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光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微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比较完善的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提升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对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存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监测点的文物保存环境基本满足文物保存的要求。建议对文物保存环境实施实时监控,实现不同文物对于温湿度的差异化要求,并采取措施降低库房内有害气体污染以及部分展柜中的光照度。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8,他引:8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恶化使文物受损影响日益明显。上海、重庆、广州三市博物馆环境质量检测调查说明其现状与文物保护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有些甚至还处于污染相当严重的地步。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是温湿度、光线(可见光、紫外光)、污染气体(包括尘埃),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是起主要作用,有的则是起协同增效作用。研究其反应机理、反应速率,量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是制定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要求达到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因素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但受治理技术、监测技术、经济的许可、合理程度等方面的制约,制定分级标准将有利博物馆的环境治理实施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前言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也称为博物馆环境、文物保存微环境,主要是指与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文物收藏单位的库房、陈列室、储藏柜、展柜等室内环境中可移动文物本身具有直接而密切关系的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虫害和霉菌等外在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对文物长久保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科技研究,对博物馆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调控、评价和整治,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作用,努力使文物处于一个稳定、洁净的安全生存环境,尽可能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乃至最终劣化,预防性地从源头上保护珍贵文物,促进中华文明传播,是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领域十分迫切、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文物环境因装饰材料所致甲醛污染以及由此产生对文物危害问题已被普遍关注.为了评价净化材料实际使用中对污染物去除净化能力,搭建了静态试验舱,建立了该环境中甲醛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甲醛溶液法和人造板散发法两种产生甲醛气体的方法,以及吸附材料不同加入方法等对净化材料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试验舱内甲醛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净化材料脱附量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活性炭和三种壳聚糖基净化材料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用人造板散发法产生甲醛气体方法能用于甲醛净化材料的评价,得到净化率指标反映了净化材料在实际文物环境中的应用效果,脱附量指标能直观比对和反映净化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检测用无动力扩散采样器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因为无动力扩散采样技术适合于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多种污染气体进行检测,为此,优化设计研制了一种无动力扩散采样器.通过分析采样器的工作原理,根据菲克第一扩散定律推导了污染物浓度换算公式.在比较了现有徽章式和扩散管式两种典型采样器的基础上,以扩散管式采样器为原型,增加了接头部件,以二氧化氮为污染气体代表,试验比较了采样器的不同组合对采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采样器能够根据采样环境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提高了采样器的适用性;二氧化氮采样分析计算结果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增加扩散腔厚度能降低采样的分散性;采用双面采样可以成倍增加污染物吸附量,提高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7.
对博物馆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为广泛发挥物联网在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控方面的作用,阐述了基于"洁净"概念的博物馆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内涵,分析了博物馆环境温湿度、污染气体、光辐射、有害生物四方面监控的特点与需求,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几项重大文物展览活动中的有效应用情况,指出大力加强博物馆环境适宜的监测技术研发,是实现博物馆环境风险预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大气中的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文物保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监测文物保存环境中颗粒物浓度、减少其对文物所造成的损害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尚较缺乏。因此,本研究采用气体悬浮物粒子监测仪对某封闭式博物馆不同展厅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数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并与游客流量及装饰材料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6%以上颗粒物为PM1.0(等效体积粒径小于1.0μm),80%为PM0.3(等效体积粒径小于0.3μm)。游客扰动对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与粒径大小有关,PM1.0数浓度没有明显的日变化,但1.0μm以上粗颗粒在开馆时段和夜间清扫时段出现明显的波动;节假日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上述研究表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监控应以细颗粒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可以导致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资料品质退化的几种环境因素中,浓度较低的气态悬浮分子污染物甲醛对文物是最具潜在破坏性影响.在光、热等物理冈素的联合作用下,其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文物的破坏作用更强,而就其对不同种类文物的影响的规律性研究目前尚缺少基础数据.因此,本研究采用聚苯胺膜修饰的石英晶振片电极(简称复合电极),结合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方法,对微环境中不同浓度的甲醛进行了检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极对甲醛有较好的响应信号,复合电极频率变化值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甲醛浓度的升高,复合电极频率下降速度增加,频率变化值增大.研究还发现,甲醛的浓度值与频率变化值也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可以推算文物保存环境中挥发性气态分子污染物甲醛的含量.本方法可以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甲醛浓度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为文物保存环境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文物展柜为文物的展示和保存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展柜密封度的高低影响着展柜内微环境调控的效果。为评价文物展柜的密封度,用示踪气体法检测展柜换气率,从检测便捷、安全和实验数据可靠角度分析比较了二氧化碳和乙烯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两种示踪气体均可用于检测展柜的密封度。其中,二氧化碳气体检测法比较方便,但其密度较大,易于沉降,检测结果偏低。环境湿度对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检测的结果有一定影响。应用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测试了多种展柜的换气率表明,各展柜的密封度有较大差别,每天换气率从0.1次到37次不等。检测结果提示,二氧化碳示踪气体法为评价展柜的密封度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文物保护行业标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控制甲醛吸附材料》研究和编制中,如何研究确定甲醛气体检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指标依据,以及针对编制中主要难点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标准编制的意义、术语的选择、规范性、制定依据与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思考,同时提出了标准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吐鲁番博物馆保存的纸质文物主要以吐鲁番文书为主,数量约1万多件,内容涵盖了从十六国到元明清的各个时期,而文书的种类则包括信札、契约、佛经、衣物疏、药方等几十种,内容丰富。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吐鲁番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纸质文物非常脆弱,容易引起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光照、温湿度变化、污染气体、害虫、霉菌、灰尘等。本课题主要从光照、温湿度变化、有害气体三个方面对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存及展示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的主要病害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开展环境因素对有机质材料色牢度影响的研究,及寻找不同的文物陈列展览与藏品保存所适宜的环境,必需了解文物环境的质量状况,探讨环境因素对文物造成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为此,选择故宫博物院有代表性的文物陈列展览与藏品保存的环境为试验场所,对该试验场所环境温湿度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在该环境中摆放试验样品,对试验样品的颜色变化进行不定期的检测。经过试验样品色牢度的检测和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了相同环境下,丝织品试验样品色牢度变化比绘画颜料色牢度的变化大;三种不同温湿度的环境,对丝织品试验样品色牢度变化影响也不相同,其中,红色样品变化最敏感。相对绘画颜料,不同环境温湿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孟庆卓 《黑龙江史志》2013,(19):237-237
影响我国博物馆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的湿度、温度、污染空气以及光线,而且不同材质的文物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文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有效的保护文物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研究这些化学、物理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速度,是研究制定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影响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响文物保存环境因素作文献综述。内容分三部分:温湿度、光、污染气体(包括硫氧化物、臭氧、颗粒物质等等),各项因素对不同质地的文物影响程度不相同。各项因素之间产生的协同作用,其对文物的损伤后果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表面污染是户外石质文物普遍病害之一,本文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花山岩画的各类污染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并从污染种类、形成原因、结合方式等方面对花山岩画污染状况进行评估与讨论,对花山岩画及其类似石质文物的相关保护研究工作提供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17.
书画文物由于组成多为有机质成分,自身抵抗环境变化能力比较差,容易被霉菌污染而产生霉斑。通过对古代书画文物霉斑上的霉菌进行分离鉴定,可以更好地了解污染古代书画文物的霉菌的特性。本实验对分离于古代书画文物表面霉斑处的22株真菌进行纯化培养,采用真菌ITS区rDNA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并通过形态分析和菌丝的显微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结果,确定了引起古代书画文物污染的霉菌是由多种霉菌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烟曲霉、棒曲霉、意大利青霉和黑曲霉等。根据这些霉菌的生长和繁殖特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抑制霉菌微生物的生长,使书画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预防性保护理念的深入理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点领域.为此聚焦国际博物馆环境研究的最新动向,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对“十二五”期间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随着预防性保护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馆藏文物的保存环境已经成为了影响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保存环境进行研究对馆藏文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结合近几年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检测、评估、调控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分析,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丝织文物是研究我国古代刺绣技术和文化艺术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因此丝织文物的保护对中国文物事业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由于尸体腐烂和墓葬埋藏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丝织文物表面会被血渍污染,这种污染物紧密黏附在丝织文物的表面且具难溶性不易清洗去除.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低机械强度地去除这些血渍成为丝织文物修复的关键.为此,本实验考察了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对丝织文物上血渍进行协同清洗的效果.首先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然后对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清洗时间和浸泡温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蛋白酶和表面活性剂分别为Savinase和APG,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和5%;最适浸泡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30min.拉力强度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此条件清洗后对丝织品的抗拉强度和蚕丝微观形态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对元代丝织文物残片进行了清洗,效果良好.本研究为丝织文物上血渍的清洗提供了一种新的较温和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