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托妈妈”性别考辩张德玉,单铃,蔡雅文满族大祭中于第三日之夕举行"避灯祭"佛托妈妈。佛托妈妈,又称"佛头妈妈"、"佛朵妈妈"、"完立妈妈"、"万历妈妈"、"歪里妈妈"或"喜兰妈妈"、"喜勒妈妈",是清代满族朝野上下普遍祭祀的女神。满族常祭(日祭)、...  相似文献   

2.
淡伯斋主 《神州》2010,(7):76-79
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始也,俗重五日。"办名"端阳"、"重五"、"重午"或"蒲节"、"天中节"。三千年前,古越人在此时举行龙图腾的祭俗。嗣后,先民们把五月五日视为最不吉利的日子。战国时代,齐威王三十三年(公元前324年),田文母五月五日生文,  相似文献   

3.
黄碧波 《神州》2013,(32):218-218
写意画最不同于工笔画的就是一个"写"字,另外还有一个"意"字。写意人物画的写生虽然是一个艰辛的艺术创作过程,但是只要作画者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其实是一个很享受的过程,而其中的乐趣只有作画者本人才能体会。  相似文献   

4.
柳向春 《收藏家》2012,(10):45-48
《郁华阁遗集》诗3卷词1卷,光绪二十八年杨钟羲手写上板,红印本。9行18字,小字双行,27字。白口,上单鱼尾,无栏格,左右双边。版心中镌"郁几",下镌页码,各卷页码分计。卷末有"壬寅秋九月俨山誃写定"牌记。扉页有"番禺梁鼎芬捐"朱记,卷末钤"京师广东学堂书藏"白文方印。书根写"全郁华阁遗集留垞写刻红字本"。  相似文献   

5.
泛指义、特指义与古汉语词汇研究邓明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具有泛指和特指的不同。如:《说文》:"鸟,长尾禽总名也。"段注:"短尾名隹,长尾名鸟,析言则然,浑言则不别也。"又《说文》:"祀,祭无已也。"段注:"统言则祭、把不别也。析言则祭无已曰祀。""浑言...  相似文献   

6.
读王宇信先生《周原出土商人庙祭甲骨来源刍议》等文后的思考谭步云1988年,王字信先生接连发表了《周原出土商人庙祭甲骨来源刍议》、《周原出土庙祭甲骨商王考》、《试论周原出土的商人庙祭甲骨》、《周原庙祭甲骨"周方伯"辨析》等文章①,极为详尽地申论了在周原...  相似文献   

7.
淡泊     
董成家 《文史月刊》2012,(11):21-21
"淡泊"一词日渐被时人所爱。人们将这两个词或常挂嘴边,或以书法挂于客厅、堂屋、雅室、书斋。  相似文献   

8.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三月,晋国主导下诸侯会集,准备联兵伐秦,出兵前举行祭祖、祭社之礼,祭毕受脤,以此为背景,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缘于对成肃公接收脤肉不敬的批评。从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来看,"祀与戎"是指祀礼与军礼,均属礼制范畴,具体落实为祭祖、祭社之礼,都与祭祀相关。自《汉书》至《清史稿》,正史中的引用大多指属于礼制范畴的祀礼与军礼,保留其原始含义。受《孙子兵法》及其注释影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指渐由祀礼与军礼扩大为祭祀与战争,并成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郝利荣  杨孝军 《文物世界》2012,(1):10-16,25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灭,还会在另一世界继续生活,其饮食起居一如阳世,而墓葬就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据考古发掘,在汉画像石墓葬中,祠堂与墓室均发现饮食的画像,分别为祠堂和墓室的"祭案"、"庖厨"图。  相似文献   

10.
易建华 《神州》2012,(17):207-207
笔墨之美是中国画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中国画的精髓。"笔墨"不仅仅是作画工具,更是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本文通过分析笔墨在中国画的关系,重点探讨中国画的用笔和用画的技巧,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一竹《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以下简称"货币大系")315-317著录了三枚平肩弧足空首布,铭文释"竹"。关于空首布"竹"的地望现略作考证:《包山楚简》237简有一个字■。释文:"亯(享)祭■(竹)之高■岳(丘)、下■(丘)各一全豢。"  相似文献   

12.
薛城人灯     
刘蕊 《神州》2011,(6):1-1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灯"从宗教祭祀派生出来。古时,人们为求幸福、免灾,在科学极不发达的远古时代,只能借助于"神"和"鬼"的力量达此目的,从而具有鲜明"傩舞"的时代胎记。远古时,在"人亡灵在"的驱使下,便利用"陶罐塑人形"。在丧葬时,具有为死者开路、辟邪、驱鬼、入土为安的作用,表达了对亡灵的敬仰,此乃确为"傩祭"之遗风。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祭神农氏活动,大都在春节期间的正月里进行,也沿袭了社日祭祀习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即为春分,民间常把春分当做社日。祭杜活动以祭土地神为先,祭五谷神次之。这也体现了一种理念: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资源,没有土地,神农氏及其后人又从那儿种得五谷?因果关系,也融入了社祭礼仪中.祭社与祭神农,都是对农耕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武夷山村野民间祭社稷,还保留着吃社饭、演社戏、玩社火的遗风。  相似文献   

14.
论文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根据对名古屋华侨社会活动家的访谈和对"名古屋中国春节祭"的参与观察及与老港口城市横滨、神户的比较,分析阐述了初期名古屋华侨社区的社会文化变迁、新华侨的活跃和"文化象征社区"的构建,旨在以名古屋为例,反映以新移民为主体的日本华侨社会的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并借"名古屋唐人街"的构想,对华侨社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旧唐书》校勘失当一例王同策《旧唐书。·礼仪志三》(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91页)载:则天证圣元年,将有事于嵩山,先遣使致祭以祈福助……礼毕,便大赦,改元万岁登封……二日己丑,御朝觐坛朝群臣.咸如乾封之仪……登封坛南有槲树,大日于其妙置金鸡树。在"于其抄...  相似文献   

16.
懿行 《贵阳文史》2011,(2):95-95
我静观过程缘写字,他写字,一如作画与作曲,每一点划,每一波动,每一浸润,每一展衍,都是智慧、心灵、情感与书艺的潜心镌镂。书法家程缘与我是神交。因一位挚友想"求"程缘的字,找到了程缘先生。  相似文献   

17.
正蒙古人崇拜火,视火为生命与兴旺的象征。他们敬火为神,在草原上,火神是诸神中最受尊敬的神。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日或廿四日,蒙古人家庭都会举行祭灶仪式,称为祭火节。蒙古人称灶神为"火佛",称祭灶仪式为"祭火",称祭灶节为"祭火节"或"祭火二十三"。祭火节的意义很像是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灶王节或祭灶节,只是关于日期缘由的解释、节日名称、节日形式和内容,有着明显的独特之处。蒙古人至今流传着"黎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汉口解放前外国列强租界的起迄时间,历来史籍所载不一.产生歧异原因恐不外乎或以立约日为准,或以管理机构的建立与撤销日为准,或以一方政府发表声明日为准,还有以划界、立碑、升降旗等日期为准,也有中西历换算错误,乃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取得共识,笔者结合本职工作对英、德、俄、法、日五国汉口租界始未日期作了些考证,请识者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19.
庄月江 《古今谈》2004,(1):39-41
今年是农历甲申年,自然而然地想起了郭沫若先生的《甲申三百年祭》。《甲申三百年祭》写于1944年,是为了纪念1644年明朝的灭亡而撰写的。从1644年到1944年,正好三百年,甲申第五个周期,故日《甲申三百年祭》。  相似文献   

20.
1937年清明节(4月5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派员祭黄帝陵;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和红军总部也派代表前来祭陵。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这还是第一次。根据史书记载,最早到陕西省中部县(今黄陵县)桥山上祭黄帝陵的是汉武帝刘彻,那是公元前116年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此后,历代不少帝王都派重臣前来茶陵,百姓自发来祭者也不少。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皇朝,建立中华里图政府的当年.即1912年3月.傅派人前往中部县祭黄皇陵。而1937年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的盛事,则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两党宣布重新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