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绪死亡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光绪皇帝"病逝",光绪死亡后不到24小时,清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去世.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出,中外同感震惊.人们普遍认为,年纪轻轻的光绪反而死在74岁的慈禧前面,而且只差一天,这不是巧合,而是处心积虑的谋害.于是,光绪被人谋害致死的种种说法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2.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朝末年,她统治着同治、光绪两个皇帝两个时代的政事。 自从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以后,英政府仍不甘心,借清政府腐败无能之机,联合美、德、法、俄、日、意、奥帝国主义国家,向我国进攻。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攻陷天津,八月攻克北京。慈禧太后惊惶失措,带领光绪皇帝和亲贵大臣,仓惶向西安逃跑。  相似文献   

3.
光绪及其政治精英──换个角度看戊戌变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绪及其政治精英──换个角度看戊戌变法晏路光绪皇帝(1871年──1908年),即爱新觉罗·载,庙号德宗,年号光绪。醇亲王奕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帝载淳死,无嗣、载入继为帝。当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月七...  相似文献   

4.
正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一行,匆匆离开北京,一路奔波,最后在古都西安落脚。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签订,联军相继退出北京,"西狩"一年有余的慈禧与光绪"两宫",从西安起驾,取道河南、直隶,  相似文献   

5.
摄政王载沣府第修建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驾崩”,以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年号宣统。由于溥仪年幼(三岁)不能亲政,奉慈禧太后之命,封溥仪之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懿旨刚刚发出,第二天慈禧本人也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末代状元是清朝光绪甲辰恩科(1904年)的刘春霖。刘春霖之所以被称为“末代状元”,是因为他考中状元后不久,清朝就被推翻了,所以,他仅被派过一次云南的差使。起初,刘春霖参加光绪甲辰的恩科考试时,光绪皇帝已被幽居在了瀛台。考试之后,主考官把选出来的前几名考生的卷子进呈慈禧太后观看。  相似文献   

7.
1900年,八国联军联袂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到西安,极尽颠沛流离之苦。她虽然有过短暂的痛定思痛,同意清末新政改革。但慈禧太后通过签订卖国条约换得了侵略者的谅解后,很快就忘掉了伤痛。回銮路上,慈禧太后不顾国家战后劫难和人民的痛苦,大摆排场,极尽奢靡豪华,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腐朽。  相似文献   

8.
1908年11月14日傍晚到15日下午,24小时之内,清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发生更替。慈禧太后在病逝前,先授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为摄政王,命其将3岁儿子溥仪送入宫内;后又立溥仪为嗣皇帝,命摄政王载沣监国,掌管国家军政大事。光绪的亲弟弟成为大清帝国实际最高统治者,这对袁世凯是一个致命的威胁。载沣一直对袁世凯在维新期间出卖光绪帝怀恨于心,再加上袁权倾朝野,成为满洲  相似文献   

9.
弑君弑父,在封建政治中并不鲜见,这是肮脏的封建政治政体的必然。 戊戌政变过去了整10年,1908年的11月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辞世,3岁的溥仪登基做了新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光绪的胞弟成了摄政王,光绪的皇后则被尊为隆裕皇太后。看上去过渡还算平稳,一班朝臣仍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上上下下也觉察不出什么异常。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却惴惴不安,他揣测戊戌年的那笔老账可能要被翻出来清算了,当年正是自己走的那步棋,导致了维新派的全盘皆输,把光绪帝给害得不轻,虽说得到了老太后的赏识,有了10年的官运亨通,可现今老太后死了,保护伞没了,  相似文献   

10.
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1月,光绪皇帝和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一对母子,两个政敌,一个是38岁的盛年,一个是78岁的老者,他们的死相隔不到20小时。这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吗?一百多年前,光绪帝被谋杀的说法就开始在民间流传。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史学界的研究还基本认定光  相似文献   

11.
朱批是清代皇帝对奏折给出的处理意见,具备行政命令之效,也是皇帝大权独揽的直接表征。按理,只有在位且亲政的皇帝方有为奏折进行朱批之权。然现存清宫档案显示,光绪帝在亲政前5年,就开始用朱笔批示奏折。比对《随手登记档》、《清实录》、《军机处录副奏折》等档案文献可知,这些朱批并非如之前学者推断的那样,是慈禧太后的手迹,它们出自少年光绪皇帝之手。然而,这些朱批并无行政效力,它们是光绪帝在翁同龢、孙家鼐等帝师的指导下,为成年后亲政进行的所谓"习批折"的政务训练。这种训练起自光绪八年(1882),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光绪帝亲政为止。奏折内容,包罗官制、农业、外交、教育等诸多方面,在难度上由浅入深,朱批内容,反映了光绪帝早年的教育实况,也提示着日后他思想的部分源头。  相似文献   

12.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05,405(3):198-216
维新运动刚开始,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后的第四天,翁同龢即被罢官,开缺回籍。多年来,绝大部分学都认为,这是慈禧太后反对变法的重要安排,光绪皇帝出于被迫,但是,也有萧公权、孔祥吉等几位学认为,是光绪皇帝主动罢了翁同龢的官。本人研究相关资料、反复思考之后,觉得前说无据,后说有理。由于这一问题牵涉到对戊戌维新史和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历史人物的认识,因作本,进一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正袁世凯是慈禧太后在李鸿章之后最为信赖的汉大臣,在慈禧太后最后几年掌握着相当的权力,对当时的一系列政治改革作出过重要贡献。当然他也得罪过不少人,多年来弹劾他的奏章一直不断。但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袁世凯信任有加,所以,袁世凯并没有因受到弹劾而受到任何处罚,反而步步高升。但是,1908年下半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反对袁世凯的潜流一直不断,在慈禧太后活着的  相似文献   

14.
光绪皇帝的英语学习与进入清末宫廷的英语读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中外文献中零星的记述,考证出光绪皇帝学习英语的准确时间是在光绪十七年(1891)十月廿五日(11月26日)前开始的。留美学生颜永京曾作为光绪英语教师的候选人,1891至1894年间正式担任光绪英语教师的是京师同文馆的毕业生张德彝和沈铎。光绪的英语自学过程一直持续到1908年前后。作者还分析了光绪皇帝当年在宫廷中使用过的英语辞典《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和《英华大辞典》,英语读本《华英进阶全集》等。并就光绪皇帝学习英语对于皇族外语教学和整个社会外语学习的影响与意义,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16.
二十二、容龄母女出宫 “我估计可能还是因为光绪皇帝的关系惹下的祸,不久我们母女便被通知不被录用,出宫回家。我们住在宫里,虽然自由自在,尤其刚进宫时,还没有宫内旗式服装,慈禧太后恩准我们可以穿着西式服装,手提两边裙褶,在园内走路,成为一时奇观。但我们的一举一动还是有人监视着,大概李连英就是干这种监视的事的。‘孙子’‘问康’的事也保不定被奏上去。加上光绪皇帝也可能问过德龄姐姐,德龄言行不如我谨  相似文献   

17.
乔万宁 《收藏家》2005,(1):42-44
《奏为已故督臣勋绩卓著遗爱在民吁恩准建专祠以昭崇报恭折仰祈》,乃江苏绅士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思永等会同江苏巡抚程德全,“为已故大学士前两江总督臣张之洞于江宁省城(今江苏南京)建立专祠”折抄件。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知此折是呈给隆裕太后和摄政王载沣,进呈于宣统二年(1910年),即前两江总督张之洞病逝的第二年。这一年,程德全刚调任江苏巡抚,也是最后一任江苏巡抚。宣统三年(1911年),武昌起义,宣布江苏独立,改宣统为民国。  相似文献   

18.
慈禧坐火车     
张玉虎 《文史月刊》2010,(11):53-54
<正>整整100年前。1902年1月3日,大清国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皇宫里的全部人员,由正定火车站乘上了专门为皇家准备的特别列车,驶向北京。1901年10月20日,李鸿章等人和八国联军议和成功,国内局势渐趋平稳,蜷缩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决定"回銮"北京。1899年8月15日,清廷从北  相似文献   

19.
赵小春 《南方文物》2011,(3):196-199
前言在故宫博物院所藏35万多件瓷器藏品中,光绪时期有一批器物上,常见题写"大雅斋"三字,同时缀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章。经过考证,这批瓷器是慈禧太后的御用之瓷,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到光绪二年(1876年),前后历时3年生产了大批量的大雅斋瓷器,在遭遇国家大丧,  相似文献   

20.
胡忠良 《中华遗产》2008,(9):158-160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三日.御史杨崇伊上了一道奏折.请求慈禧太后“训政”,于是慈禧发动了戊戌政变,导致了变法的失败。关于这份奏折的出笼.人们怀疑它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太后党的一个阴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