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汪毅 《巴蜀史志》2011,(6):10-13
方志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范畴,是行政法规与地方性法规所规定的。方志文化建设是时代要求、表现要求、传播要求、参与要求等所决定的。较之其他文化形态,方志文化具有自身特色,其建设应置之于当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中去思考。  相似文献   

2.
杜锡建 《广西地方志》2001,(4):85-88,84
第一届新方志编修时期的方志文化建设成绩斐然。方志文化具有地方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稳定性、继承性、延伸性,这些特征表现其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显著效应,方志文化建设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修志者将会面临新的挑战、新的要求。第二届修志,方志文化必将得到发扬光大,与现代化的意蕴相融合;将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和巨大丰富的价值;将同市场经济逐步接轨,将和高科技接轨,实现方志的现代化;将进一步走向世界,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方志图书馆兴建将给方志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论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事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方志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对方志文化的作用、功能认识上的偏差以及经济建设为主导等因素的影响,作为发展方志文化事业责任主体的政府,在管理和推动方志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职能“错位”和“缺位”现象。此外,方志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平衡,方志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也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在当前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繁荣的精神出发,从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方志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与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方志文化研究论述焦点主要是从大文化视野看方志的文化属性,从软实力角度看方志的文化功能,从创新思路谈方志文化的开发利用。方志文化发展要以修志编鉴为主业,又好又快多出以志书年鉴为主打、多元化的方志文化产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推进方志文化建设;以开放促发展,加强方志界的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黄荣发 《福建史志》2012,(4):6-7,1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方志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方志机构既担负做好方志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任.又要大力加强方志机构自身的文化建设.这是各级方志机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建设文化大省与方志事业有什么关系呢?应该如何发展浙江的方志事业为建设文化大省服务呢?笔者就此谈点肤浅的看法,也作为自己对建设文化大省所表示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周慧 《中国地方志》2012,(3):35-39,4
方志文化从来都是小众文化,局限于社会精英阶层,传播和利用极为有限。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方志界内外都提出了方志文化大众化的问题,并开始了方志文化由传统的小众化向当代的大众化转变的探索与实践。在党和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方志界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将方志文化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规划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方志文化的科学发展,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社会大众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从方志发展历史来看,方志文化已远远超越狭义的物化文化范畴,广义方志文化包含人们在方志编纂和应用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方志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全方位建设方志文化要开阔视野,拓展发展空间,着眼于大文化概念,促进物质、制度、精神文化三者协同发展。在物质文化上,以志鉴为中心,开发多元方志产品,为方志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在制度文化上,依法修志,创新工作机制,为方志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在精神文化上,内修志德,外营识志、用志氛围,推动方志精神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需要以新媒体技术推动方志文化传播和应用。然而,传统媒体不能满足新时代方志文化传播的需要,方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建设上发展不平衡、相当滞后。方志机构应该充分发挥方志工作者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者新媒体素质,树立方志文化传播的营销意识;努力搭建各种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完善方志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功能,通过发展方志网站、移动网络、微信、微博、手机短信报纸等新媒体平台,精选内容推送给广大用户,促进方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方志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其广泛。长期以来,我们对当代方志文化的构建关注不够。构建当代方志文化有助于促进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文化强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构建当代方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代地方志事业,善于从传统方志文化中汲取养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门类之所长,借鉴国内外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王铁鹏 《中国地方志》2012,(1):27-30,3,4
为了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地方志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要认识到地方志事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第一,抓住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机遇,加大方志馆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第二,抓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机遇,推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第三,抓住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机遇,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抓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机遇,加强方志理论研究与创新,创立社会主义方志学科体系。最后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地方志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王晖 《中国地方志》2012,(3):28-34,3
方S的核心价值是资政。古方志是方国之志,是王国统治方国政治文化的需要。方志是介于政治与文化之间的政治文化现象。新方志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正确的政治文化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弘扬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方志工作应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建立健全方志文化传承体系。既要坚持政治文化方向,又不能将非政治问题“政治化”,要正确处理政治文化与泛政治化矛盾,规范化编篡志书。  相似文献   

13.
田丰 《中国地方志》2020,(1):10-22,M0003
在文化建设受到更多关注、文化自信持续提升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传承重要形式的中国地方志(1),在跨文化传播(2)的内容和渠道上,着力突出独特性、直观性、高价值和权威性等特征,满足了国外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知名度。但同时必须注意,现有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活动往往立足于宏观层面,以广义而非细分的国外受众为主,相应的研究和实践还有很大的深化拓展空间。要更为精准地实现中国地方志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就必须强化受众意识,从更多层面关注国外接受对象的不同特征;在个性化传播策略上不断优化,努力促成地方志"走出去"方式方法的拓展,实现对国家文化输出战略的有效配合。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存在于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却没有形成自己的学科。文章从地方志的特点、学科的特性分析其难度。虽有难度,但地方志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此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文章引用有关“方志学科的构想”,展示方志同仁对方志学科建设的趋同认识,提出“建立一个学科的标志是什么”,比较目前地方志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困难。文章从方志学科与方志学系的关系,指出学科建设与学系建设同时进行,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并可以加快方志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方志是一方之全史,记载地方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当是其应有之义。现代方志中的文化部类仅是文化的一个部分,即文学艺术与学术思想。传统方志对这部分内容的记载,主要是辑录地方文献和编辑地方文献目录。当然,也有通部志书靠纂辑文献资料成书者。地方文献是反映地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必要参照章学诚“三书体”的做法,科学地辑录地方文献。但是,新方志更重要的是按照现代学术方法对地方文化发展进行系统记述和总结,反映地方文化及思想与学术的发展规律,建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石城县客家姓氏志编纂实践中存在定名之争、体例不清、不注重使用原始资料等问题,要以《地方志工作条例》实施为契机,在一些基本概念和范畴上取得共识,以促进地方志学科建设;地方志因其独特体例,可以成为记载地方某一特定事物全景的合适文本;应当建立与各类地方志实际相适应的编纂体制,以促进地方志事业的全面繁荣;要尽量促进入志资料的原始化,以提升地方志的价值和地位;要加强对专业志编纂的指导,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17.
地方文献中心建设是山东史志系统"三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各级方志馆为依托,以收藏地方志书为主要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将一个区域内其他各类地方文献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汇总起来,经过加工、整理和利用来服务于社会。实践证明,建设好各级方志馆,使之集研究、收藏、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就能成为地方志事业实现长远发展的一块稳固的基地。  相似文献   

18.
在编纂志书的过程中,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大致可分为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志书文化部类的内容应该属于“中文化”的范畴。志书的分类应以科学分类和现实分工相结合为原则,不应机械地以承编单位的归属来认定。扎实的文化类资料是文化类分志的基础,二轮修志加大了经济部类内容的分量,但不能矫枉过正,削弱文化部类的内容。志书文化部类记述的只是一部分文化内容,这就需要非文化部类配合承担个别文化现象的记述。文化特色是地方特色的重要方面,对于有特色的地域文化要浓墨重彩。在志书编纂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文化部类与其他部类内容的交叉重复,要注意科学归类,详主略次,合理归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