
草原雕     
正~~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朴实生动的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彝族文化这个宝库中,漆器,象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凉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彝族漆器伴随着凉山彝族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不断丰富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