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人文地理》2013,(2):24-24
格里加拉什维利造访格鲁吉亚南部一座渔村时,遇到这个亚美尼亚男孩,他们无法交谈,“但是他让我明白,他想跟这条鱼拍张合影”,她说。快门开合的瞬间,男孩亲吻并爱抚手中的鱼。  相似文献   

2.
梁树新,一个自我炒作者?一个投机取巧者? 冬日的下午,在窗帘把窗户敲打得噼啪作响的办公室里,梁树新摆摆手说:“不会浪费时间和这些质疑者争吵了。”他慢慢想明白一件事儿——想利用微博聚合资源,取得效应,去推动一些事情,就要承受遭非议的代价。这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3.
林东海 《世界》2006,(7):44-49
一、“激烈地打着回旋”“我都六十岁啦,不会胡说八道,你放心!” 1975年春,有一天我从国务院文化组回人文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井同志办公室汇报情况,他笑嘻嘻地说了这么句话,似乎是想多听一些“内情”,又似乎是想让我吃定心丸。“我知道,老社长。”我虽然称他“老社长”,但他绝不是以领导者身份同我谈话,没有丝毫的官架子。记得此前他曾和我聊起访日时,按日本的习俗,同日本朋友一起洗澡,都脱得精光,以表示坦诚相见。我明白他讲自  相似文献   

4.
地名谜语     
地名谜语有位老华侨一次回国观光,回家后,老伴问他参观过哪些城市,他兴奋地说:”船出长江口,风平浪静,一路平安来到海上绿洲,那里四季温暖,真是八月飘香满园,不冷不热的好所在。”并说他每句里都隐含有1个至2个地名.他老伴想了一下便笑着说:”明白了,您到过...  相似文献   

5.
在马扎上坐了太久,他的思维几乎仍停留在90年代,他不太明白“炒作”的意思,更不明白什么叫“娱乐化”  相似文献   

6.
藏学家王尧     
在整理家藏的书画时,翻出了王尧教授用藏文书写的条幅。这还是十多年前,王教授在香港大学讲学时,来我家做客赠送的。那次在饭桌上,他提及想推荐我去给港大的佛学研究中心讲课。我很感谢他的好意,但心里明白可能性很小。因为主持中心的是一位从内地出来的年轻僧人,尽管他引用我的著作,但不会“引狼入室”的,毕竟这是一份好差事。也许是壬教授真碰了壁,后来就和我失联了。  相似文献   

7.
今天38岁的普布扎西一脸的笑容,有点拘谨有点腼腆,汉语说得很好,却总是怕人不明白他表达的意思,说完一句话后还要再解释一遍,脸上还带着很认真的表情。已经做了18年餐饮并至今喜欢做菜的扎西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清晰,他说,我就想做出好菜来,有人吃后叫好,我就开心了。  相似文献   

8.
<正>扎根山西河曲彼得·托尔杰森(中文名叶永青),出生在挪威西阿格德尔郡的一个工薪家庭。17岁那年,叶永青通过一场讲座得知远在东方的中国人民正经历着空前的苦难,他深感意外和震撼。在讲座结束时,听众纷纷为中国人民捐款。叶永青也掏出了钱包里所有的钱,并当场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还有我自己”几个大字。叶永青明白,要想实现“为中国献身”的理想,就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挣够远赴中国的费用。于是,他一边到美国求学深造,一边找工作挣钱。1918年,他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在沸沸扬扬的王铭铭事件中,学界认识到了浮躁学风所造成的危害,更加强调学术的规范和创新。但学术创新谈何容易!著名学者陈乐民教授曾经很坦率地说.一些自己颇为得意的观点、看法,前人早就想透了,“属于我的只是我思前想后由我自己想明白而已”。他虽然谈的是思想,但对学术研究来说,也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大  相似文献   

10.
傅玲  傅珣 《纵横》2006,(11)
傅惜华既是著名的戏曲史专家,也是著名的藏家书。他在戏曲史方面的成就,为他赢得了声誉;而他丰富的藏书,却在特殊年代为他带来了祸患。正如本文所追忆的:“一切都明白了。父亲遭迫害,家被抄,书被窃都是注定了的。有康生这样的大人物在幕后策划,父亲以及他的藏书是在劫难逃了。”  相似文献   

11.
楔子:从《论语》说起在《论语》中,孔子的一位名叫陈亢的弟子和孔子的儿子孔鲤有过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大意是陈亢想从孔鲤的口中知道老师是否给自己的儿子开小灶,结果“问一得三”;不仅明白了“诗”和“礼”,还明白了“君子不偏私”的道理。据说后世文人家中厅堂里挂的“诗礼传家”的匾额即源于此。  相似文献   

12.
天国前一站     
临终护工的职业,让陈克琼很早就想明白了“人终有一死”。陈克察心里明白。自己干的活在他人眼里是晦气的。在广州市桥医院的康宁病区里,护工陈克琼的工作就是服侍三类病人:植物人、肿瘤病人和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他们有着共同点,等待死亡。她的工作也就类似于“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3.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他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待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张学良将军是我国20世纪最为传奇的英雄人物之一。世人皆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是民国初年有名的草莽英雄,靠着马上的本事于乱世之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张学良不仅清楚父亲数度挥兵入关,挑起两次直奉大战,其目的是想问鼎中原,重温所谓的“皇帝梦”,而且他还明白晚年的父亲又把这一“梦想”全部寄托在了他的身上。当年,他曾对机要秘书郭维城先生讲过:在他28岁那年—一也就是在他父亲率部退回关外被炸死的1928年,即将告别世间的张作霖公然要他做“当今的李世民”。他当即坚辞:“我不当李世民!”后来,定居…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是一个时代的文章。离开了时代,就很难读懂。鲁迅的文章,在他那个时代,读者是懂得的。所以至今回想,仍抑制不住心情的激动。但是,今天的青年却凭借注释也不容易读懂了。何止青年,就是有些并不年轻的学者、作家,月旦雌黄之际,似也十分隔膜。那原因,我想大抵是因为对鲁迅生活的时代印象早已淡漠。有年轻朋友问我,明白的话,鲁迅为什么要讲得那样曲折隐晦?我劝他读一读马克思一段明白的文字———“‘风格就是人’。可是实际情形怎样呢!法律允许我写作,但是我不应当用自己的风格去写,而应当用另一种风格去写。我有权利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6.
近日,刘心武先生续写《红楼梦》一事在社会上被搞得沸沸扬扬,又一场“红学”领域的波澜在所难免。不过我想,要评价这件事情,弄明白两个问题可能就够了。  相似文献   

17.
在大班的一次谈话活动中,我和孩子们聊起了"长大了想当什么"的话题。有的孩子志向高远,想当宇航员、科学家;有的孩子很实际,想做医生、老师;还有想当老板自己开饭馆的。但是其中一个孩子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我想当  相似文献   

18.
他参加过3届奥斯卡,站在聚光灯下调戏惴惴不安的大腕和他们的电影;他有自己的主持语录:“哈利·贝瑞就坐在那里,我与她的距离大约是22英尺,这应该是法律规定的最接近的距离”;“我看《卧虎藏龙》时总感到奇怪,电影里怎么既没有龙,也没有虎?看完后我明白了,原来他们都藏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说可能时,有两种意思,一是纯粹表明一种可能性;一是为了保全对方的面子,不愿意直接告诉他。这次的题目很奇怪,我所看不懂的中国?中国我没有什么看不懂,哦,我承认,确实有些地方搞不明白,我不明白咖啡店里的服务员为什么想知道我的鞋子的价格(你们还记得那  相似文献   

20.
一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水火不融的人。在体育上他胜我一筹;在学习上,与我针锋相对;在人际上,人气旺过我。想我小雨也是一代才女,跟他一起度过艰难的三年,越想越发毛,真害怕他抢走所有的老师。哼,我才不跟他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