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玮 《南方文物》2015,(2):12-1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庐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1937年6月和7月间,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了两次和谈会议。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抗日宣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在这里拉开序幕。庐山还是抗日战争中著名  相似文献   

2.
张力  吴俊松 《华夏地理》2007,(4):126-137
它就是庐山。 虽不在五岳之列,但声望绝不在其下。有人被庐山有形的松涛、无形的云雾征服;也有人为历史文化墨客在庐山留下的诸多文化烙印而痴迷。总之,庐山一直以来都是受游客青睐的风景名胜地。  相似文献   

3.
谢璋 《羊城今古》2002,(1):59-60
广州芳村区花地街有三间古老的祠堂——谢氏大宗祠、碧溪谢公祠、(俗称北便祠)和观潮谢公祠(俗称南便祠)。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首先在芳村中市的观潮谢公祠成立,成立那天,当年的《民国日报》有详细报道:“广州市郊区第一区农民协会经过筹备多日,已于8月15日成立开幕,是日假芳村谢家祠举行开幕典礼。”  相似文献   

4.
姚欣 《南方文物》2015,(1):207-210
<正>在中国的名山中,庐山始终是一座显眼的坐标,耸立在世人的视线。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庐岳",位尊天下。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出了这座山峰的恬淡诗意……进入20世纪,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连。近代,庐山曾是国民政府"夏都",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解放后,伟人毛泽东于1959年、1961年、1970年3次登上庐山,  相似文献   

5.
记住庐山,是因为庐山的别墅,因为在很多别墅中上演了中国近代史“风云录”;记住庐山,是因为电影《庐山恋》,美丽的庐山和浪漫的爱情总让人遐想。庐山俨然是个别墅博览会,也可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还堪称“万国建筑博物馆”。日夜被包裹在飘浮的烟云中的庐山别墅群,尤如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和田园诗篇,曾使蒋介石梦牵魂绕,曾让毛泽东流连忘返,又使多少名人高士贤达智者感动万分。  相似文献   

6.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监察御史卢雍撰书的宋马存《颜鲁公祠》,刻在一块高2.1、宽0.805、厚0.16米的石碑上。碑首呈弧形,无座,竖立在仪陇县新政坝离堆山的颜鲁公祠堂内,故名“颜鲁公祠之碑”。祠庙早荡然无存,废墟上修了一座四合院式穿斗土木结构矮平房,新政镇嘉陵村小学即设置于此。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与庐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伟 《文史春秋》2009,(3):26-35
抗日战争前10年和后3年,庐山曾是国民政府的夏都,成为南京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蒋介石从当上北伐军总司令开始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到1949年黯然离开大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20多年,许多时候是在庐山度过的;他在这期间的许多会议、活动、决策,都在庐山上进行。因此,庐山与中国的政治风云变幻紧紧连在一起,见证了中国政治斗争的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8.
姚欣 《南方文物》2014,(3):181-185
<正>庐山,千古名山。苏东坡曾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进入20世纪,葱茏俊秀的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联。在中国近代史上,庐山披挂着浓重的政治色彩。1926年11月26日,北伐胜利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第一次来到庐山。10天后,国民党中央首次在庐山开会,研究"整理军事政治问题"。蒋介石从此便格外钟情于庐山。从1926年至1948年(抗战时期除外),蒋介石有15个年头在庐山常住,运作国民政府中枢机器,召开有关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会议。庐山成为国民政府"夏都"、"政治山",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相似文献   

9.
2005年12月,笔者二赴阳山县,逗留有日,与阳山县博物馆同仁,一道开发七拱镇大禾岗学发公祠之匾联。现先将公祠有关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0.
覃振是中国国民党的元老,是位爱国人士。他曾受阎锡山的邀请,在傅公祠住过一段时间,史料多有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