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大科学家苏颂所著天文学名著《新仪象法要》一书,由海峡两岸苏颂学术研究专家合力校注问世.这是《新仪象法要》成书890余年之后,中国第一个校注刊行本.苏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科学家、博物学家,1093年,他主持创制了世界第一座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相似文献   

2.
纪念苏颂创建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88年11月19日至23日在厦门同安县召开。苏颂故居“芦山堂”修复竣工和苏颂科技馆落成典礼剪彩仪式同时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和苏步青为苏颂科技馆和“芦山堂”题写了匾额。著名科学家卢嘉锡为之题联,中国  相似文献   

3.
苏颂是一位“海函山畜”的博学硕儒,他的水运仪象台和《新仪象法要》在天文学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所编纂的《本草图经》更是“药物史上的杰作之一” (见《中国宋代科学家苏颂》)。本文拟就《本草图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刘蔷  高瑄 《文献》2000,423(3):239-251
《新仪象法要》三卷,北宋苏颂撰,是一部详细记载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设计制造的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机械构造、部件尺寸及形制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新仪象法要》是苏颂和韩公廉创制水运仪象台的设计说明书。王振铎、李约瑟两位前辈之所以能够复原水运仪象台就是因为有此书传世。至今,关于此书的版本源流尚无专文论述。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进一步研究这部为我们民族取得了巨大荣誉的古籍,我们校注了《新仪象法要》。现对它的版本源流,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开元浑天仪,到水运仪象台,再到大明殿灯漏,中国自动钟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却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7.
16世纪末 ,欧洲传教士将钟表制造技术传入我国 ,清宫造办处最先复制成功并小批量生产 ,成为王公贵族的珍爱藏品。这种历史现象使得我国学者长期认为 :时钟机构是欧洲人的科学发明。2 0世纪 5 0年代 ,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发现苏颂撰写的《新仪象法要》中有关天文钟及其擒纵机械的描述和构图 ,改变了欧洲历史学家的看法 ,指出中国的天文钟 ,是中世纪晚期欧洲机械钟的直系祖先。  相似文献   

8.
王振铎自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铎自传王振铎王振铎先生(1911-1992)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博物馆学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发明与发现,如司南、罗盘、指南针、地动仪、指南车、记里鼓车、水运仪象台,由王先生三、四十年代复原,并陈列在国内外各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坐更台考     
坐更台是北京古观象台顶东侧的一个独立建筑物,早已拆除。其形制在南怀仁《灵台仪象志·图》中尚可寻觅,它的名称见于档案文献。 (一) 位于北京东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的古观象台,是利用无大都城东南角楼旧基改筑的,其主要建筑物和仪器设备皆筹建于明代正统二至十一年(1437~1446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连续观测时间长而建筑物又保护得较为完整的古老天文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观测楼的圆型顶层内,来自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和英国的技术人员正抓紧对望远镜进行调试,这台目前中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将于今年4月开始观测夜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5)
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的一本书中说:"现代机械钟表中使用的擒纵器源自中国古代苏颂的发明。"机械钟表又由欧洲人发展,它的使用,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据载,1601年,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用两座自鸣钟敲开了中国皇宫的大门,这标志着我国使用机械钟表作为计时器的历史开端。1644年,清王朝建立。清朝皇帝对钟表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想方设法收集各种各样珍奇钟表,赏玩钟表成了皇室成员  相似文献   

12.
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 (Royal Greenwich Observatory) 世界闻名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始建于167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迁往新址,现位于英国南海岸苏塞克郡的赫斯特蒙苏堡,新址保留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名称.1884年,经过这个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定为全球的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也称为本初子午线,即零度经线.本初子午线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人们喜欢双脚跨在这条铜线的两侧,拍照留念.在格林尼治,游人可以轻轻松松地横跨东西半球,调手表,对准世界上最标准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交通运输是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早期的交通运输业以水运为主,如美国的五大湖,欧洲的莱茵河,日本、英国的沿海运输,都是当时工业运输的生命线。最初只有在天然水道和运河上航行的船舶,继而有了以机械为动力的远洋船队。19世纪30年代以后,铁路运输逐渐成为主力。20世纪20年代前后,又出现了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今天,一个相当充实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张会帧 《福建史志》2022,(5):59-64+72
20世纪以来,苏颂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其政治思想、文学成就、科技贡献等得到学界的认可和重视。同时,目前关于苏颂的教育思想、文学创作、政治成就等方面的研究还可深入发觉、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5.
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最早建于1676年.它成为全世界最负盛名的天文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在这里找到了世界通用的“经度”. 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一个研究出了简易测定航海中船舶方位的方法.测定位置需要两个参数:经度和纬度.海员们很早就懂得在夜间比照北斗星的高度角推算纬度,可是经度的计算要难得多.精确的海图出现之前,航海家只能用罗盘、铅垂线或大致估计的船速来确定自己的地理位置,很不可靠.因此,在15世纪航海事业走向常规化的时候,随时测定船舶的位置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成了当时欧洲各国科学家竞技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瞿边 《世界》2005,(9):70-72
格林尼治大学的背后就是格林尼治天文台,国际子午线就从校区穿过;它拥有英国最好的建筑与园林设计专业,它的校园建筑群号称英国的凡尔赛,六个各具特色的校区宛如泰晤士河畔的明珠;中国第一批留英学生严复、林永升就是在这里学习的造船与驾驶。泰晤士河,这条英国历史悠久的河目睹了两岸文明的发展和变化,也见证了格林尼治大学的成长历史。创立于1890年的格林尼治大学,其前身是建造在18世纪英国皇家军械库遗址上的英国第二所工程技术学校——  相似文献   

17.
《魏公谭训》是宋人苏象先记述其祖苏颂遗训和軼事的一部笔记著作,大凡朝章国故、家世亲族、文章师友、仕官吏治以及日常生活琐事,靡不涉及,并以其平实为后世所称。这部书对于了解苏颂生平事迹、研治来代一些史实都有比较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书中还保存了一些宋人的诗文片断,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编者苏象先,苏颂长孙,福建同安人。元祐六年(1092)进士,官至左朝请大夫。曾长期侍奉其祖,苏颂平日一言一行,耳濡目染。其书始编于元祐元年(1086),其时苏颂为吏部尚书,所记仅百余事。至靖康元年(1126),编者“偶记旧稿,而散失脱落,尚多遗佚,因广而续之” (《魏公谭训》卷1,以下简称《谭训》),方克成书。但据陆游《渭南文集·吏部郎中苏君(玭)墓志铭》载:“公从父有著《魏公谭训》者,未及成,  相似文献   

18.
仰望星空,观象授时,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而神圣的一件大事。2009年是国际天文年,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盘点了世界九大神秘古观象台,排名第一的是秘鲁马丘比丘古城天文台,第二名即是中国的河南登封告成观星台。就时间而言,告成观星台建于元代,为郭守敬所建。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水陆交通与商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交通越便利,商业越发达。中古时期英国的交通状况如何?目前在国内史学界还是一个冷僻的课题。要研究中古时期英国的商业经济,必然涉及到交通问题。根据近年来英国出版的相关文史资料,具体考察了12~14世纪期间英国的水陆通行及商业运输情况,提出了以下两点看法:一、由主干道即“王家大道”、地方道路和乡村小道所组成的陆路系统已经比较完整,可以保证商业运输的需要;大规模的陆路运输不仅可以有效组织,而且出现了比较高级的“公共运输人”。二、通航水路相当发达,尤其在东部地区水运河道密布,城市和大的集市都非常繁荣;水运价格也比陆运低得多。不可否认,以现代人的标准看,当时的水陆交通还障碍重重,运输效率不高。但是,这个时期英国的水陆交通条件已经为商业运输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苏颂抗旨     
熙宁三年五月,正当王安石变法迅猛开展的时候,宋神宗下了一道诏旨,严厉处分了拒绝起草制辞的知制诰苏颂。史籍记载如下: 癸卯,上批:“近以秀州事判官李定为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知制诰李大临、苏颂累格诏命不下,乃妄引诏中丞荐举条,绝无义理。而颂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