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鸡县甘峪发现一座春秋早期墓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七九年十月下旬,宝鸡县甘峪公社甘峪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温西存和社员李长发在饲养室后面的断崖上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断崖呈斜坡状,墓葬居断崖中间,墓口距耕土层两米左右,墓葬形制与葬式不明。共出土陶器、青铜器、金丝等十六件文物。据社员反映,器物出自墓主人头骨旁边。现简报如下: 陶罐一件。泥质灰陶,口沿已残。短颈,园肩,斜腹,平底。肩上有两个扁园状小耳,有穿孔。肩部饰四周阴弦纹,下腹部饰绳纹。残高27、肩径30、底径13厘米。(图版贰:1)  相似文献   

2.
陕西宝鸡县博物馆拣选一件汉代铜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12月,我馆在城关收购站拣选汉代铜鋗1件。鋗口沿稍残,腹微鼓,小平底。腹壁外有凸起的带饰一周,左右原有铺首衔环一对,环已失存。现重2393克。鋗口沿上铸  相似文献   

3.
《文物》1961,(7)
陕西扶风(现属兴平县)、岐山(现属凤翔县)一带,经常发现文物,当地农民不断将发现文物的情况,向当地政府报告。经陕西省文管会和博物馆屡次前往调查,征集和采集不少的铜、陶、玉器等文物,在初步研究后,认为扶、岐北部一带,有进行详细调查的必要,因此于1960年7月间,派人到贺家、李家、齐家、白家、任家、陈家、康家等十三  相似文献   

4.
比照秦"九都八迁"的东迁路线及其文化内涵,位于陕西宝鸡太公庙一带的秦公大墓,"乐器坑"出土的秦公镈、钟,以及相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址聚落、国人墓葬等文化因素,都与秦第五"都城"——平阳关系密切.简报拟对此次大遗址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秦公大墓及其相关设施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5.
1974年5月16日,陕西省宝鸡县贾村塬上官村生产队农民交给宝鸡市博物馆三件铜器,据告是在该队饲养室后边取土时发现的。宝鸡市博物馆派人多次到出土地点调查,收集到同一处出土的一件完整石磐和一些石磐碎块。在生产队附近和新开渠道两岸发现很多西周及春秋时代的绳纹陶鬲足碎片。看来这个地区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处遗址和墓葬区。附近还屡见汉至宋代的遗物出土(图一)。  相似文献   

6.
陕西宝鸡县县功公社陈家咀大队出土一批宋代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2月,宝鸡县县功公社陈家咀大队发现一座宋墓,出土器物如下: 墓志砖一件。方形,上记"维南瞻部州大宋国(?)罗管界陇州吴山县仁豊乡泉项社役故亡人马德元于政和七年岁次丁酉……十月廿五日己卯殁"。青瓷壶一件。高21.5、口径8.1、腹径  相似文献   

7.
党顺民 《中国钱币》2010,(1):36-38,I0008
一、陕西华阴发现“襄阴二”钱 2008年3月,在西安一古玩市场,发现二十余枚“半两”钱,其中混杂一枚“襄阴二”钱。据了解,这批钱发现于陕西华阴地区。  相似文献   

8.
1999年8月陕西大荔步昌乡上鲁坡村村民在土崖取土时发现两枚斜肩弧足空首布,另有一件玉猪同出。一枚为“武”字布,通长83毫米,首长33、宽13、厚10毫米,身长50、宽40、厚0.5毫米,肩宽16毫米,重约27克。另一枚为“卢氏”布,通长83毫米,首长35、宽13、厚9毫米,身长50、宽40、厚0.5毫米,肩宽16毫米,重约27.5克。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9.8王宝兴)陕西大荔发现空首布@王宝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出土的10个古代马进行了古DNA分析,成功获得了7个古线粒体DNA数据。古DNA序列分析显示部分古代马的线粒体DNA世系起源于欧亚大陆西部。通过与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中国古代马的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秦公一号大墓部分古代马的基因型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在西北地区出现,并且在春秋战国之际出现在宁夏、内蒙古地区。这样的结果一方面表明西北地区是家马进入中国的一条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表明秦人与北方游牧人群存在广泛的交流活动。共享序列搜索显示秦公一号大墓古代马FX4和FX5基因型与汗血马有关,通过进一步对比中国古代马与土库曼阿哈尔捷金马的遗传关系,发现汗血马可能在西周时期就已经通过贸易引进到西北地区,远远早于汉代。  相似文献   

10.
1、云纹甬钟 1977年10月岐山县青化乡梁田村村民在其村东取土时掘得,交售给青化乡废品收购站(同出尚铜质(竹巽)(?)配件,借被砸碎一并交售)。岐山县博物馆闻讯后随即派员前往察看出土现场,由收购站将钟拣出,归馆收藏。藏品编号为岐总137号。通高50.1、甬长15.9、舞修26、广20、铣长34.2、铣间30.6,鼓间23.5、枚高2.8、衡面径5.2×4.5厘米,重18.2公斤。直甬,甬内中空未通钟腔。甬下部有  相似文献   

11.
辉县战国甲墓和乙墓出土青铜器选记解放前河南省博物馆于一九三六年在辉县琉璃阁附近发掘出战国木槨墓两座,编号为甲墓和乙墓。出土的随葬品很丰富,其中青铜器百余件,在考古资料上是比较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藏有两张陕西民国时期发行的禁烟贴票,此贴票上的地名应是陕北延安(肤施、肤安)地区。这种贴票系银票,单面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9月18日,扶风县在修建法门寺舍利广场时机械施工挖出大量钱币,县文化文物局得到消息后及时会同博物馆专业人员赶到现场,经清理,发现钱币出自一窖藏,共计80余斤。现将出土钱币介绍如下:汉代钱币共发现半两和五铢两种,总量较少,其中半  相似文献   

15.
1985年7月,陕西省旬阳县雪茄烟厂基建工地(县城北1公里)发现一座战国楚墓,我馆派员进行了清理。墓葬因破坏严重,形制已无法看清,可能为竖穴土坑墓。获得铜器、玉器及陶器共十余件。  相似文献   

16.
1979年初.陕西省马栏农场在旬邑县转角平整土地时,发现两座毗连的石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择要简述如下。兽纹铜鼎 1件。盖上有三兽纽,盖中心饰柿蒂纹,周围纹饰形状似梅花;腹部饰三道双头兽纹。通高14、口径13.8厘米。一耳侧錾刻"(竹匀)止"二字(图一一三、八)。素面铜鼎 1件。底心周围微突起一圈。  相似文献   

17.
1977年春,陕西省扶风县上采公社远将大队虎王生产队,在殿台地方金代窖藏中发现铜钹、铁锄等文物,交县图博馆收藏。现介绍于后。铁铧一件。两翼尖端稍残,刃端有隆脊。通长35、裆距10×25厘米。器厚重,出土时锈蚀严重(图一)。  相似文献   

18.
姜宝莲  袁林 《新疆钱币》2004,(3):107-114
近年来,在西安及其周围发现了一批公元4-8世纪的外国金银币,其中包括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拜占庭金币以及阿拉伯金币,这些金银币的发现对于中西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就陕西出土的、散见于各报刊已发表的资料进行概述并就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陕西旬邑发现东汉壁画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旬邑县原底乡百子村东汉壁画墓位于陕西北部黄土高原南缘。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旬邑县博物馆对位于该村砖厂的东汉墓地进行发掘,其中1号墓为壁画墓。  相似文献   

20.
方壶呈方形,器盖似华冠,上置长条形花瓣,器盖四周饰蟠龙纹;腹外鼓,圜底,高圈足,颈部附兽耳,时代为春秋晚期。编镈呈合瓦形,平口深腔,下部略内收,鼓部布满纹饰,引人注目的是4条龙纹巧妙穿插,形态各异,极为生动活泼,是不可多得的春秋时期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