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讨论中,张雅琴、白津夫同志最近发表了题为《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症结点在哪里?》(见《世界历史》1981年第4期)一文,读后颇有感受,玩味之余,谨敬奉几点浅见,与张、白二同志商榷。 一、原始社会理论和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作者根据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上加的一条附注,以为马克思、恩格斯在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本刊将陆续发表一些不同观点的文章,以推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本期发表陈洪进同志的《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和《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的《多线说还是单线说?》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从广义政治经济学看历史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 (吴大琨)《中国史研究》81—3。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胡钟达) 《中国史研究》81—3。是六种生产方式,还是五种生产方式?(周自强) 《中国史研究》81—3。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方诸国的奴隶占有制形态 ——兼与《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的同志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来,有关殖民者人侵前的阿尔及利亚社会形态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继“封建生产方式”和“古代生产方式”的说法后,阿尔及利亚的一位大学教师阿卡德卡德尔·杰格卢勒在《殖民化前夕的阿尔及利亚社会形态》(《国家档案》1975年第3期第1卷)一文中,又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新观点。他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曾强调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1—27日,在天津举行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天津市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召开。到会代表共46人。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含义、内容和性质;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国家的历史实际;三、“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  相似文献   

6.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国家(《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 《历史研究》82一3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兼评五种生产方式说(胡钟达) 《内蒙古大学学报》82一2谈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田昌五)《光明日报》82.4。 26一3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亚 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张忠民)《徐州师院学报》 82一2“两种生产”在人类历史中同时起作用(林平)’南 京大学学报》82一2恩格斯与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姜井水)《浙江师院 学报》82一3略论历史的比较研究(范达人)《北京大学学报》82 一3世界现代史应当重视宗教的研究(王幼麟、曹玉蓉) 《历史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史分期的几个问题(杨邦兴)《安徽师大 学报》80一1。亚细亚生产方式—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世界上 古史纲》编写组)《历史研究》的一2。试论奴隶制的历史地位(张广志)《四川大学学报》 80一2。关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源流问题 —评瓦西里耶夫中国文化西来说(许顺湛) 《郑州大学学报》80一乳九世纪前匈牙利人的历史渊源(韩亦琦)《南京大 学学报》80一2。汉唐时代的中西交通(步履)《西北大学学报》 80一2。论意大利成为欧洲文艺复兴摇篮地的原因(郑如霖) 《中学历史教学》的一2。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寻找新航路问题(郑如霖) 《历史教…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上,我曾写过一篇小小的读史札记,谈及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的一处翻译问题。其原文是:“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相似文献   

9.
二、“亚细亚生产方式” 概念之被放弃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没有再用过“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术语。这自然产生一个疑问,马克思是否放弃了这个术语或是放弃了这个概念。 对这个问题,苏联学者有各种不同的回答。有一类学者可说是坚持论者,其中有一部分人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未改变他们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观点;另一部分人同意此说,不  相似文献   

10.
《亚细亚时报》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于1909年创刊的,主要刊发中国问题的文章。从创刊起至1927年共出54期,刊发关于中国边疆史地问题的文章66篇,占全部中国问题文章的44%。《亚细亚时报》是刊发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文章的重要学术期刊,推动了当时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也是列宁格勒讨论会上的一个重要论题。 “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完全肯定的。可是反“亚细亚生产方式”论者的回答则不完全相同。杜勃罗夫斯基①和约尔克  相似文献   

12.
1914年7月,英国汉学家莱昂纳尔.翟理斯在英国《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上发表《〈敦煌录〉:关于敦煌地区的记录》。正在美国留学的胡适看到翟文在短句、释文、英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于1914年8月给《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投寄了《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指出了翟文在4个方面存在的12个小问题。《皇家亚细亚学会会刊》主编休斯收到胡适的文章后,征求了翟理斯的意见,在1915年1月出版的该杂志上同时发表了胡适的文章和翟理斯的《〈敦煌录〉重译》一文。学术界盛传胡适与翟理斯的这次讨论,但对其详细经过不甚了解,本文试图交代其来龙去脉。胡适的《论莱昂纳尔.翟理斯博士关于〈敦煌录〉的文章》一文,是他发表在重要国际刊物上的第一篇纯学术文章,但一直被胡适研究者所忽略。为便于今后将该文收入胡适全集中,本文最后附有该文的中译本全文。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1978年以来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理论研究的概况和特点 1978年以降是建国后历史学发展的复兴时期,也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研究的又一高潮期。中外古代历史研究工作者和史学理论工作者,从粉碎“四人帮”的那年起,便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一批有份量的学术论文相继在全国各家杂志刊出。如马克垚《学习马克思恩格斯论东方古代社会的几点体会》(载《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2  相似文献   

14.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的理论基础是所谓“治水社会”。他是以“治水社会”为出发点论述他的“核心概念”——“东方专制主义”的。他说,他之所以采用“东方专制主义”这一名称作为他这本著作的书名,是“为了强调我的中心概念的历史深度”(《东方专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导论,第19页。以下凡引此书,均在正文中注明页码,不另加注。如引自该书的“导论”、“序言”和“前言”,则在页码前分别注明);而这本书的“宗旨”就在于“为奴役和自由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答”(前言,第58页)。魏特夫把“东方社会”和“亚细亚社会”作为“治水社会”、“农业管理者社会”的“同义语”(导论,第19页);他认为马克思所强调的“亚细亚式的经济制度”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序言,  相似文献   

15.
(1盯9·11一1980.1)浅谈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关于世界通史教材体系的一个间题(罗荣 渠)《武汉大学学报》80一1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几个间题(吴大馄) 《学术研究》80一1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亚细亚生产方式” —与志纯、学盛同志商榷(宋敏)《吉林 师大学报》?9一4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竺(王可、王敦书)《吉 林师大学报》”一里试论原始社会史分期(黄英贤)《华南师院学 报》”一4我国史学界对世界古代史上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 (王阁森)《齐鲁学刊》80一1关于世界近代史开端问题(崔树菊)《夭津师 院学报》的一…  相似文献   

16.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为什么要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 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在理论上是这样说的,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绝不是凭  相似文献   

17.
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第一章 -一与张鸿奎同志商榷(陈哲英)“社会科学》 81一1.有马、恩、列新的原始社会史分期法吗?(时沾平) “江西大学学报》81一1.摩尔根对家庭史研究的贡献(蔡曙光)《四川大学学 报》8卜一2.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几个问题(吴泽、丁季华)《历 史教学间题》81一2.亚细亚生产方式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张亚芹、白津 夫)<<学习与探索》81一!.从历史发展阶段的三种提法看亚细亚生产方式(鲁 义康)《争鸣》81一1.从《春秋>>’’称人”之例再论亚洲古代民主政治(日知) 《历史研究》81一3.论罗马奴隶占有制的废墟:斗争的各阶级同…  相似文献   

18.
《安徽钱币》2008,(2):34
2007年第4期《安徽钱币》发表了雷晴波先生《有关改法币为金圆券日期的质疑》一文(以下简称《雷文》),对我发表在同年第2期《安徽钱币》上《从一张巨额支票看旧中国法币的崩溃》一文中提到的金圆券发行日期等问题提出质疑。关于金圆券的出笼和发行情况,我曾写过一篇《昙花一现的金圆券》发表在是年第3期《安徽钱币》上。现根据有关历史资料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金圆券的发行情况再作如下补充介绍。  相似文献   

19.
自从拙文《太平军“第二次西征”若干史实辨析》发表后,围绕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史实的讨论,先后又有金式《太平军第二次西征是战略决战吗?》(《安徽史学》1985年第1期)、苏双碧《会剿武汉以救安庆的历史真相》(《学术月刊》1985年第4期)、朱哲芳《试论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失败原因》(《安徽史学》1985年第3期)等文章发表。这些文章都从不同问题和方面,揭示了太平军“第二次西征”历史真相,发表了不少独到的见解,拜读之后,颇受启发。但感到有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探讨,为此,本文就有关问题再略陈己见,以求教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史学批评还是历史批评——与雷戈先生商榷陈新雷戈先生继《历史现象学论纲》之后,又在《史学理论研究》1997年第3期发表了《史学批评学论纲》(下文中简称《批评》)。从文章的内容上看,可以说雷先生的文章多为其著作《哲学主义的历史》之系统表述。正如《批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