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609年3月2日,隋炀帝率大军,浩浩荡荡,从长安出发,踏上西巡征程。4月3日,他们大猎于甘肃。随后,西上青海,从扁都口横穿祁连山,6月11日,到达张掖郡,召开有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使臣、商旅参加的“万国博览会”。  相似文献   

2.
甘肃张掖是历代高僧到“西天”(印度)取经路过的地方,史志明确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东晋隆安三年(399)四月,法显和尚与他的同学慧景、慧应、慧嵬与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他们经过青海,翻越祁连山,走出扁都口,直到张掖。张掖当时是北凉国的都城,国王段业听到著名高僧来此,便邀请他们留住下来。期间,法显与张掖的和尚智严、慧简、僧绍、僧景、宝云等人结为同志,共磋佛事。夏坐三月后,于秋初西行取经。第二次是唐朝贞观三年(629),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张掖,出玉门关,逾葱岭去印度取经。至贞观十九年,东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回到长安,历时17年。  相似文献   

3.
田瞳 《丝绸之路》2000,(2):52-53
张掖大卧佛乃佛教之宗释迦牟尼涅槃像,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佛像头北脚南,面西侧身而卧。史载:“甘肃张掖郡弘仁古刹有古卧佛遗迹,始自晋代。”这座卧佛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迄今已有整整900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条著名的交通古道,一条是发自长安,经关中平原、天水、兰州、狄道(临洮)、河州(临夏),过风林关“天下第一桥”,再从青海翻越祁连山扁都口到达张掖,沿河西走廊进入辽阔西域的丝绸之路。一条是唐蕃古道,同样经过了风林天“天下第一桥”,经青海翻越日月山,走向美丽的雪域高原。它们像两条在空中飞舞的绚丽彩带,在风林关“天下第一桥”处系了一个美丽的结,这个结就是炳灵寺石窟。  相似文献   

5.
<正>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是白牦牛的故乡。历史上,华锐是指湟水以北,河西以东,包括青海天峻的华德、祁连的多隆、乐都北山、民和北山、互助、大通、门源县等藏族聚居地区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张掖东部马蹄、皇城区,天祝县及永登、古浪等地区,分布在青海、甘肃两省的14个县。关于“华锐”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一是相传远古时期,在阿尼玛卿雪山脚下生活着两兄弟,哥哥叫“阿秀”,  相似文献   

6.
“张掖”之名,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早就闪射着熠熠光辉。汉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分酒泉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的名义,置张掖郡。从此,张掖虽有西凉州、甘州的变更,但张掖一名历久弥显。这里,曾是十六国时期北凉的国都;北魏拓跋焘徙治此地,改称西凉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又改西凉州为甘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继改为张掖郡。  相似文献   

7.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张掖,也是蹲踞在河西走廊蜂腰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更是盛产祁连美玉的大本营。就是这一个个非凡大气的文化元素,扮靓了张掖的“金”字招牌。玉石,吸天地之精华,纳山海之灵气,可以说是在各种天然因素、自然条件巧夺天工般的演化下日渐形成的。《说文解字》云:“玉,石之美者也。”相传,大凡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存在,足见其神奇、珍贵。据专家鉴定,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锌、镍、钴、锰、  相似文献   

8.
甘肃甘州卧佛寺,即今“张掖大佛寺”,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佛教寺院,由崇宗乾顺于永安元年(1098)敕建。文章在简要介绍甘州卧佛寺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史料和研究成果,重点就其修建原因,从西夏嵬咩国师掘得古涅槃佛像、政治统治的需要、佛教自身的发展、崇宗祭母等四个方面做深入考释。  相似文献   

9.
张掖三题     
王蓬 《丝绸之路》2006,(7):33-34
“金张掖、银武威”,在著名的河西四郡之中,张掖地处河西走廊虽不是最开阔的地段,但却是祁连山雪水融化形成最大河流黑河所经流域,形成的牧场和绿洲面积最大,经历代开发,田亩相望,人烟辐辏,为四通之地,东接武威、兰州;南穿扁都口、越祁连山可达西宁、青海;西则连接酒泉、新疆;北达蒙古高原,故自古商贸繁荣,遗留下不少古建筑、古寺庙、古佛窟、古墓葬,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名文化名城。在我多次的河西之行中,曾数次来到张掖辗转休整,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沧桑祁连山     
祁连山如同秦岭,是条东西绵延千余公里的巨大山脉,它横亘在青海与甘肃之间。在甘肃见到的是祁连山北麓。在武威、张掖一带开阔地段,能远远眺望积淀着皑皑白雪的层层山岭,暗雪长云与天光云色融为一体。古人有“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诗句,确实精美。事实上祁连山也如同秦岭一般宽阔广柔,又处西北高寒地带,高山雪线,积淀下千年难消的冰雪,贮水量据测算有近千亿立方。每当春夏,冰雪消融,淙淙溪水汇聚为河流出山,滋润了山谷间的草场和茂密的森林以及山下大片土地和牧场。河西走廊几座名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以及大大小小的城镇无…  相似文献   

11.
在千里河西走廊中段,古丝绸之路上,有一重镇——张掖。历史上称为甘州,今甘肃省的“甘”即取于此名。它南依祁连山,北傍合黎山。因其富饶、美丽,又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称。有诗云:“若非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正是那“祁连山顶雪”,才将张掖点缀得美如江南。凡未亲临张掖的人不会相信这里有一块绿洲,而亲临绿洲的人又难以相信它竟在千里河西戈壁滩之中。由于张掖处地优越,天然俊秀,所以引来了许多骚人墨客的吟咏赞赏,经世代颂扬,凝炼  相似文献   

12.
甘州古城素有“半城芦苇半城塔”的说法,此话虽夸张,但张掖塔多,确是事实。据《甘州府志》载:“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这是张掖的特有风貌。那一座座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千姿百态,煞是壮观。 张掖比较有名的是金塔、土塔、木塔、水塔、火塔。关于土塔,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呢! 早先,张掖只有金塔、木塔、水塔、火塔四座宝塔。张掖城里有个很有威望的姓王的土木工匠,他根据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之说,想在这个美丽的塔城中再增添几分姿色,于是就动员甘州百姓说:“要想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就要…  相似文献   

13.
一曲绿色的颂歌再次在西北干旱的额济纳唱响。2003年8月14日,滔滔黑河水穿戈壁,过沙漠,经过一个星期的昼夜奔波,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带着青海人民的美好祝福,带着甘肃张掖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额济纳旗人民的无限渴盼,欢快地涌入了东居延海的怀抱。这标志着今年黑河调水进入东居延海又获成功,这是继去年黑河水调入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之后又一次实现了东居延海“波涛汹涌,碧波荡漾”的喜人景色。只见居延海湖面上烟波浩淼,成群的水鸟在空中盘旋鸣叫,数百只野鸭在水中嬉戏,骆驼缓步在湖边饮水;东居延海周围的红柳、胡杨尽情舒展着翠…  相似文献   

14.
张掖是一座神奇而美丽的城市,它深居西北腹地、大漠南缘,但它并不孤寂.它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咽喉要道,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金张掖,银武威,皋兰坐罢坐天水.”这是晚清至民国期间流传于甘肃的一句常言.据考证,古代张掖、武威、兰州和天水是甘肃最富庶的几个地方,这里水丰粮足,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商贸活跃,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顺畅的交通条件,凡是考取功名到甘肃任职的人,都想着能到这些地方去做官,既可干事又能获取最大的荣誉和利益,这也正是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官本位意识的体现.张掖位列其首,足见张掖往日之繁华.  相似文献   

15.
张掖     
张掖,古甘州之地。 它的得名。我是从当地电视台正在播映的风光片上看来根由的,是打在荧屏下面的一个小长条:“张中国之臂掖,以通西域,断绝匈奴右臂也(河西一带曾属匈奴右贤王驻牧地)。”这句话的出处,据说在《汉书》,但真正以“张掖”名之,是隋代的事情,依据本诸《辞海》。至于甘州叫法的来历,总之离不开那眼“河西第一泉”。  相似文献   

16.
朱瑜章 《敦煌学辑刊》2021,2(2):124-141
学界对敦煌写本P.2555唐人诗集残卷背面13首诗的研究结论众说纷纭,颇不一致.本文经过考辨,认为从内容风格、书写格式、字体大小、作者年龄等方面质疑《怀素师草书歌》后属12首诗为马云奇作的理由不足,进一步确认马云奇为12首诗的作者,马云奇曾入张掖军幕,张掖陷蕃后遭拘系走南线到青海蕃地.研究者囿于"敦煌""落蕃"的背景,故在诗意解读方面常有牵强不确之嫌.将《怀素师草书歌》以下的12首诗笼统地称为"落蕃诗"是不准确的,12首诗中,7首是落蕃诗,陆续作于从张掖经大斗拔谷到青海蕃地期间,时间为盛夏到秋天,其他5首是题赠诗,作于陷蕃前的张掖或其他地方.敦煌唐人诗集残卷中的落蕃诗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青海热贡(黄南同仁地区)境内的土族,主要分布在年都乎、郭麻日、尕沙日、加查玛、吴屯一带,“於菟”舞至今仍保留在这里的年都乎土族村落。在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於菟”舞表演之前,先举行一项娱神又娱人的有趣活动,当地称之为“邦”。除年都乎村以外,年都乎下属的附近几个村子也有这一活动。拉卡村是十一月十二日;商秀村是十一月十四日;尚贡村是十一月十六日;西拉村(城外)是十一月十五日。年都乎几个村总的“邦”俗活动于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夜里举行。活动地点以神灵的意志来确定。即前一年举行过“於菟”活动后,为清除神灵金身上的不洁…  相似文献   

18.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里出了两个赫赫有名的马氏家族,并统治宁、青、甘诸省许多年。民国时期,著名西北军阀有“三马”,即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这“三马”虽然都是临夏人,但并不属于同一个家族。 马步芳家族曾在青海统治40年之久,被称为“青马家族”。其主要成员有:马步芳,字子香,1901年出  相似文献   

19.
张掖大菜     
张掖大菜张建勋“张掖大菜”,俗称“杂烩”。“杂”是多的意思。此菜来源有二说:一是用料好,刀技奇巧,制作精良,肉、肝、肺统于一盘,色鲜味香;二是北凉沮渠蒙逊建都于此,属地及今兰州所辖的皋兰县以西,是集匈奴食羊肉之大成,故有“大菜”之名,乃古丝绸之路上脍...  相似文献   

20.
宋进林 《丝绸之路》2004,(10):57-57
倘若你有机会在张掖农村闲游,偶尔会发现类似长城“烽火台”的梯形平台建筑物,这就是张掖农村的鸽堂子。这些当年被称作“鸟的天堂”的鸽堂子里,那种鸟吟鸽咏之声如今却荡然无存,显得十分冷落寂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