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秉方 《收藏家》2007,(7):50-52
我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爱竹者也历来众多,竹画、竹刻、竹诗、竹编等等,人们在竹子上做了大量的文章。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一语道出竹子在先民生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古老的东方文化中,竹子历来是被人们垂青的。人们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爱竹,赏竹。用竹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始于春秋;刻竹作为装饰,始于唐;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的名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子的风流高雅;板桥老人的竹画、竹论  相似文献   

3.
徐白两门各领风骚江南人种竹、用竹、咏竹、画竹、刻竹、赏竹、爱竹。以竹简传递信息始于唐;宋代又有长足的发展。历代咏竹、画竹的圣手不可胜数。东坡居士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说尽了竹的风雅。到了明清,竹雕竹刻发展到一个高峰,朱松邻、封锡  相似文献   

4.
许多文人都有一些特殊的癖好。苏东坡酷爱竹,他有一句话让如今卖竹地板的都为之兴奋不已——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爱石,出门见到奇峰异石必要顶礼膜拜,口呼“石兄”。  相似文献   

5.
竹与诗、画     
竹子是人们喜爱的植物,它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人们爱竹、咏竹、写竹蔚然成风。王之猷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文人喜竹、爱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人爱竹、咏竹、写竹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竹,袅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有"梅松竹"岁寒三友之美称。我国古今语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据传,大画家郑板桥无竹不居,大诗人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除观赏外,还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竹笋是美食,可制成笋干或罐头等。  相似文献   

7.
修竹图花钱     
竹是上苍赏赐人间吐故纳新滋润生灵的绿肺,竹,内中空有节,外形坚韧、正直、挺拔,常被人们视之为傲而不屈,不卑不亢的"志节"象征。文人爱竹,时常舞文弄墨将其作书画对象描绘,宋代大文豪苏轼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对竹更是推崇备至,其以清逸大手笔充分展现竹的生命律动,昭示竹的雅洁之美。竹在古代艺术品上,  相似文献   

8.
花朝节我们国家是一个爱花的国度,我国人民一直把花视为良朋益友。古人以为: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逸,莲令人淡,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竹令人韵。因此,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周敦颐爱莲,苏东坡爱海棠,郑板桥爱竹,朱德爱兰历来被人视为佳话。人们把花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品评花木,极其重视象征意义。列入“四君子”之竹,因其枝干挺拨,节段分明,孤傲而又虚心,岁寒不雕,四季常绿,被赋予多重意蕴,骚人墨客题吟不绝,连苏东坡也唱然长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至于以写竹、画竹名家者更不可胜数。清代贵州画家之中,孙竹雅(1819-1884)堪称画竹高手。他虽然出生云南呈贡,但很早就作为幕僚来到贵州,先后在兴义、郎岱、都匀、安顺等地任过知县和知府,大半生在贵州度过,死后葬在贵州,其子孙亦定居贵州,因而说他是贵州画家,当无“生拉”之嫌。孙竹雅名清彦,字士美,竹雅只是他众多…  相似文献   

10.
<正>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等地,有"熊猫之家"和"竹林深处"的典故。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娑、蓬勃洒脱、高雅清幽、冬不凋落。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的"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竹是美的,长在哪里,便给哪里带来超凡的风韵,脱俗的情趣。置身于竹的世界,它会使你心旷神怡,忘记一切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