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光初年,即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财政状况亦大不如以前。为解决财政经济的失衡,清政府采取了增值平钱,用扩张面值来增加收入,道光“八年五”、“八年十”增值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2.
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作为清政府的最高决策人和反英侵略斗争的最高组织者和指挥者,道光皇帝对于鸦片战争的重要影响自不待言。剖析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态度与举措,不仅有助于正确地评价这位身历两个历史时代的封建君主,而且对理解整个晚清对外政策的演变也会有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耆英在鸦片战争末期竭力促成清廷对英投降,对《南京条约》的订立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鸦片战争结束后,耆英是清政府对西方政策的重要策划者和主要执行者,其外交活动没有改变投降性质,那种肯定耆英在中英围绕《海关税则》的谈判中的行为,认为他坚持禁烟立场、以睿智收回舟山、理智处理中外冲突事件的观点不能成立;耆英没有改变、而是沿袭了清朝消极对外的不良积习,并未超出中国古代政治观念的藩篱,他也没有"师夷长技"的坚定志向和实绩。肯定耆英对外开放、平等、开明、进步的观点并无根据。  相似文献   

4.
自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对于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方面似乎是心甘情愿,并且有些急迫。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此结果甚至有些“自鸣得意”,认为中方也取得了胜利,“是一个双赢的条约”。是什么原因使清政府在丧权辱国的情况下仍“自鸣得意”呢?回顾一下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过程便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6.
1842年6月的吴淞抗英之战,是鸦片战争后期一次规模较大的战斗,也是英国侵略军进入长江的开始。在这次战斗中,防守吴淞的江南提督陈化成和爱国官兵表现了坚决抵抗侵略、英勇保卫祖国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1842年3月奕经主持的浙东战事失败后,道光帝即从忽战忽和转而采取一意求降的政策。他一方面指示军机大臣对英军设法“羁縻”,一方面又任命耆英为钦差大臣,驰赴浙江前线求和。英国侵略者见清政府态度软化,气焰更加嚣张。璞鼎查等英军首脑认为,“沿海地区的胜利,不足以震撼清廷和各省城的大官员们,于是决定溯江而上,向南京进发,必要时,就占领这个中国的故都。他们希望这种胜利可以使大官员们出来谈判。”南京是东南重镇,  相似文献   

7.
1838年底,经过关于禁烟政策的大辩论后,清政府确立了严禁政策,并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这标志着清政府领导的禁烟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清政府的这一政策对禁烟运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它表明清政府开始对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侵略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但是,在有关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研究中,对这一政策的意义估计得并不充分,表现之一就是把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与清政府的政策割裂开来。一些论者把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实行的以“断绝来源为首务”的禁烟方针视为林则徐的创造,认为林则徐来到广州后,经过调查研究。才提出了这一方针,并认为从“必以重治吸食为先”向“首贵杜绝来源”  相似文献   

8.
广州谈判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国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也是近代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第一次正式外交活动。无论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还是鸦片战争史的研究,广州谈判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长期以来,这一课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有人开始注意广州谈判,但没有注意谈判中清政府的对英政策、谈判方针及其与琦善广州外交的关系问题。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一考察,作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9.
晚清政府对待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传斌 《史学月刊》2002,(10):41-46
教会医疗事业是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中的特殊部分,它与晚清政府有着特殊的关系。清政府对待它的态度和政策几经变化、在禁教政策下,清歧府对教会医疗事业采取了容忍的态度和政策。两次鸦片战争之际,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的压制下被迫接受教会医疗事业,但是仍想加以抗拒。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条约制度得以建立;与此同时,清政府对外来化的态度发生变化。此后,清政府对教会医疗事业的态度和政策虽有变化.但基本上持保护、支持和利用的态度和政策.并在一些方面体现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教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采取“点”、“联”、“比”、“评”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点”,就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启发学生去思考。比如:在讲述完鸦片战争的来龙去脉后“点”出:“在这一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鸦片输入问题上,清政府内部有哪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主张?为什么林则徐至今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你认为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表明了什么?”这一“点”,必将激发学生对爱国者的崇敬,对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外国妇女进入中国口岸(澳门另说)的禁限政策,它是清朝闭关政策中较早形成的一个方面,根源于中西传统的若干歧异和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戒心。为此曾在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史上多次酿发大的争端,亦成为英国侵略者煽动对华战争的一个重要借口。鸦片战争之后,这项禁令遭废弃,反映了清政府在西方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退让,同时表露出国人西洋观的某些有意思的变化。而各埠对“西人进入”不同的心态反应及所引致的后果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清朝军费考茅海建一、问题的提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军费开支,就我目前所见而言,清政府从未公布过明确的数字,历史学界迄今仍无专门的研究。但这并不等于说,清政府及当时的人士对此并无说法,历史学界的研究从未涉及于此,甚至在许多著作中将之作为已经弄清的...  相似文献   

13.
郭丽萍 《史学月刊》2005,1(6):69-76
渊源于新疆方志修撰的清代西北史地研究,在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即表现出面向现实的特点。其中,龚自珍、魏源等人关注清政府西北统治政策的得当与否,而徐松等人则重在讲求西北山川形势的真实客观。道光中期以后,随着徐松等人在这一研究中的持续努力,西北史地研究转向对蒙元史及传统史志的研究,表现出由“言今”向“证古”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清政府中官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集外交、军事大权于一身,是清廷政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李鸿章特别基金”这个名词则真实地记录了他在外交活动中投降卖国、见利忘义的丑恶行径。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封闭多年的大门,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和随之订立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一步步地陷入半殖民地的境地。天朝大国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唐代在岷江上游地区实行的“羁縻州”制在宋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是对茂州和威州所属的“羁縻州”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羁縻”模式,这在宋代具有普遍意义;其二是北宋末年,岷江上游的羌族“羁縻州”已经不复存在,这是通常被忽略的。宋朝政府对这一“边区”采取的广泛严密的防范措施,在其对西南民族地区的收缩政策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允许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传教即是其中一项内容。同治九年(1870年),在天津的法国教会残虐婴儿,拐骗幼童,激发了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天津教案”。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在处理此案时,完全屈服于外国侵略者,枉杀民众20人,充军25人,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发遣黑龙江当差赎罪,赔偿白银497285两做为修建教堂和抚恤费用,并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道歉。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形成的租界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被列强加以合法化和制度化,使之不断的恶性发展。清政府在爱国官绅的呼号推动下,主权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于甲午之后拟在“条约口岸”内开设约开通商场抵制外国人开辟专管租界。本文将围绕苏州约开通商场的谈判经过对清政府以约开通商场抵制租界的活动做一全面的考察,希望能够加深对清政府抵制租界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清政府外债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外债始于清代后期,其渊源可追溯到清代前期广东十三行对外商的借款和“行欠”。据初步统计,鸦片战争以前,除外商贷款外,十三行的行欠共20笔,债务额的1000万两(库平银),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共举借外债208笔,债将总额达13亿多很两.其中赔款借款或赔款转化为外债(包括庚子赔款)7.9亿两,各种行政借款0.4亿两.镇压起义与革命的借款0.2亿两.实业借款3.7亿两.海防与塞防及抵御外侮的借款0.8亿两。这些“行欠”、外债与清政府的外债政策密切相关。下面拟分三个阶段对清政府的外债政策作一些考察和评论。一、“禁止借领外…  相似文献   

19.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澳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葡萄牙人就以僦居者的身份,在中国领土澳门居住、贸易。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葡萄牙政府妄图步英国的后尘,要求把澳门划归其所有。当这一侵略要求被拒绝之后,它便采用蛮横的手段,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澳门的中国官吏,封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镇压澳门人民的反抗,强占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占领澳门合法化,也为了获得与英、美、法等国一样的通商特权,葡萄牙在法国的帮助下,与清政府进行立约谈判,草签了《和好贸易条约》。清政府发现条约中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不予批准,并提出修改后互换的意见。中葡双方围绕互换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交涉,葡葡牙企图利用互换条约使其侵占澳门合法化,清政府则想通过换约谈判收回澳门主权,双方目的相反,无法取得一致,中葡《和好贸易条约》终于成为一个未经清政府批准、未经中葡双方互换、没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相似文献   

20.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清朝末年,她统治着同治、光绪两个皇帝两个时代的政事。 自从鸦片战争割地赔款以后,英政府仍不甘心,借清政府腐败无能之机,联合美、德、法、俄、日、意、奥帝国主义国家,向我国进攻。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攻陷天津,八月攻克北京。慈禧太后惊惶失措,带领光绪皇帝和亲贵大臣,仓惶向西安逃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