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生命的轮回     
<正>春染眉梢大地枯黄草,情涌花尾翘。南山尚残雪,春来染眉梢。擂台叫阵雄鸡一唱天际白,乌篷披身出山寨。激情何惧寒风冷,旷野嘶鸣摆擂台。黑琴鸡,鸡形目,松鸡科,俗称乌鸡、斗鸡。雄鸡通体黑色,形似古琴,故得名黑琴鸡。雄鸡体长约60厘米,雌鸡45厘米。黑琴鸡在多地均有分布,栖息于针叶林、森林草原、草甸、河谷等地,以植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轮回     
正春染眉梢大地枯黄草,情涌花尾翘。南山尚残雪,春来染眉梢。擂台叫阵雄鸡一唱天际白,乌篷披身出山寨。激情何惧寒风冷,旷野嘶鸣摆擂台。黑琴鸡,鸡形目,松鸡科,俗称乌鸡、斗鸡。雄鸡通体黑色,形似古琴,故得名黑琴鸡。雄鸡体长约60厘米,雌鸡45厘米。黑琴鸡在多地均有分布,栖息于针叶林、森林草原、草甸、河谷等地,以植  相似文献   

3.
<正>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山、东北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河北承德,那里的落叶松、樟子松、针叶林和白桦、山杨针阔混交林栖息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  相似文献   

4.
巴陵 《文史月刊》2010,(3):69-69
东安县位于湘南,地处丘陵地带。当地农民喜欢喂养一种小腿土鸡,毛色或纯黄或纯黑,是湖南四大地方鸡种之一。东安鸡鸡冠鲜红,毛色光亮,善于奔跑。东安鸡肉质细嫩鲜美,是湖南一道传统名菜,其味香甜酸辣,一闻生津。  相似文献   

5.
正在内蒙古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每年4~5月间,凌晨3点左右,成群的黑嘴松鸡都会聚在一起,几十只雄性黑嘴松鸡跳着圆圈舞来炫耀自己华丽的羽毛、优美的舞姿和嘹亮的歌喉。它们相互打斗、撕咬、甚至用翅膀扇对方的耳光。经过淘汰角逐,最后胜利的"鸡王"才有与雌性黑嘴松鸡交配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唐朝是琴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现存的唐朝古琴无论从音质、形制还是历史价值,皆是历代琴器中不可多得的顶级至宝。浙江省博物馆藏彩凤鸣岐琴,曾是定王府行有恒堂第一琴,又是民国琴学宗师杨宗稷半百琴斋第一琴,并著录于《琴学丛书》中,又是唐琴第一推雷公的雷公琴,且声音绝佳。彩凤鸣岐琴作为流传有序的唐琴重器,是唐琴中不可多得的神品。  相似文献   

7.
古琴艺术包括琴制、琴弦、琴谱、琴曲、琴史、琴歌、琴社、琴派等,本文拟从琴谱、琴曲、琴派等与本馆藏文物有关的几个方面着手,联系衢州特殊的历史环境,阐述古琴乐在衢州传承、发展的原因,并对馆藏古琴曲谱略作陈述。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6,(12)
正故宫博物院藏琴36张,其中宋琴9张。本文根据《故宫古琴》、《蠡测偶录集》的记载,对故宫博物院藏"万壑松"琴、"玉壶冰"琴、"玲珑玉"琴、"清籁"琴、"海月清辉"琴、"奔雷"琴和两张"仲尼式"琴,共9张宋琴进行梳理和分析。1.万壑松琴仲尼式,北宋制作。1983年入藏故宫博物院。通长128.6、额宽19、肩宽  相似文献   

9.
于兵 《收藏家》2008,(9):76-76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琴约有53件,时代涵盖汉、唐、宋、明、清乃至民国以后,其中晚唐“独幽”琴是镇馆之宝。“独幽”琴是李伯仁先生旧藏,琴面为桐木,琴底为梓木,通体髹栗壳色间朱红漆,色泽典雅。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琴徽似玉非玉。琴背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  相似文献   

10.
回忆一只羊     
<正>很多年后,当我回忆,我为一只小羊取了个名字:黑耳朵。那是一个夏日。我抱着黑耳朵走进家门的时候,阳光像古代那样静谧,空气里溢满草药芬芳。由大板夯筑的院墙和低矮房屋构成的小小院落如此安详,仿佛不曾有过时光流淌。黑耳朵的到来瞬间打破院内宁静。起先是门口的黑狗叫起来,接着栏里打盹的鸡从架上跳下,黑白花色的牛回头瞅我怀里的黑耳朵一眼,尥起后蹄子刨土。  相似文献   

11.
吴振文 《文物天地》2023,(8):114-117
胡若思旧藏“清角”琴,曾经被认为是唐琴“清风”。经过比对研究后发现,“风”字应为“角”。“清角”琴龙池两侧满布周必大的长篇铭文,铭文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九霄环佩”琴、原宋内府藏“虞廷清韵”琴的题刻基本相同。“清角”琴的琴面与琴底漆面保存状态差异明显,这种差异有其修复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4年版50分缅甸纸钞的正面,绘有一把精美的缅甸民族乐器弯琴。 弯琴,缅语称之为“桑告”(Sang gao),早在七八世纪时,即已在缅甸境内流行(从当时的佛教建筑浮雕上可得证实)。在我国唐代史书上,称之为“凤首箜篌”,清代则音译为“总藁机”。它由竖琴演变而来,属竖琴的一种,只是将琴身(即共鸣箱)卧置而已。弯琴由琴身、琴颈、琴头、琴弦以及系琴板和流苏等几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3.
叶芸嘉 《丝绸之路》2013,(20):72-74
作为古老的民族乐器,琴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琴不但具有娱乐之功用,还是文人士大夫的修身养性的工具。自居易是爱琴懂琴之人,他的琴诗是唐代诗人中最多的。本文主要介绍了白居易的琴乐审美观,以及其琴诗中所表达出的高雅志趣。  相似文献   

14.
郑珉中 《收藏家》2004,(9):27-31
不久前见拍的“龙吟虎啸”琴,曾一度引起网站、报刊的多方关注与报导,然而对该琴的面貌,各方面情况的介绍尚不具体,今觅得该琴图像,及郑珉中先生所写《双碧琴楼观琴记》中有涉及此琴的内容,这也是郑珉中先生有关此琴的惟一评论,征得郑先生同意,揭载本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黄冈市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归风”古琴,至今保存完好。该琴是解放初从本地雇氏家中收来入藏的。 该琴名“归风”,蕉叶状,七弦。琴身髹满黑漆,除部分剥脱外,余光亮照人,色泽如新。琴长116、宽12.8—16.9厘米,琴面、琴底分别用两块整木运用雕、刨、凿等工艺手法制成,琴身构成狭长形音箱,内空高2.4—3.2厘米,琴面作龟背形,有用圆形蚌片镶嵌的标志泛音位置及音位的十三个徽记。琴额作鹰首状,形象毕真,岳山高出琴面1.5厘米,并残有弦痕(图一)。  相似文献   

16.
百衲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世的七弦琴中,有一种琴叫作“百衲琴”。仅从它的形式、漆色、断纹、声音而论,它并没有什么异乎寻常的特点,但从龙池凤沼向腹内看去,就会发现这种琴的木材是用若干小块木材拼合而成的。这种用特殊手法制成的琴,《琴史》上就称之为“百衲琴”。  相似文献   

17.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张仲尼式琴,造型古朴,断纹多样。龙池内朱书楷体八字:"绍兴三年马希仁制。"后髹黑漆,在红外摄影下,琴名与篆印显现。琴背项部四字草书琴名:"万壑松风。"龙池与雁足间方形篆印:"御书之宝。"以形制、用材、工艺、断纹、腹款等判断,"万壑松风"琴应为南宋制作。南宋"万壑松风"琴的发现,打破已有定式,证明"马希仁制"琴横跨两宋,并为马希仁的生平增加了一条重要的解注。  相似文献   

18.
广陵琴派是中国古琴史上重要流派,对于中国古琴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扬州梅花岭史公祠很早以前就是广陵琴社琴家们的弹琴雅集之地。此次成立的广陵琴派音乐史料馆将通过文字、图表、实物等,从琴史、琴人等侧面介绍广陵琴派,普及世界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悠久历史和基本知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古琴历史的纪念馆。中国首个古琴史料馆落户扬州@孙文飚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族的乐器以羊皮鼓--达甫(维吾尔语)为主,又名手鼓,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打击乐器。达甫鼓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敦煌北魏的壁画中也出现过,到了清朝前期,它已发展成为各种各样、大小不同的鼓,如:答腊鼓、毛圆鼓、都昙鼓、候提鼓、鸡娄鼓、腰鼓、揭鼓等众多的形式,成为清朝维吾尔民间音乐不可缺少的乐器。据史籍记载:"回乐以鼓为主,鼓大小数百,......随鼓起落,有歌舞之节奏盘旋,亦以鼓为则"。说明这一时期,虽然有各种乐器,但是鼓起着调节音拍的作用。"乐中以鼓为主,大小不一制,又有提琴、详琴之类,歌舞盘旋,…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有一张松风琴,上有中和琴室印。中和琴室是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书斋名,高氏曾于抗战中任荷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在重庆生活了三年,与重庆琴人往来密切。此琴当年由高罗佩赠送给杨少五,与今存荷兰的另一张高罗佩琴为姊妹琴,是见证中荷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