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凡 《湖南文史》2010,(3):70-70
贞观初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琏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2.
李猛 《神州》2021,(1):251-252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23年间,中国出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史上的治世典范——"贞观之治".它不仅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以后的唐朝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治制度方面也做出了相当突出的政绩,贞观年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将唐太宗李世民及其文武大臣的政治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治国理政的思想路线和措施,不仅...  相似文献   

3.
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也是长孙皇后嫡出次子,主要生活在武德与贞观二朝,地位显赫,才能卓著,深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喜爱与拥戴。唐史中关于李泰的记载较多。李泰墓志铭的出土,可补史料之不足,使学界关于李泰研究的一些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王曼 《黑龙江史志》2010,(19):12-13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封建史上极富盛名的太平盛世时期。贞观之治与李世民德治、法治合举的治国方略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是传统的人治社会,主张清官理政,贤人德治;西方自来就有法理治国的传统,并且很早就出现了分权制衡学说。贞观政治不仅在清官德治方面做的相当成功,而且在依法治国方面既有理念的突破又有制度的创新,二者共同促成了贞观盛世之象。  相似文献   

5.
唐代贞观十七年的太子废立是一个重大政治事件,其中李世民的态度耐人寻味。他的态度既受儒家正统"立嫡以长"的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元勋"的影响,父子亲情也影响了李世民在立储问题上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贞观六年的金秋七月,大唐天子李世民在丹霄殿设宴,与近臣饮乐。席间,和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咬起了耳朵——我说,这伙大臣里啊,有个叫魏征的小老头,如果我不听他的进谏,他就会拿架子不理我,你说这是为啥?当事人魏老头的耳朵就像长了腿似的,立刻凑了过来:我进谏就是有意见,您意见都不肯听了,我还搭理您,您就真要自行其政了,我这是沉默抗议。  相似文献   

7.
正尺寸:长一二○厘米、宽二七厘米、高一九五厘米年代:唐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年)撰写者、书丹者:李世民书体:行书简介:此碑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并书。唐贞观二十年(六四六年)李世民东征高丽返回途中,路过晋阳,追忆三十年前于此起兵,建立大唐,遂书此碑文。文中歌颂唐叔虞的政治成就,宣扬唐王朝的文治武功,以期巩固李唐政权。碑刊于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年),碑额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九字。碑文采用行书,首开行书入碑先河,全文一二○三字,分为二八行,每行四四至五〇字不等。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8.
贞观盛世,一半是文治,一半是武功。武功里,起码一多半,得归到李靖名下。他是一个传奇。从水里打到陆上,从内乱打到外患,从突厥打到吐谷浑,一直打到65岁,让四夷八方那些大大小小的政权,都心甘情愿地臣服在李世民的脚下,他才脱了战袍,进了朝堂,成为李世民的宰相。  相似文献   

9.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在位的23年间(公元627—649年),是一个政治修明,百官清廉,家给人足的太平盛世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5,(5)
贞观十五年(641)五月壬申日,京城长安金碧辉煌的皇宫武成殿内,摆满了美味佳酿,群臣环坐,歌舞升平,唐太宗李世民在这里大摆宴席,招待“并州僧道及老人”,答谢他们上表请求李世民“以太原王业所因,明年登封已后,愿时临幸”。席间,面对这宏大热烈的场面,李世民感慨万端,他对身边的侍臣说:“朕少时在太原,喜群聚博戏,暑往寒逝,将三十年矣。”参加宴会的“并州僧道及老人” 中,有与李世民旧日曾相识者,他们纷纷上前与李世民“道旧以为笑乐”。君臣之间,畅所欲言。李世民说:“他人之言或有面谀。公等朕之故人,实以告朕,即日政教,于百姓如何?人间得无疾苦耶?”众人奏道:“即日四海太平,百姓欢乐,陛下之力也。臣等余年,日惜一日,但眷恋圣化,不知疾苦。”同时,又“固请”李世民重返并州。李世民下令赐物给这些故人,同时作出许诺:“飞鸟过故乡,犹踯躅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岱礼若毕,或冀与公等相见。”(《旧唐书·太宗》)  相似文献   

11.
李开周 《环球人物》2020,(2):110-112
李清照的外袓父名叫王珪,是宋神宗在位时的宰相。北宋官员李清臣给王珪撰写神道碑时说过:“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王珪的女儿嫁给了时任郓州教授(宋朝的学官)的青年才俊李格非。李格非是李清照的爸爸,所以王珪是李清照的姥爷。今天要讲的故事,就跟李清照的姥爷王珪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月喻人生     
泽文 《文史月刊》2010,(10):43-43
<正>有一座古碑,上面刻写着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许敬忠的一段对话。唐太宗认为许敬忠是文武百官中最贤良的一个,然而还是有人说许敬忠的坏话,他感到纳闷,便向许敬忠问道:"满朝诸卿,为  相似文献   

13.
昭陵     
允时 《文物》1977,(10)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实际上是唐王朝的"开国之君"。他作为一个豪门贵族的子弟,夺取了隋末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扫荡了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全中国,建立了李唐王朝。公元626年,李世民继唐高祖李渊之后登上皇位,次年改元贞观。在他的统治下,曾出现过历史上有名的所谓"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病死,葬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四十五华里的九嵕(音宗)山主峰内,即为昭陵。今天,昭陵的地面建筑已经仅存遗迹,但整个陵园仍是一座极为丰富的文物宝库,它为认识和研究唐代初期的历史,提供  相似文献   

14.
王珪,字叔玠,山西太原祁县人。唐武德年间,王珪曾担任太子中允。当时,太子李建成对他礼遇有加,不管大小事情,都会虚心地向王珪请教,两人关系很好。然而,李建成由于阴谋作乱被关押起来,和他相好的王珪自然受到牵连,很快被流放到云南。事后许多人对王珪表示同情,但令人意外的是,王珪从来没有抱怨过李建成,反而觉  相似文献   

15.
书屋     
《中华遗产》2007,(7):150-150
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孟宪实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版定价:25元公元627年到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为“贞观之治”。贞观时期的中国,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在中国历史上,其地位却是独一无二的。贞观时代不仅创造了君主时代最文明的政治环境和最和谐的君臣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有唐一代,太宗李世民确立"文德治国"的理念,一手抓经济复苏,一手抓思想文化建设,可谓两手都抓两手都硬。大唐帝国不仅经济很快复苏繁荣,且文化软实力达到最高峰,唐人高度自信,雍容大度,终成礼仪之邦,受到世界各国敬重。一、确定文德治国策略"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李世民早在为秦王时,就思考谋划长治久安、复兴大唐之道。贞观初年,李世民和秘书监  相似文献   

17.
<正>《西游记》依托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就是后来人们广为传颂的唐僧取经的经历。唐太宗(李世民)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僧人玄奘为了弄清佛经教义,决心到天竺(印度)取经。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前后花了十七年时间(小说中说的是十四年),来往几万里路,终于到达印度,取得了  相似文献   

18.
咏萍 《中华遗产》2021,(4):66-71
一代英主唐太宗,设计了一个近乎完美的陪葬制度。不过,这个建立在君臣情谊上的理想国,注定昙花一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正月某日,唐太宗李世民率左右骑马出宫,匆匆前行。年近半百的皇帝看起来十分悲伤.  相似文献   

19.
正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诏派出几路大军讨伐东突厥,由兵部尚书李靖担任总指挥。到贞观四年(630年)春天,唐军俘虏了颉利可汗,取得了彻底胜利。四月戊戌日,唐太宗登上长安的顺天门城楼,盛陈文物,引见颉利,历数颉利的五大罪行。其后,太上皇李渊感慨于太原起兵之时曾经被突厥掣肘,感叹曰:"汉高祖困白登,不能报;今我子能灭突厥,吾托付得人,复何忧哉!"似乎是对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公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撰书于贞观二十年(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同年上石立碑于晋祠唐叔虞祠前左西向,清乾隆时移基东侧南向。《晋祠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