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行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系统的安定,由于它在经济中地位的特殊性,使得银行业受到比其他行业更为严格的监管。银行业的监管一般分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作为银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银行业健康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结构框架在经过清末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逐步的建立起来,其中的许多地方对当今金融体制改革仍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达 《神州》2014,(11):235-235
我国金融发展受到历史和体制原因的影响,从中央银行的监管上独立出来,实现了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分离,在监管上日渐强化。宏观层面上受到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银行业监督的法律法规欠缺,管理效力不显著。微观层面上,银行业监管的有效性受到多样因素的影响,包括所有制结构、经营管理理念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与水平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公正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最高金融机构——“四联总处”通过一系列立法活动加紧对银行机构设置、业务范围及业务检查等工作实施监管。监管目的在于维持战时金融经济运行的稳定,保障战时国家财政经济的金融需求,有意强化中央银行职能,以建立国民政府的金融垄断体制,对战时中国金融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受国民政府实行的多元化银行监理体制的影响,机构设置重叠,事权未能统一,四联总处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与监管实效明显不足,致使战时通货膨胀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一个地方金融工作的好坏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经济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也会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笔者认为,二轮志书金融编要避免单纯而平淡地记载金融业内部业务,要把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联系起来写。把金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开发联系起来写.要在编目和内容上鲜明地反映金融的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  相似文献   

5.
我国从近代开始就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钱庄等民营中小银行在经济近代化过程中有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钱庄等民营中小银行也存在信用不稳固、投机性和脆弱性高、不利于金融稳定发展等问题。探究钱庄等民营中小银行信用不稳固和投机性浓厚的原因,汲取金融史上的教训,有助于政府和世人客观看待当代民营中小银行的发展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银行发展政策来促进我国银行业及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银行公会作为银行同业组织,在维护各地正常的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但银行公会毕竟主要代表了银行业的利益.如何加强对其的规范和管理。是政府监管当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拟主要根据上海市档案馆藏相关档案,对民国时期上海银行业三次修订业规和报备的过程进行疏理.并作出初步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徐少华 《神州》2014,(11):285-285
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的发展归结为银行系统内部的有条不紊运作,运作整体围绕银行卡相关业务。银行卡业务的普及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银行办事效率和人民支付手段、货币流通的速度。银行卡涉及到众多方面,包括城市各大主要经济银行的银行卡连带业务以及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其中农村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的流通和交换渠道,然而在存在优势的同时也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缺憾方面。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大萧条,实现经济复苏,美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金融改革,即胡佛金融改革和罗斯福金融改革。前者是后者的先导,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罗斯福把胡佛金融改革中的权宜之计发展为长远规划,绘就了美国金融发展的蓝图。通过大萧条时期的金融改革,美国政府稳定了货币、建立了安全的金融体系、维护了金融秩序、实现了国家依照宪法对金融进行监管的原则,使美国金融业走上了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战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战后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的困境之中。其教训在于,产业政策失策,资金流向失误,内外经济结构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效。汲取日本的教训,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处理好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三个关系;将现行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同产业结构的调整、内外经济结构的协调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相结合,则对我国经济稳定高效地发展,免走日本的弯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多年前,欧美各国对日本经济的强劲发展曾感到畏惧,因为这个竞争对手的迅速崛起使他们的领先地位和经济实力受到…  相似文献   

10.
香港的金融制度的特色就是没有设立中央银行,这一特色使香港的金融制度有别于其他的经济体系。在香港,一般中央银行的工作实际上由政府(如负责管理外汇储备;管理商业银行)或几间选定的银行(例如发行纸币,为政府提供银行服务)承担。在金融政策上,政府可以采用的金融措施并不多。直至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于1993年设立,它标志着由单一机构执行中央银行职务的进程上迈出重要的一步。金管局由外汇基金管理局与银行业监理处合并组成,负责维持及稳定货币,并对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实行审慎监察以能有效地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决定》给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金融体制已成为当务之急.一、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是领导和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它主要承担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做好金融的宏观决策,保持通货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但是,当前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手段过份倚重贷款限额管理,没有真正负起在市场经济中对全国金融活动监管的职责,办理…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创新是市场均衡力量在金融领域中的一种反应,是金融组织在融资过程中内部矛盾运动及外部经济、金融环境诱导、刺激的必然结果,同时,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金融体制的运转和货币政策机制具有重大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作,需要充分有效地发挥金融创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功能,推动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金融创新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金融创新机制分析──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双轨”经济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十年,民族银行业内部再度发生明显的新旧交替现象,我国传统银行的另一支重要力量——钱庄也随着新式银行业的创新发展而出现了整体性的衰落趋势。传统银行的衰落,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同时也是民族银行业近代化的必然结果。钱庄业的整体衰落表明,公司制银行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民族银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八一三"时期的上海银行公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一三”沪战爆发,上海银行公会先制订同业暂行办法4条,供国民政府财政部参酌制订战时安定金融法规;随后组织上海银行业遵行《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及补充办法,并对社会各界的反应做出应对。为上海转入战时金融体制做出诸多积极努力。同时,上海银行公会还为限制外汇供应采取一些措施。为支援抗战,曾组织会员行、下属组织及银行业同人认购救国公债,为抗敌筹措经费。另外,还为会员行8月份公债交割与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及国民政府财政部屡次进行交涉,并最终获得解决。上海银行公会为“八一三”时期沪市转入战时金融体制及稳定金融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说到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成都人是非常骄傲的。尤其交子还是在繁荣发达的经济贸易催生下,民间的一种自发金融创新。虽然后来因为监管不力和财政需要,超发滥发,造成纸币贬值,进而成为北宋官府的敛财工具,最后不得不废止。到了明朝最终又回归以白银为主的实物货币时代。  相似文献   

17.
自1932~1935年间,面对南京国民政府的频频举债、日趋恶化的经济金融环境以及自身经营中的种种困难,上海银行业通过各种方式承借了巨额的政府债款,对政府债券的投资购买持续增加。这在降低资金营运成本、获取相应收益及满足各方面需要的同时,也加深了银行业与政府财政之间的关系。但是鉴于政府债信的不稳固和债市的变幻不定,在承借投资政府内债问题上,上海各银行机构逐步加强了同业合作,并根据市场走势采取一些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上海银行业自1920年订立业规后,先后于1933年、1936年以及1948年对业规进行了三次修订。本文从业规修订及报备过程这一特定角度。考察和探讨政府监管当局对银行公会的管理,提出必须完善监管本身的规则,并注意把握监管的适度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永臻 《攀登》2006,25(5):62-65
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成败。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打造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的核心是银行产业组织效率的提升。有竞争才有效率,有效率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国家金融安全。国有银行体制转轨的路径选择应该是股权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改革和放开行业管制的市场结构改革并重的综合改革,当前要警惕其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强化行业的行政垄断,由“内部人控制”演变成“外部人控制”,损害国家金融安全。银行业应该全面对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者)开放,对外资的开放须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志》2010,(9):64-64
莫艳梅在《江苏地方志》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第二轮志书金融编要彰显“特色鲜明”似乎不容易,因为金融业所开展的各项业务和管理体制基本相同。为了更好地编好金融编,第二轮志书金融编要避免单纯而平淡地记载金融业内部业务,要把金融与现代经济的关系联系起来写,把金融与地方经济建设和地方开发联系起来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