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获悉”二字化尴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争议,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在这个阴冷的冬日抵达北京。对尼克松来说,这是个胜利的时刻。这位反共老手果断地抓住了一个地缘政治的机会。为了体现出他能取得如此成果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也为了象征他开启的新时代,他想单独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向周恩来致意。当时,在中方的军乐团演奏的《星条旗永不落》的乐曲声中,周恩来穿着裁剪精致的风  相似文献   

3.
魏渭康 《纵横》2014,(7):50-52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经过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秘密访华。这是世界外交史上一次非常经典的秘密访问,此次访问对后来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后,美国总统专机降落在北京机场,走下舷梯的尼克松,主动把手伸向前来迎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总理说了一句永栽史册的话:“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2年没有交往了!”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熊向晖,1919年4月生,安徽凤阳人.1936年12月,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遵照周恩来的指示,到国民党高级将领胡宗南身边从事秘密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  相似文献   

6.
观点     
《南方人物周刊》2013,(19):12-12
中美必须学会更好合作 1972年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访华震惊了世界。尽管此后进行了很多正式的会晤,两国领导人很少如本周习奥会一样展示出类似的轻松会谈,他们需要展现尼克松和毛泽东一样的远见。安纳伯格庄园应该成为解决黑窖等当下问题的场所,也应成为筹备未来更多会晤的契机。美国当前的政要也没有‘个真正的中国通,中国如今仍更倾向于咨询基辛格,而不足奥巴马的阁僚。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3,(6):44-45
【中央社记者丘胜安台北十九日电】中国国民党中央第四组主任陈裕清今天上午在中央总理纪念周中,对尼克松宣布访问大陆一事进行了分析。以下是陈裕清发言实录节选——尼克松宣布将访问匪区一事,一方面固然是以姑息妥协的姿态,希望在外交上有显著突破现势的表现,以期结束越战,调整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并争取明年美国总统选举的胜利;而另一方面,尼克松也显然认为,此举当可打开大陆铁幕的门户,民主自由的思想,从此更可带进匪区,深入铁幕,加速共产集团自我转变与自我瓦解的过程。但其此举,不守原则,有损道义,亲痛仇快,我们当然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8.
张静 《百年潮》2012,(4):66-71
正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8月开始,至1970年2月结束,历时15年,共136次。会谈虽断断续续地进行,却为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提供了一条沟通政策、试探意图的联络渠道。尼克松时期,中美举行了最后两次大使级会谈,双方在第135次会谈上不约而同地提议举行"高级  相似文献   

9.
张静 《百年潮》2011,(1):64-69
继基辛格1971年秘密访华之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了。尼克松此举震惊了世界,被西方媒体称为“改变世界的七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基辛格伴随尼克松走的这条虽非战战兢兢但极神神秘秘的访华之旅,原本不是完全必要的。当时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迈克·曼斯菲尔德和共和党领袖休·斯科特,  相似文献   

10.
林莉 《文史精华》2012,(12):11-16,1
196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同人民感到有点儿惊讶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的并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和当地的群众在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而刘少奇在长沙.这也是刘少奇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旧到故乡。  相似文献   

11.
伯希和的1909年北京之行,直接导致中国、日本狭义“敦煌学”的起源,因而在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有关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各主要日期,包括他到达、离开北京的日期,及其在京重要活动的日期,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可信定论.日本人田中庆太郎在1909年发表的《敦煌石室中的典籍》一文中记录了两个日期,即北京学界于1909年9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909年9月11日离开北京,百余年来经常被当作确切日期引用,但显然与其他史实不符.本文在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涉及伯希和1909年北京之行的几个主要日期进行了考证和矫正,认为伯希和于1909年5月21日离开河内,应于1909年6月下旬或7月上旬抵达北京,于1909年10月4日参加北京学术界的公宴,应于1909年10月11日傍晚从前门站乘火车离开北京,最终于1909年10月24日回到法国巴黎.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在加州举行的峰会反映出,中国新领导人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在国内确立了威信.并提出将中国打造成与美国比肩的“大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3.
文史快车     
胜祥 《文史天地》2011,(2):91-95
影像站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一行应我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邀请前来访问。毛泽东、周恩来分别会见了尼克松总统,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图片     
《人物》2011,(2):7-9
  相似文献   

15.
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于1909年访问北京期间,与北京学界有过学术交往,直接导致中国“敦煌学”的起源.北京学界为了结社集资、影印、刊布法藏敦煌文献,曾在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但由于史料缺乏、混乱,关于伯希和访问北京、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等事件的相关日期和细节等,长期存在着争议和未解之谜.此文依据最近刊布的几条新资料,对作者以前曾探讨过的相关事件主要问题重新进行了考证,确证了北京学界于10月4日公宴伯希和、伯希和于10月11日离开北京等日期的正确性,确定了公宴参加者“宾主廿四人”中19人的姓名,并修正了以前的某些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张静 《百年潮》2014,(10):39-42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为了不让美国国务院参与到中美高层的核心会谈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中来,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精心设计了“三层会谈”:尼克松和周恩来关于中美政治关系的会谈为“第一层会谈”,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部长姬鹏飞和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开展“第二层会谈”,而中美双方起草联合公报的会谈为“第三层会谈”。在两国部长级会谈中,富有实质性的讨论是关于在未来积极开展两国人员、文化、贸易等双边交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事访问”,因此礼仪相对简单一些。  相似文献   

18.
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在这之前,尼克松、福特等也来过中国,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不能称为"国  相似文献   

19.
罗银胜 《百年潮》2013,(3):76-79
尼克松访华进程中的会谈分三个层次进行:周恩来和尼克松之间的会谈是一个层次,这是两国首脑的总会谈;姬鹏飞代外长和罗杰斯国务卿是一个层次,具体商讨促进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也就是华沙会谈多年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副外长乔冠华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研究双方如何发表公报的问题。这个公报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中美《上海公报》。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13,(34):11-11
为处理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关闭的乱局,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缺席一系列亚太峰会,这使中国在与美国争夺亚洲这一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的影响力的角力中占得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