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亦青 《环球人物》2013,(29):30-31
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10个年头了。经济改革的重心也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开启了全面改革的历史。此时的中国经济,一方面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又未能摆脱"过热—紧缩"循环的怪圈。1984年,中国经济就出现了社会需求过旺、工业发展速度过快、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物价涨幅过高、经济秩序混乱的苗头,被称之为"四过一乱",尤其是价格双轨制和"官倒"现象比较严重。在1988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代表们对"官倒"现象猛烈开火,引起高层的关注,并下决心对价格  相似文献   

2.
汪言海 《江淮文史》2007,(4):117-129
君出于民,而民出于土,农村问题历来是中国的根本问题。1992年,万里在谈及那场起源于江淮农村的改革时,深刻地说:"包产到户救了中国,也救了社会主义。"可谁知《跨出第一步好艰辛》,《安徽日报》资深记者翻开发黄的笔记,向你讲述中国农村改革的最大发源地六安地区那一场场牵动上下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赵畅 《纵横》2008,(3):49-52
说及中国近代文化史,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此人便是集我国近代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于一身的罗振玉。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实际做了一番整理功夫的要算是以满清遗臣自任的罗振玉。"  相似文献   

4.
孔祥宇 《百年潮》2013,(5):61-65
学者张海鹏先生在梳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线索时,提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沉沦"与"上升"说。他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社会逐渐"沉沦"下去,这个深渊的"底"就在20世纪的头20年,中国社会变得极为黑暗、极为混乱。但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起来,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开始成长和集结,于是辛亥革命爆发,缔造共和;新文  相似文献   

5.
荆继武  道平 《环球人物》2013,(17):31-32
中国885万台主机被美国控制随着"棱镜"计划的各种细节逐渐大白于天下,中国也被卷入其中。据斯诺登提供的信息,美国在过去15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入侵中国境内的电脑和通讯系统。其实,中国也早就察觉到了来自美国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攻击。去年3月,中国国家互联网应急  相似文献   

6.
李长莉 《安徽史学》2015,(1):150-158
我国史学界社会文化史学科兴起25年来,经过了前十年"兴起奠基期"、继十年"发展兴盛期"、近五年"深化扩散期"三个阶段。学术贡献有:理论方法创新,开辟史学新生长点;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超越"革命史范式"及"现代化范式",走向"本土现代性";关注民间社会,挖掘内在社会文化资源。存在问题与瓶颈:学科意识模糊,研究"碎片化",平面描述性、意义稀薄及理论缺失。当今社会转型呼唤社会文化史的理论创新成果,未来将会引起关注的"关键论题"有:民间社会、社会治理、生活方式、价值系统。这几个"关键论题",可能会成为社会文化史学者为中国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作出贡献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7.
过去一年中,楼市、股市可谓急转直下,中国经济开始现出下行的迹象。本刊约访了对赌深圳房价的北京大学教授徐滇庆、"股市黑马"中邮基金前投资总监彭旭以及"股神"林园等人,将他们过去一年的故事,作为中国经济调整的注脚,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改革开放36年之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也已经走过36年的历程。如何评价这36年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细致地描述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框架?未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将怎样进行?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以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者们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看法不一,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没有产生影响,但是,大家不能否认的是,过去30多年中有效的行政体制是经  相似文献   

9.
中美专家学者深入解读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散去,由此导致的经济衰退还在持续。即将过去的201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进展,但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也存在着各种争议。当前中国经济到底遇到了怎样的挑战?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了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以及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请他们从各自角度做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冯天瑜《封建考论》一书出版以来,赞成废弃中国中古时代为封建社会的人日益增多,并相继提出各种提法来取代封建社会这一概念。2010年5月,《文史哲》编辑部举办的秦至清末:中国社会形态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更是推动了这一进程。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形态或社会性质,已经提出了诸如封建帝制时代、帝国时代、帝制时代、专制个体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皇权社会、帝制农民社会、郡县制时代、选举社会、专制社会等等各种提法,而每一种提法都没有赢得多数人的认可,相关研究呈现出理论解放之初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的局面。在不同提法背后所潜藏着的是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方法论思想,如果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则可能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因此,本刊邀请相关学者撰文,就中国中古社会性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希望有更多学人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11.
曾心滢 《神州》2013,(24):251-252
美国美以美会是清末和民国这段时期基督教当中在中国传教较为广泛的教会组织,1847年开始进入中国福州传教,并以福州教区为基础,逐步建立福建、华中、华北和华西四大布道区,经过近百年的经营,成为旧中国最大的新教宗派。美以美会在中国的宣教工作,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开拓教会组织进行布道,另一方面在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方面也有不少建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评《努力》在“歧路”前的摇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润鱼 《民国档案》2002,3(3):56-61
《努力》,即1922年5月7日由胡适创办的一份周报。这份周报在近代中国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既是五四新化统一战线终结的标志,也是作为社会中间性力量的自由知识分子相对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的开始。胡适等人创办这份报纸的本意是为了“向政治上去努力”,结果却以“谈艺”告终。《努力》在“谈政治”还是“谈艺”“歧路”前的摇摆,不仅折射出二十年代初中国社会改革的异常艰难,也给人们识别自由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提供了绝好机会。  相似文献   

13.
《纵横》2008,(12):57-57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令人难忘的2008年即将过去,2009年正昂首向我们走来。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伴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感知着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纵横》杂志也走过了25个春夏秋冬。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多年来对本刊的热情支持。你们的关心与厚爱,增添了我们办好刊物的力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办刊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诚邀您提出宝贵意见建议:过去一年,您觉得我们哪些栏目办得有特色、哪类文章或  相似文献   

14.
王蓉 《神州》2013,(13):164-165
"五四"前后是中国思想界争论最为激烈的时期,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多种思潮并存、争论不休的局面。这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五四"前后的中国思想界的几个典型的思想争论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了这些思想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邢军 《安徽史学》2015,(5):166-168
<正>梁漱溟、吴景超为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争论成为彼此学术思想的关联点,开启了他们对一些社会重大焦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本文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分析和认识他们社会思想的分歧与共识,揭示近代社会改良思想的演变规律,进而反思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析社会结构是梁漱溟、吴景超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出发点。在关于社会阶级问题上,梁漱溟断定中国缺乏  相似文献   

16.
李彩萍 《民俗研究》2007,(4):198-207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丧葬礼俗是人生礼俗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孝文化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元素。无论是达官贵人和还是贫民百姓对于死后的安排都十分看重,各种礼俗繁文缛节,甚至把死看的比生还重。《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为大事,惟送死足以为大事。"丧葬礼俗反映着不同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家族、家庭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藏》2013,(2):58-61
一妻多夫制婚姻是过去西藏农村一种古老而常见的婚姻形态,关注藏族社会文化的学者无不为其吸引。然而,与中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农村也处于巨大的社会转型之中,各种传统观念因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逐渐松动,甚至随着社会发展而改.  相似文献   

18.
我看社会管理的创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社会管理与保障人权近年党中央陆续提出若干以"社会"一词命题的执政理念与方略,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递进阶段或重心转换:一是2004年2月20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所作的讲话,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正式把构建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冯天瑜《封建考论》一书出版以来,赞成废弃中国中古时代为封建社会的人日益增多,并相继提出各种提法来取代封建社会这一概念。2010年5月,《文史哲》编辑部举办的秦至清末:中国社会形态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更是推动了这一进程。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中古中国社会形态或社会性质,已经提出了诸如封建帝制时代、帝国时代、帝制时代、专制个体型家国同构农耕社会、皇权社会、帝制农民社会、郡县制时代、选举社会、专制社会等等各种提法,而每一种提法都没有赢得多数人的认可,相关研究呈现出理论解放之初百家争鸣、莫衷一是的局面。在不同提法背后所潜藏着的是不同的判断标准、不同的方法论思想,如果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则可能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因此,本刊邀请相关学者撰文,就中国中古社会性质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希望有更多学人参与进来。  相似文献   

20.
"共同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观念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战前由"共同体"理论演化出来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成为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借口之一。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就是在否定"中国社会停滞论"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共同体"理论发生重大变化,对其价值判断也由否定转变为肯定,并引申出"乡绅论"和地域研究方法。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但是,在日本近代以来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依然残存,应该继续清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