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门大家庭的分布与宗族文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门大家庭的分布与宗族文化的区域特征黎小龙关于中国宗族传统生活方式,史学家吕思勉论及东汉以来的累世同居家庭时称:“聚居之风,古代北盛于南,近世南盛于北。”①北、南区域发展不平衡,古代、近世有差异,这是中国宗族文化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但是,北、南聚居之...  相似文献   

2.
<正>宗族,一般认为是由同一祖先形成的父系血缘群体。宗族长期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基层社会的重要组织或群体;由其形成的"族权"也是传统宗法社会赖以维系的重要权力结构之一,因此,宗族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宗族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宗族研究更是繁荣空前、成果丰硕。但是蓬勃发展的背后,宗族研究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明清  相似文献   

3.
从族谱、契约文书看清代闽台间的宗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在中国古代,普遍存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组织,形成为社会的基本结构之一,并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起过多方面的不同作用。作为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组成部份的宗法制乃是奠基在宗族组织的基础之上的。以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为主要内容构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宗法思想,反映着宗族和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1年以来宋代家族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家族研究是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宋代是中国古代家族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唐末五代的战乱与动荡沉重地打击了门阀士族,世家大族式家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祠堂、家谱和族田为基本特征的近代家族制开始形成。近年来,有关宋代家族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就1991年以来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要的总结②,希望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一、著作王善军《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首次以专著的形式,探讨了宋代家族和家族制度的历史真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  相似文献   

5.
宗族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合一、国家与社会合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特点,宗族关系与国家权力在基层行政运行中的辩证属性,是基层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其功能发挥因时而异,取决于多种因素。梳理分析这一问题,是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控制、治理理念、治理模式的重要方面。秦汉是中国统一王朝建立和大发展时期,是历代统一王朝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模式的奠基时期,宗族力量与国家力量经历了分与合、合与分的历史过程,直接影响着基层社会秩序与统一国家建立.  相似文献   

6.
简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特征是政治都市。一般说来,每个城市都是一国或一地区的统治中心。这就决定了古代城市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受政治制度特征所制约,随社会性质变化而变化。我国奴隶社会是种族奴隶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是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因而奴隶社会的政治指导思想是重宗族团聚,严国野之别,明名分地位。在城市布局上表现为建都立国首先疆理国野分界,宫室建筑以宗庙为先,并占据中心地位,依贵族名分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世系学有两大类型 :大宗世系学和小宗世系学。在以小宗世系学和小宗谱法为主流的宋代 ,曾经出现由小宗谱法向大宗谱法的某些传统和原则回归的倾向 ,这是一种意义重大的超越 :既超越了宗族的实体性 ,体现了历史性 ;又超越了实体的宗族性 ,体现了地缘性。就原则和逻辑而言 ,宗族关系的泛化和虚拟化 ,是历史发展的合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常建华 《安徽史学》2016,(1):150-168
文章对2009—2014年间有关明清时期宗族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综述,首先论述了综合研究,再依次介绍北方、长江中游、江南、闽粤不同地区宗族的研究。作者认为学者多采取地方史的研究策略,探讨不同区域的宗族,个案研究数量最大。已有的一些宗族理论得到验证并拓展或进入新的综合表述。明代中后期宗族研究迅速发展,对其原因的探讨也有新看法。"宗族建设"与"宗族组织化"的研究在增长,这是对于宗族制度研究的活化。作为地域性宗族,学者对宗族的自治性问题有着持续性关注,这与对民间社会的存在形态和社会治理的思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考察客家宗族的现代变迁必然须从梳理其传统宗族生活形态着手。宗族现象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一个衍生物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周王朝建立的宗法制度,这种宗法制度将宗族设置成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而宗族作为一个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团体,又延续着与封建王国相似的组织结构:在宗族内部,嫡长子世袭为宗子;宗族之间与宗族之中按血缘辈分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历史上,宗族作为调整传统农村社会关系的重要力量和组织,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在封建国家与农民个体之间起着一种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多渠道办学的传统。在宋代,由宗族组织所创办的族塾义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不但承担了众多儿童的启蒙教育,而且有的还发展成为当时的地方教育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是宋代学校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对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状况、管理状况、师生状...  相似文献   

11.
论明清时期宗谱家法中植树护林的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宗谱家法是谱牒的重要内容 ,它是宗族社会的民间法规行为 ,是宗族成员行动的规范 ,对宗族成员的行为起约束作用。提倡植树护林的绿化行为是宗谱家法的内容之一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1.体现了古代宗族追求林木绿化景观的景观生态思想的行为 ;2 .体现了古代人提倡植树的绿化行为 ;3.体现了古代人禁止毁林的护林行为。文章认为风水意识的风靡盛行 ,是古代宗族族规家法中提倡植树护林的根本原因 ;山林的宗族经营 ,是产生宗族植树护林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现代社会里 ,仍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的靺鞨人在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开始逐步形成宗族部族组织;之所以被称为靺鞨,是源自其社会林立的宗族组织谋克。女真人作为靺鞨人的后裔,以几十个富强的宗族谋克为核心组成几十个部族。这些宗族部族社会组织在形成古代民族并建立起国家之后,便转化为猛安谋克国家组织。长期以宗族谋克为本位的女真社会,形成了浓厚的宗族文化,并渗透到女真社会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一、宗族结构与古镇空间(一)"宗族"与"房"1、宗族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块基石,它早在以西周为代表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中就已确立。"宗族"是一个有确认的共同祖先、统一的祭祀仪式、共同的财产、并可分家族、房份、支系等组织系统的继嗣团体。宗族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西周、春秋时简称"宗",中国史学家陈寅恪早在1919年  相似文献   

14.
王笛 《史学月刊》2006,(11):93-10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来到美国的中国移民基本上被华人社区中的中国传统的社会组织所控制。华人社区有四种基本的社会组织,即宗族、会馆、秘密社会和行会,这些组织的扩张是由于社区生活的需要和外部的压力。它们也强烈影响到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并在延缓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排华运动、组织的束缚和内部的争斗使中国移民与主流社会隔离了几十年,宗族的条规、方言的区别、利益的冲突等又破坏了中国移民的内部团结,这也导致了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中国移民的同化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15.
作为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宗族和宗族制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一块值得耕耘的史学园地。王善军先生多年潜心于此,其《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首次以专著的形式和份量,探讨了有宋一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的历史真貌。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其一,该书从整体上全面探讨了宋代的宗族和宗族制度,既具系统性,又具贯通性。这是此前所未有的。全书分为引言、绪篇、上篇、下篇和终篇五部分。引言将先秦至明清的宗族和宗族制度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逐一论述了每一阶段的概况。这样就将宋代宗…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法大于权,而人治则是权大于法。中国古代一直有权大于法的主流政治传统。权大于法的后果则是权必乱法,法必阿贵。在中国传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等级授职制下,必然是人治,不可能有法治,司法腐败似乎不可能不成为中国古代法律史研究的中心问题。并且针对认为宋朝已实行法治之说,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7.
1981—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凤翔县马家庄发掘了一号建筑群遗址。这座遗址规模宏大,布局谨严,保存完整,各建筑物内部的寝、室、厅、堂、阶、庭等结构的轮廓均清晰可辨。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它是春秋时期秦国公室宗庙遗址,我想这个结论是不错的。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盛行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而成的宗族组织。这是一种政权和族权、君统和宗统合而为一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宗庙制度是宗族组织形态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当时反映和维护宗族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古代蒙古的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传统的说法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成。这个说法缺少一个重要环节 ,那就是宗族 (或家族 )部族阶段。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 ,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面 ,论证了蒙古族是在氏族部落解体之后出现的深刻分化、彼此迁徙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 ,形成了众多的宗族 (或家族 )部族的社会政治组织。在这些宗族 (或家族 )部族政权的对抗与兼并的过程中 ,正是始终重视家族或宗族领导核心的帖木真 ,通过统一战争和创建千户制组织的形式 ,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曾玲 《世界历史》2003,(6):77-84
有关东南亚华人社会是否存在宗族 ,是学术界争论的课题之一。本文以新加坡“潘家村”为个案 ,具体考察与讨论华南移民在海外建构宗族社会与特征等问题。本文认为 ,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宗族并非简单地移植于祖籍地 ,而是一个在移居地的社会环境下重新建构的过程。尤其在移民社会初期 ,华人宗族的建构有赖于祖籍地传统的组织原则和文化资源。而在移居地的社会脉络下 ,华人也必须调整这些文化规则 ,由此也在宗族结构、组织形态、以及祖先崇拜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变异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称农业为“本”,工商业为“末”。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农本”思想.或“重本轻本”,“重农仰商”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的经济思想,甚至据此认为中国古代工商业不发达。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本丈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十分注重解决吃饭问题.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无疑是明智之举。但所谓“重本轻未、“重在仰商,并不等于重视农业,打击、压制工商业。从历代王朝执行的政策来看,并没有一贯地打击排斥工商业。汉朝建立之初,推行“重本轻末”政策。自高祖至文景,连篇诏书,强调“农,天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