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各地在总结首届修志经验教训、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对志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大家认为,新志普遍缺少对社会意识和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的记述,特  相似文献   

2.
蒋庆立 《新疆地方志》2003,(1):17-19,4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方志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方志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顺应先进文化的时代内容而衍生、成长和发展的。旧方志是封建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方志已成为社会主义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资料的可靠性、体例的独特性、编排的科学性和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屹立于民族文化之林。方志具有的科学品格是其不断顺应先进文化潮流的动力和保证。宣传先进文化、建设先进文化是方志事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新总结,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方志作为一种信息量大、综合性强的载体形式,纵述历史,横陈百业,很适合反映科学发展观内容.它提供自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信息,可以咨政、咨工、咨农、咨商、咨学、咨军、咨研,为改革开放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中国,编修新方志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5.
2002年10月29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表彰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位于祖国大西南的“森林之城”贵阳市,以其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而受到关注,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近年来,贵阳人民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大山”精神,用智慧和汗水,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累累硕果,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两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城市”,2000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1年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6.
修志在贵州有优良传统。贵州省新方志的编修,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到上世纪末,首轮修志己基本结束,第二轮续修开始。文中对于全省修志中的业务培训、编修过程、志书成果及几点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及总结。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既是指导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导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我们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我国现实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把握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特质内涵和功能作用,因势利导,推动我国现阶段先进文化的建设。作为“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纂的官书——社会主义新方志,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发展日益受到国家重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属性的地方志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新修方志要顺应这一趋势,内容上增加地域文化体量。反映地域特色,表现形式上适应时代文化传播的需要。开发利用新修方志。要注意从文化角度切入,更好发挥其存史、资政、教化作用。地方志工作机构应主动将新方志编修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之中,为地方志走进民众搭建立体多元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方志的体裁和内容,可以反映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社会、化、政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是反映一地科学发展的最好载体。新一轮修志要有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并力求反映在有关的记述中。  相似文献   

10.
汪毅 《巴蜀史志》2011,(6):10-13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是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等所决定的。较之其他文化形态,方志文化具有自身特色,其建设应置之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三个代表”的思想,概括了我们党80年的奋斗业绩和历史经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思想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12.
首轮新方志编修期,习惯上指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全国普修方志,至2001年12月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之前,这一时期地方志的发展速度是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望尘莫及的。但同时这一时期的修志又是在缺乏理论指导和新志编修实践经验的背景下进行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并在实践中有不少创新。回顾和总结首轮新方志编修经验,对第二、三轮修志定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杜锡建 《广西地方志》2001,(4):85-88,84
第一届新方志编修时期的方志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方志文化具有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稳定性、继承性、延伸性,这些特征表现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效应,方志文化建设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修志者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第二届修志,方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与现代化的意蕴相融合;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和巨大丰富的价值;将同市场经济逐步接轨,将和高科技接轨,实现方志的现代化;将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志图书馆兴建将给方志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人物卷是新志书中最吸引入的一个部分。人物因其所蕴含的文化魅力.成为一地地域文化中的亮点。通过了解入志人物的精神风貌,激发读者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并以乡情为纽带。更好地争取外力建设本地。这就是新方志人物卷“名人效应”的体现。作者还讨论了续志人物传编纂应解决的一些问题:定位要准确,写法要生动,入志人物的选择层面要拓展。客观对待“生不立传”。  相似文献   

15.
周羲 《岭南文史》2003,(3):32-34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元谋县志办李在营在《云南史志》2000年第2期上发表《弘扬区域文化是方志工作长期发展的主题》一文。文章认为,弘扬区域文化,是目前方志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地方志机构生存的条件和动力,也是方志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 该文首先阐述了弘扬区域文化的必要性的重要性,认为区域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是一地各项事业发展的“晴雨表”;区域文化是反映一地精神面貌的窗口;区域文化是研究地方史、民族史的钥匙;区域文化是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弘扬区域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宏观要求。 如何弘扬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续志编修与时俱进,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编写内容要突出时代特色,组织运作等方面要有新思路,可改“众手成志”为“专家修志”,改“突击式修志”为“累进式修志”,改“粗放式编写”为“集约型编写”,变“单一产品”为“复合产品”。  相似文献   

18.
汪毅 《中国地方志》2012,(7):38-39,4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所决定的。方志文化建设应置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新方志事业,已走过20年的路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新方志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与广东作为经济、文化大省的地位相适应。全省首届新方志编修,已在世纪之交相继完成,其中不乏上乘之作,获得全国新方志评奖的奖项。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历来强调把志书的质量和科学性放在首位;为此,  相似文献   

20.
刘赞廷在近代康区方志编修史上有重要贡献。他任职康区期间,依据档案、公牍、文史资料,加之其考察所得,编修出数量颇丰的康区方志,据统计共36种。所修志书可信度较高,体例编排较为合理,多有填补空白之作。这些志书具有一定的学术及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