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都会有美好的未来”,这是热播剧《山海情》大结局传递的愿望,也给观众留下了念想,,从9.1分开播,到9.4分收尾,《山海情》剧组打了一场“漂亮仗”。《山海情》原名《闽宁镇》,从剧名看,怎么都不像热播剧,但优秀的创作团队,可以改变一切先入为主的印象。由侯鸿亮、高满堂、孔笙等组成的金牌幕后队伍,把扶贫剧创作推到了一个高点。  相似文献   

2.
国家二级作曲家、青海昆仑音像出版社副社长张启元,对土族音乐情有独钟。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他以满腔的热情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于繁荣发展土族的音乐艺术事业之中、以青春和热血为土族人民纵情歌唱。他从小受到土乡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土族别具特色的民间音乐和舞蹈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曾充满深情地说:“土族人民勤劳淳朴而有智慧,土族的民歌非常丰富,具有独特的风格,还有多姿多彩的舞蹈。在我的音乐创作中大部分是土族音乐的创作,我对土乡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可以说是一种民族情结吧。”  相似文献   

3.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结束、内战烽火初起时的广场剧《凯旋》,它喊出了当年全国老百姓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的心声。这个戏在许多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洗礼的人们心中至今仍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原西南联大剧艺社的几位老同学聚在一起回顾了半个世纪以前创作和演出《凯旋》的经过和这个剧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感触良多。以“反对内战”为主题的广场剧《凯旋》,在1945至1947年间从昆明到北平等地曾先后演出数十场,场场都使观众深受感动。《凯旋》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河南黄泛区农村的一个悲剧:“中央军”班长张德福抗战8年后跟着部队“凯…  相似文献   

5.
胡剑慧 《神州》2012,(19):221-221
在高中音乐课程中,除具有明显“学科基础中心”倾向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外,其他模块均主要是实践性倾向,《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创作》、《音乐与戏剧表演》被作为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有各自的侧重,这六个模块的设置几乎涵盖音乐所有的领域。就《音乐与舞蹈》这个模块课程可以说虽然降低了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要求,但更侧重实践性发展,因为舞蹈艺术是形体动作的艺术,它具有较强的动作性、情感性、审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一级作曲、青海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土族音乐家马占山先生编著的《土族音乐文化实录》一书近日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日前该书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举办了首发仪式,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青海师大音乐系、青海省音乐家协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首发式。  相似文献   

7.
王莉娜  王卫东 《丝绸之路》2009,(22):105-107
"没有当代,就没有未来"是2008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的主题。笔者亲历当代音乐周,体验、感悟和反思当代音乐的现状及生态环境,对当代音乐的认识得以升华,进而梳理出当代音乐作品创作要素及理念:当代音乐的创作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电子音乐创作及Faust、频谱等电子软件的应用为要素,寻求新的音色音响;当代音乐创作理念要汲取传统文化,汲取民间、民族音乐,运用西方现代的理论技术、手段,创作新的音乐。由此才可体现当代音乐元素多元化的特点,中国当代音乐才能立足于世界音乐之林。这些对我们繁荣音乐创作和改进音乐教育,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逄春媛 《神州》2012,(18):164
古今中外音乐有不少作品是对鸟声模拟的,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以比较的方法谈谈我国以唢呐曲《百鸟朝凤》改编的钢琴曲,和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梅西安所创作的系列钢琴作品《鸟类志》的民族风格比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影视改编剧屡屡掀起收视热潮,更使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鲜活起来。从文学作品到影视剧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人物究竟与之发生了怎样的关系呢?近期2013版影视改编剧《笑傲江湖》一经播出便引发热议,同时推动了一系列有关影视改编与文学作品之间关系的研究。笔者借道该版《笑傲江湖》,以林平之为例从几个侧面入手,探讨影视改编过程中人物性格的被动偏移与主动调整。  相似文献   

10.
青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马光星副主席送给我一本他和赵清阳、徐秀福二位先生合著的《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一书。书内介绍了他的故乡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在农历七月至九月“纳顿会”上表演的五个傩戏。其中的压轴戏《杀虎将》,使我想起了中国戏剧史上所介绍的两千多年前的“角抵戏”《东海黄公》。这是因为“角抵戏”被戏剧界认为是中国戏剧之源。而民和县三川土族的《杀虎将》近似“角抵戏”,所以笔者将本文题目叫做“戏剧艺术”的活化石——土族傩戏《杀虎将》。”先说啥叫“角抵”。司马迁著的《史记·李斯传》中有这样的记载:“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