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怡琳 《东方收藏》2023,(12):34-36
隶书自先秦到当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代隶书经历了从战国古隶到汉隶盛兴,然后到宋元明时期的没落,再到清代的隶书复兴,逐渐形成了当今新的形式与风格,深受全国各地书法家们的喜爱。在当下的书法展览和比赛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书法大环境对于隶书创作的引导与推动,历届书法展览中隶书的创作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当今隶书的时代特征正在慢慢浮现。  相似文献   

2.
贾佳其 《神州》2020,(5):21-22
当代隶书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多样性,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书法进一步发展,但因为市场经济影响,功利化与趋同化同样表现较明显。本文主要阐述当代隶书的创作风格及其拓展方向,简要分析当代隶书创作存在的矛盾,由于社会时代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会随之变化,所以为了保证隶书创作风格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必须立足当代书法环境,革新创作方法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9,(11)
<正>中国书法是我国5000年文明史上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书法的发展与汉字的演变和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散发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艺术文化。清代的书法被人们公认为是书道中兴的时代,在继承前朝书风的基础之上,又有所重振和复兴。清代前期,政治局势尚不稳,书法基本继承了明代末年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发展与帝王的喜好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古老文明之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和悠久历史传统,书法艺术便是其中的一朵鲜艳的奇葩,具有其独创的风格和特征,它是由数千年前的古陶文、甲骨文、石玉文字,金文发展到后来的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中国的书法到了北魏时期,有着巨大的创新和发展,它是隶楷错变的产物,上承汉魏隶书,下启魏晋楷  相似文献   

5.
隶书萌芽于上古,继用于秦,兴于汉,尤其到了东汉,最为发达。隶书将篆书逐渐方正平直化,形成了与篆书线条差别很大的基本笔画,隶书的定型化过程称“隶变”,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最了不起的  相似文献   

6.
冉前林 《丝绸之路》2009,(22):96-98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发展。而处于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驿站。为了祈福禳灾,抄写佛经成为当时社会的风尚,而此时的字体正处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时期,大量佛经抄写形成一种定式。这种抄录经书的字体人们称之为"写经体",时间从西晋至宋真宗景德年间,历700年之久,清晰完整地展现了中国楷书的演变历程,同时形成了"南贴北碑"之外新的一种书法审美风格。敦煌学的研究已蔚为大观,敦煌写经书法也应该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从而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从敦煌汉简中折射出,汉魏以后,中国书法的五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创造已全部完成。过去人们公认东汉晚期是隶书的成熟期,敦煌汉简的出土,把隶书的成熟期提前到了西汉中期。  相似文献   

8.
书法艺术乃我中华国粹,书法作品是书家天分、境界、悟性、修养和功力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文化艺术品。其发展有着漫长的过程,而历代书法风格的衍变过程,就是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过程。时至清代,书法艺术已发展到集大成阶段,其突出成就,则在于突破宋、元、明以来帖学之窠臼,开创碑学之新风。此外,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等方面,也成就卓著,面目一新,足可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高雅之风格。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而翰林官因当时文人社会中的突兀地位,使得书坛翘楚多出自词林。本文就是对本问题进行的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灿烂的中华文明的篇章里,汉代隶书书法对推动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汉代隶书空前的发展,使这一书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极大。在这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在秦篆、秦隶的基础上完成了隶书的变革并使其日臻  相似文献   

10.
试论古代中国书法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现象,其形成与发展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的闭塞性、自然环境南北差异性、人文环境中特有的汉字与毛笔因素以及人文环境内部的复杂性的分析研究,论述了古代中国书法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揭示了中国书法封闭稳定性、南北差异性、风格多样性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客观关联。  相似文献   

11.
一冉 《百年潮》2006,(5):80-80
近日,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五体十家”书法联展,军旅书法家张继便是其中的一位,从张继的隶书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隶书每个字的字形成扁方型,保持了汉隶工整、规范的气息,整篇作品凝重静穆。他的隶  相似文献   

12.
段美婷 《东方收藏》2023,(6):107-109
清初书法家张在辛存世著作《柏庭琐言》,收录了其晚年对艺术所思所感的内容。其中,《隶法琐言》列《柏庭琐言》十种琐言之第五种,记录了张在辛师从郑簠的过程,亦是他学习隶书的经验之谈,这对于研究郑簠隶书风格的形成以及清初隶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其关注甚少,文章通过对其存世著作《隶法琐言》的研究,试图更加完整地了解张在辛与郑簠的交往,从而进一步厘清清初隶书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3.
桑椹 《收藏家》2016,(7):33-44
书法 书法部分,本期推出的是"浙江省博物馆藏碑学名家作品专题",共收录清初至现代碑学名家作品三十件。清代碑学发轫于隶书的复兴。清初以降,出现了王时敏、郑簠、朱彝尊、伊秉绶等一批专门以隶书名世的书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李晶 《收藏家》2014,(9):19-24
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其字体庄重,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亦有说法称起源于战国,历时两千多年。战国、西汉时期,隶书篆意逐渐减少,点画用笔的丰富,波磔和扁方字构的确立,为东汉隶书的成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东汉时期经济发达,文化艺术全面发展,成就了隶书的鼎盛,同时隶书的大用和树碑之风,也造就了大批高水平的书家,产生了数以百计彪炳书史的名碑。  相似文献   

15.
拍后综述     
《收藏家》2006,(12):88-92
11月24日,中国嘉德2006秋季拍卖会圆满结束,总成交4.47亿元,继续高居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业榜首。“食斋珍藏中国书法”、“静观居藏近现代九家珍品”、“存仁堂藏瓷器工艺品”和“李安深收藏、纸币”等私人收藏最受瞩目,成绩喜人。中国书画嘉德首次推出的中国古代书法专场—“食斋珍藏中国书法”,以100%成交的喜人结果,传达出书法收藏市场趋热的信号。一幅郑餯的隶书七言诗更以44万元成交。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抽象的画面结构,一直被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和喜爱,但古代书法的市场价位却长期与绘画作品的价格差距很大。专…  相似文献   

16.
王世征 《文物》2012,(7):92
中国书法艺术是华夏民族抒发审美感受的独特工具,中国书法理论则是这门艺术的内核与根基,因此认真研读古代书法理论,汲取、发扬其中的精华,用以指导书法艺术实践,当是新时期书法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古代书论篇目甚多,为便于学习,本书选择了汉至清末的历代传统名篇33篇,从书法的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方面,概括其基本的书学主张,体现了中国书学总体的发展进程和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隋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特殊状况,指出隋代北方铭刻的主要成就是逐渐摆脱了前朝篆隶书体而形成了楷书书体,南方的纸书在跃出章草畦径的过程中初步酝酿出草书的章法,楷书已成熟定法。“书”之所以能够有“法”并且成为一门高雅的艺术,是因为隋代完成了“普法阶段”,最好的例证就是智永和隋贤的存世之作。  相似文献   

18.
书画赏析     
赵西林 《贵阳文史》2006,(6):I0004-I0004
王萼华先生(1917-2001)贵州省贵阳市人,汉族。1941年毕业于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著名方志专家、诗人、书法家。书法擅长隶书与行书。他的隶书在结体上随字赋形、或宽扁,或方正,或修长,用笔平正圆润,笔力内含,  相似文献   

19.
李凤海 《收藏家》2005,(12):21-24
在近三百年的清代书坛上,隶书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独领风骚。首先,这是因为有一大批隶书名家。据有关文献显示,清代擅长隶书的名家就有五百余人。其次,清人的隶书风格多样,绚丽多彩。清人远宗汉隶,却没有一味仿古,他们的作品有创造个性、有风格、有意境,并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是继汉代隶书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在这浩瀚无际的隶书海洋之中,有两颗璀璨的明星,流光溢彩,独步书坛,这就是桂馥和他的学生翟云升。桂馥(1736-1805年)字冬卉,一字未谷,号肃然山外史,晚号老苔,山东曲阜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授云南永平知县。永平为故滇之边邑…  相似文献   

20.
历传东汉蔡邕曾在嵩山石洞学书三年 ,悟出了书法的真谛 ,以《笔论》、《九势》及《篆书势》(含隶书势 )三篇著作 ,第一个在理论上把中国将以毛笔书写的汉字上升为艺术 ,全面地开创了书学理论体系 ,奠定了后来书学理论的基础 ,是中国书学界理论长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