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摄政王载沣府第修建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载湉“驾崩”,以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继位,年号宣统。由于溥仪年幼(三岁)不能亲政,奉慈禧太后之命,封溥仪之父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懿旨刚刚发出,第二天慈禧本人也  相似文献   

2.
尹传刚 《文史天地》2011,(11):48-53
"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载沣正是有了这种平和的心态,使清王朝的谢幕少了不少铁血之灾。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拥顺治入主北京,开清朝260余年洪业。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驾崩,溥仪即位,其生父载沣以摄政王之名监国,1911年保路风潮起,武昌起义生,在革命洪流面前,载沣去摄政王之位退回醇王藩邸。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诏书发布,清祚遂终。正可谓清以摄政王兴,以摄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隐居彰德韬光养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后,接掌国政的摄政王载沣立即罢了袁世凯的官,令他回籍养疴。此后,直至辛亥革命复出,袁世凯隐居彰德洹上村三年。对于袁世凯这几年的活动,史籍语焉不详,民间有许多猜测和误传。  相似文献   

4.
1908年12月2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初二),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在其父摄政王载沣的摄护下哭哭闹闹登基,刚满3岁便做了清皇朝入关后第十位皇帝,改元宣统。宣统年号的意思是要宣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帝王之家 神秘童年 韫和的祖父爱新觉罗·奕 ,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受封为醇亲王。奕的第二个儿子叫载 ,在短命的同治皇帝驾崩之后,被慈禧太后立为皇帝,这就是光绪。韫和的父亲载沣即奕 的第五个儿子。他的长子溥仪就是末代皇帝宣统,他自己即受命监国摄政王。 载沣曾娶一妻一妾,按清代皇族的俗习,妻子叫福晋,妾即称为侧福晋。福晋并生有两男三女,即溥仪、溥杰与韫 、韫和、韫颖。在这个帝王之家,福晋生下的男儿都称为阿哥,女儿即叫做格格,如果按汉人的习惯,就是公主的意思,所以韫和在王府里排是二格格,或说二公主。她是光绪的侄女,宣统的妹妹…  相似文献   

6.
弑君弑父,在封建政治中并不鲜见,这是肮脏的封建政治政体的必然。 戊戌政变过去了整10年,1908年的11月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辞世,3岁的溥仪登基做了新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光绪的胞弟成了摄政王,光绪的皇后则被尊为隆裕皇太后。看上去过渡还算平稳,一班朝臣仍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上上下下也觉察不出什么异常。但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却惴惴不安,他揣测戊戌年的那笔老账可能要被翻出来清算了,当年正是自己走的那步棋,导致了维新派的全盘皆输,把光绪帝给害得不轻,虽说得到了老太后的赏识,有了10年的官运亨通,可现今老太后死了,保护伞没了,  相似文献   

7.
陶方宣 《名人传记》2022,(12):50-54
末代皇帝是个淘气包作为中国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一生经历颇具传奇性。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字曜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年号宣统,史称清废帝,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1908年12月2日到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称帝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相似文献   

8.
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既是清廷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同时也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与当时中美日三国外交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尤其与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的失败直接有关。在这场政治权力斗争中,载沣之所以没有处死袁世凯,固然由于载沣本人性格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以及慑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但同时与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强力干预有着密切关系。而就几个主要列强来说,它们对载沣驱袁的态度和反应并不一致。其中,因为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妨碍了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日本方面对袁世凯遭罢黜实际上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极不愿意看到袁氏复出;而美国政府由于担心清末新政改革政策发生逆转,同时也为了抵制日本对清政府的控制及与日本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坚决反对载沣罢黜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期待袁氏尽快复出。在载沣驱袁权力斗争的历史背后,同时也浮现出日、美两国较量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1908年7月,清政府派遣唐绍仪赴美致谢退还庚款事并赴各国考察财政。袁世凯命唐绍仪与列强各国秘密商谈互派大使问题。1908年12月10日,唐绍仪从华盛顿给清廷发回电报,报告美国当选总统塔夫脱提议与清政府互派大使事。该电报引发朝廷内部的激烈政争。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张之洞等对袁世凯私自策划派大使事深为不满。他们不能认可大使所享权限和礼节,并不愿承受派大使所需经费。1908年12月25日奕劻被迫致电唐绍仪令其"缓办"派大使事宜。袁世凯仍不死心,27日又向摄政王和军机大臣上呈主张派大使的《节略》、《说帖》等文件,载沣、张之洞等人不为所动,否决了袁世凯的主张。12月31日,清廷发电报谕旨给唐绍仪,请其通知美国政府,将互派大使一事"作罢"。  相似文献   

10.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的监护下退位,按照民国政府给予的《清室优待条件》,继续生活在紫禁城北部的后庭中,并沿用宣统年号,称为小朝廷。逊帝溥仪不甘心失去江山社稷,一心想复兴大清帝国,重登皇帝宝座。从宣统十四年(1923年)七月至九月,溥仪先后共41次赏溥杰昭仁殿珍本古书210部,几乎全是宋本精品,包括宋本199部,元本10部,明抄本1部。一、昭仁殿天禄琳琅所藏宋、元珍本清乾隆九年(1744年),皇帝弘历命内值诸臣点查宫廷秘藏图书,选择其中的精品善本进呈御览,收贮于乾清宫东之昭仁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朋僚信函反映了清末这一世纪变革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1909年初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罢去一切职务,回籍养疴的三年期间的通信往来展示了袁世凯及其同僚在这一时期的蛰伏状况。这组信函为研究清末历史、袁世凯及其朋僚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在大清帝国最后10年间,有两个重要的女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慈禧,另一个是则是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这两个女人,一是姑姑,一是侄女,都出自叶赫拉那氏,都成为皇后、皇太后,大清帝国后宫的主人,但两者命运却大不相同,慈禧太后不仅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还享受过甜蜜的爱情,而隆裕虽贵为皇后,却没有光绪皇帝的宠爱,虽是后宫之主,但却受珍妃等人的排斥。宣统皇帝继承大统后,隆裕虽成为皇太后,与小叔子载沣共辅幼帝,却又因革命风起,最后不得已亲手签下退位诏书,成为千古帝制的收场人。  相似文献   

13.
清末摄政王载沣天生不是政治舞台上的人物,可惜枉生帝王家。在当摄政王时期,结结巴巴地过日子。他见人说不出话来,更不用谈对国家前途有何抱负和建树了。后来武昌起义,袁世凯篡夺政权,他乐得卸下重担,回家抱孩子去了。梁起启上修清史条陈,主张把前后两位摄政王作合传,真正是笑话,况且那时载沣还活着。但他一生也有可取的地方。据传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是中国近代政治舞台上一位引人瞩目的政界要人。他早年曾投身革命,后来在民族危亡关头,公开投敌,成了民族的败类,中国的头号汉奸。这些已广为世人所知,然而,血气方刚时的汪精卫谋刺清摄政王的内幕却笼罩着团团迷雾,使人不得而知。笔者根据大量史料撰文向世人披露这一事件始末,通过此,也许读者会对早年汪精卫有更深的了解。 1910年前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内外交困。软弱无能的光绪皇帝和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在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中,撒手黄泉而去。3岁的溥仪即位,其父载沣以摄政王监国。换  相似文献   

15.
<正>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年仅3岁即入嗣大统,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慈禧太后继光绪帝之后,又精心挑选出的第二位幼主,只因此子是慈禧妹妹之孙,光绪帝之亲侄,醇亲王载沣之子,同时还是慈禧宠臣荣禄的外孙。此举的深意还在于,慈禧深谙幼主年龄愈小,则愈能  相似文献   

16.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和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14日摄政王载沣发布上谕,任命被罢官后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阳市)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及各路援军,均归其节制调遣;陆军大臣荫昌和海军巡洋、长江联合舰队统制萨  相似文献   

17.
1913年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当上了正式大总统。当年12月11日,参政院两次上书劝进,“恭请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次日,袁世凯发布命令,承认帝位。31 日,袁世凯下令次年改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相似文献   

18.
民警与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一生坎坷。他3岁登基,在位3年后退位,按袁世凯对清室的《优待条例》,溥仪退位后皇帝的尊号不变,仍住紫禁城,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又推出溥仪做皇帝,但仅11天就宣布退位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驱除出宫,他只好去天津居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19.
爱新觉罗·溥仪是大清帝国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后来在日本人的统治下,他又做了几年的儿皇帝。这样奇特的经历,大概只有他一个了。1937年,他的侄子、14岁的爱新觉罗·毓嶦进入了伪满洲国的皇宫。此后的20年,毓嶦一直生活在溥仪的身边。  相似文献   

20.
正爱新觉罗溥杰(1907-1994),满族,清朝皇族,是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亲弟弟,父亲是第二任醇亲王载沣。溥杰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幼年时,他陪伴已经退位的溥仪,在皇宫里当伴读;少年时,恰逢"冯玉祥逼宫事件",溥仪被迫搬出皇宫,迁移醇亲王府,后去了天津静园;青年时,他与溥仪为了光复祖宗江山的美梦,借着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