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岭 《丝绸之路》2005,(8):64-65
契丹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两人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相似文献   

2.
明初何锁南归附明朝后,任河州卫指挥同知,俗称何土司,然而关于何锁南的族属问题却长期悬而未决,或认为是藏族沙马部落,或认为是蒙古族。文章通过考证认为,沙马族为唐代中期以来就生活在河、岷一带的藏族部落;何锁南与沙马族无关,他应是蒙古族。  相似文献   

3.
舜的传说     
《沧桑》1993,(3)
舜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就生活在山西南部的历山。关于舜,自古就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有个叫瞽叟的瞎眼人,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了米来喂他,并且告诉他:它的名字叫雉,是来给他做孙子的。瞽叟醒来,觉得诧异,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舜。舜的眼睛据说和一般人的眼睛不同,一只眼睛里有着两个眼瞳子,所以又叫他重华。舜生下来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象,一个  相似文献   

4.
挖窖银甲金有个穷伙计,孤寡一人,种着一块地。眼看播种的季节就要过去,地还没挖完。甲金很想帮他的忙。一天,土司坐着八抬大轿出去做客,叫甲金跟去伺侯。甲金故意请土司走红水河边的路去,说河边木棉花正在盛开,土司去做客又吉利又威风,土司答应了。轿子经过那个穷伙计家侧边的时候,见穷伙计满头大汗在挖地。甲金又神秘地对土司说: “苏大!那人挖得那样展劲,一定是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个苗族青年,小时上山背柴蹩坏了脚,走路一拐一拐的,大家就叫他瘸脚郎。同村有个姑娘叫西西姐,和瘸脚郎从小在一起长大,瘸脚郎十九岁时,西西姐也十六岁了,长得象一朵山茶花一样,十分逗人喜爱。他俩天天在一起劳动,长期相互爱慕,这一年就定下了亲事。邻近的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土司,周围九山十八岭都是他家的土地,这一带的彝族、苗家都是他家的农奴。这个土司年正四十,已经讨了三个老婆还嫌不够,年轻姑娘到他家帮工还债,都遭到他的污辱。人们恨透了他,但又拿他无法。土司早就见过西西姐的美貌,馋得他流  相似文献   

6.
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在去凉州的路上乌梢岭脚下的天祝,居住着一个约七万五千人口的少数民族群体,他就是华锐藏族。华锐,意思是英雄的地区或部落。它是把今湟水以北,河西走廊东端以南地区。至于华锐的来历,传说古时候,在大雪山一带有叫华秀和阿秀的弟兄俩,是两个部落的酋长。后来,阿秀留居本地,华秀则率其部落迁居湟水、大通河流域一带,华秀就是华锐的祖先。  相似文献   

7.
迎凤庄     
这故事虽然古老了却还新鲜, 我把它唱出未献给后辈的青年。古时候,湘西从桃源峒以上,叫八蛮(由同)口。相传这里有着八个部落,部落的首领叫峒主。那时候,在苍翠的老木山脚下,有一个迎奉峒,居住在这里的一个部落就叫迎奉部落。迎奉峒主带领部落里的山民们,用猎刀和弓箭,驱赶了森林里的毒蛇猛兽,开辟了广阔的猎场;他们还驯养了水獭和鸬鹚,常常到碧绿的酉水河里去捕鱼。象山窝里兴旺的蜜蜂,他们生活里充满了朝气与欢乐。  相似文献   

8.
许多年以前,在洱源县的凰羽坝子里,有一个名叫何彦旺的大土司。在何土司的奴隶中,有一个白族小伙子叫春生,有一个白族姑娘叫桂花。春生刚满十八岁,长得眉清目秀,身强力壮。桂花呢,才有十七岁,人生得似红山茶一般俏丽。春生和桂花在何土司家干活,天天早不见晚见,渐渐处熟了,有时两人碰到一起,见四下无人,也悄悄说上几句话,彼此都有好感。阳春三月,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有一天大清早,春生赶着一群马出去放牧,走到天马山山脚,远远望见桂花也在山坡上放  相似文献   

9.
双柏县大麦地河口乡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雨平河,一条叫炸鱼河。两条河中间有一座峰峦突兀,蜿蜒数里的大山,象个大象的鼻子,自南向北延伸到石宝村。人们叫它象鼻山。传说,很早以前,这个象鼻子是一个土地穆王的化身,这个穆王性情十分残暴,用他的象鼻子把炸鱼河、雨平河挡住,使洪水泛滥,淹没庄稼,弄得百姓痛苦不堪。百姓早就想把这条象鼻斩断,但穆王有魔法,百姓对他没有一点办法。  相似文献   

10.
巧骗土司婆壮乡的土司经常欺负穷苦的百姓,颇荷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上。一天,颇荷到土司家去说是找土司有事商量,土司婆告诉他:土司爷去赶陇端了。颇荷就折头走出来,当他走到土司家门口时,站在楼顶上的几只燕子正叽哩喳啦地叫个不停。颇荷随机装作会听燕子叫,他站住  相似文献   

11.
现在50岁以下的人中,恐怕很少有谁知道曾经有过一个叫“西康”的省份。在晚清以前,并没有西康这个概念。西康建省前,从四川雅安往西翻越二郎山,就进入传统的土司领地,泸定以南以彝族为主,沪定以北直到青海边界,整个金沙江以东的区域为大大小小的藏族土司势力瓜分。这一带处在中心藏区的边缘,人们俗称其为康区。“康”在藏语中是边地的意思,“西”指的是四川西部,西康名字由此而来。 1939年底,在这里,因为两个年轻人的一场恋情而爆发了甘孜事件。这两个年轻人的命运也因卷入了自己难以左右的势力斗争而变得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12.
以前,在白竹山下,住着一个名字叫阿赫的彝族小伙子。他从小就没有了爹娘,日子过得很贫苦。家里上无片瓦,下无一珑地。每天晚上,星星月亮都要进他家串门子。白竹山下寨子里有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土司,无恶不作,百般欺压穷人。阿赫心里早就想着要惩治一下这个可恶的土司,给穷人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29日至10月3日,由云南师范大学与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分两个阶段在昆明和景东县召开。这是继2010年8月在广西桂林召开的“海峡两岸土司制度与边疆社会学术讨论会”和2011年8月在湖南吉首召开的“第一届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连续三年召开的有关土司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持续推动土司制度及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将土司制度研究引向深入。来自海内外40余家学术机构的100多位学者参会,共提交论文80余篇,主要就以下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桂西北有一条彩带般的河流,叫丽弥河。丽弥河边有一个风景绮丽的盘驼村,盘驼村流传着一个美好动听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盘驼村里有两个牧童,一个是男的,叫猎狭,一个是女的,叫桑俪。他们从小一起在河边放牛,一起在河边玩耍。清亮的丽弥河,象一面大明镜,天天映照着他俩。渐渐地,他们的模样变了,小伙子象青(木冈)树一样粗壮,姑娘象山菊花一样美丽。一天,太阳暖融融地照着,鸟儿叽叽地叫着,河水哗哗地流着。小伙子赶着牛群,先来到了河边。他心里有一首歌,要等姑娘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点心愿尼达活佛我的本名叫尼达,1934年出生在一个叫普尔宗的小部落的世袭头人兼寺庙活佛之家。这个部落位于现在的比如县境内,属原三十九部族中的一个。我的寺庙叫桑塔本寺,属于本教教派。我家的世袭头人之位,原是清朝钦差大臣所封,缓印和册封文书至今完好...  相似文献   

16.
论江汉地区二例相关的史前陶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汉清 《江汉考古》2003,15(2):31-36,22
阴湘城和石家河古城是江汉地区两个著名的史前时代的古城。最近,在这两个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两例相似的陶文。作者对这两例陶文进行了考释,认为它们是“荆”字最初的写法。他进一步认为“荆”是距今4000-5000年前生活在江汉地区的一个远古部落的名称,而荆州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7.
<正>黑龙江省延寿县东部蚂蜒河支流亮珠河右岸是几百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这里属于张广才岭余脉,名叫套环山,其中有一条大岭叫双丫岭。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川叫金高丽沟。从双丫岭算起有头道沟河、二道沟河三道沟河流入金高丽沟河。这条河出金高丽沟叫石头河,沟  相似文献   

18.
据《史纪·殷本纪》、《百姓祖宗图典》等有关文献记载,汤姓源于商朝开国君主汤,祖根河南,远祖—直可以追溯到黄帝。黄帝有个儿子叫玄嚣,玄嚣有个儿子叫蟜极,蟜极有个儿子叫帝喾,帝喾有个儿子叫契,契的第十四世孙即为汤。 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始祖名契,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在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名)子契,后以子为姓。契传十四世至履(履,字汤,又称成汤,尊称天乙),正值夏朝末代王夏桀统治时期。履继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得人民拥戴,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桀是个暴君,他竭尽民力,榨取民财,人民对他恨之入骨,诸侯也不愿听从他的号令。这时,履又得到两位贤臣伊尹、仲虺的辅佐,如虎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武陵地区是古代中国推行土司制度的重要区域,该地的社会治理对整个土司地区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社会治理的模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王朝国家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一是与土司地方文化、传统相关的社会组织系统。王朝任命的各级土司与土司的佐贰官共同构成了土司地区一套制度化的治理体系。在社会组织系统中,土司、宗族大姓首领身份合二为一,土司制度和宗族制度对接,构成对民众日常生活控制的基础;地方神灵、国家信仰等,在身份认同及价值观念上向土司地区注入了王朝国家的背景,从而达到整合与教化民众的目的。可见,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延伸与发展,这种变化是在王朝权力干预下完成的。因此,土司地区的社会治理也是土司制度推行后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壮族史上,土司史是个重要的内容。对土官与土司的理解,历来多见分歧。它虽是个名称问题,但“名不正则言不顺”,似有考究的必要。本文排比疏理,考证了土官、土司二词的来源,各自的涵义,及其在流传使用过程中的混用,否定了“文职为土官,武职为土司”的观念,提出了作为制度而言,应以“土司制度”为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