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国寺     
保国寺是我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区以西十五公里的灵山山腰里。这里层峦叠嶂,树木参天。在青山翠岭的衬托下,保国寺的殿宇显得十分雄伟(图见封底)。据《宁波府志》、《保国寺志》和《灵山保国寺志序碑》等记载,寺始建于东汉,因在灵山上,故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  相似文献   

2.
<正>灵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灵山村苏家自然村东端,距宁波市区约10公里,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相距不足1公里(图一)(1)。灵山是一座海拔约100米的小山,遗址处于灵山脚下的平缓地带,它的东面是灵山砖瓦厂,西  相似文献   

3.
余姚保国寺大雄宝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国寺在浙江余姚县鞍山乡洪塘镇北面的灵山腰部,原属慈溪县,故有关此寺的文献记载均谓在慈溪县城东二十里。其肇始时期虽有些文献谓创于东汉世祖(刘秀)时,但寺志、县志均谓始于唐代,而现在寺内无任何凭证,因此关于此寺的创始年代  相似文献   

4.
曾楠 《东方收藏》2023,(1):140-142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是依托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建立的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专题博物馆,其以千年北宋大殿为陈列展览核心,诠释和传播中华民族悠久绚丽的传统建筑文化。从博物馆规模、参观者数量等指标来看,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为典型的中小型博物馆,尽管规模不大、藏品不多,但其近年来紧紧围绕“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中心工作,在陈列展览工作块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连续斩获浙江省级陈展专业奖项。  相似文献   

5.
预防性保护监测是推进文物建筑遗产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重要抓手,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宁波市保国寺将预防性保护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在国内较早启动了宁波保国寺北宋大殿科技保护监测体系的研发,经历了架构、更新、提升三个阶段,其实践经验与存在问题值得遗产保护管理单位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佛教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佛教徒是黔灵山的旅游者、是黔灵山景点的开辟者、是黔灵山游客的热情服务者,是黔灵山的积极宣传者;弘福寺与黔灵山旅游业的关系表明弘福寺是游人游览的风景胜区、是接纳游客的旅店、是吸引游客的佛教场所。由此可见,贵州黔灵山的佛教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是黔灵山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十庆 《文物》2012,(9):74-80,1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北宋,作者通过对这一大殿的全面勘察,发现殿中斗拱的单槽散斗皆为截纹斗,即斗的看面显示为截纹形式,而唐宋时期北方木作建筑中的散斗都是顺纹斗。二者不同的加工制作技术反映了不同地域匠师谱系的特点。截纹斗的做法不仅在江南地区晚于保国寺大殿的宋元木作遗构中得到传承,也流传到东亚诸国,体现在日本和朝鲜的建筑中。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10,(2):86-86
<正>黔灵山,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竞选生态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是贵阳的城市绿肺、城市价值、城市封面!黔灵山之于世界,为城市精神、城市信仰!黔灵山,因了爽爽圣地之名,已不只是贵阳的黔灵山,同时也是中国的黔灵山、世界的黔灵山!  相似文献   

9.
初游灵山     
春节刚过,我就想起灵山,计划在什么时间再游灵山。自从上次从灵山回来,我就再也忘不了灵山,灵山成了我魂牵梦绕的人间仙境。我虽然生长在大别山区,但在上灵山之前,还没有见过真正的山水。上大学期间,我在北方爬过几次山,但那山上没水,树也很少。当时我认为美丽的山水只有在图画中才能找到,现实中的山水都不过如此,就是比这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回到家乡工作后,我也懒得去看家乡的山水。1996年春天,一位朋友邀我一起游灵山,而我居然不知道灵山就在身边。我心想,灵山如此没名气,可见没什么好看的。朋友又谈到灵山寺,说此寺长年香火不断,每年春天…  相似文献   

10.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88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相似文献   

11.
杭州灵山景区坐落于西湖区双浦镇灵山村,离杭州市中心约19公里,与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毗邻,为离杭州市区最近的溶洞景观,又称“洞天福地”。灵山风景区由灵山洞、泉水洞、风水洞、孔里空洞等24个溶洞及灵山大佛、鼓乐之路、沧海阁等景点组成。最著名的“灵山幻境”亦名“灵山洞”,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此洞别于他处,为竖井式,高低相差109米,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为“麒麟迎宾”、“水底洞天”、“赛昆仑”、“天柱厅”、“大云盆”等五厅。  相似文献   

12.
正因黔灵山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而建成的黔灵山公园,是国内难得的位于城市中心、真山真水的公园。黔灵山作为贵阳的名山胜景,因常年云雾环绕,俗语说:"筑城有座黔灵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南明河作为乌江南岸支流,源于广顺阿沙坝,经尤爱溪、接摆古水、经一宿河、过天生桥,接茨菇塘水流经花溪区,在湖潮汇大黄泥水、冷饭河入花溪河,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灵山是一幅没有世俗羁绊,没有市井喧嚣的山水田 园画册。如果你在周末抽出一些时间,来到这里走一趟,就会 觉得这种说法并非虚言。 从乐清坐车往城北乡的灵山景区,不过区区十多分钟,要 进入主景区灵山顶,也不过半个钟头多。一边是密集的人群和  相似文献   

14.
一、乐山大佛名称的演变乐山大佛是今人对大佛的称呼,大佛最早的名称并不是这样。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最早的名称产生于大佛尚未完工的贞元十五年之前。清嘉庆《乐山县志·卷15·金石》载:“唐敕放生碑,县东凌云山足。碑久亡,明人重立石,亦多泐。记其存者云:凌云寺灵山大像前(缺)敕禁断采捕(缺)者贞元十五年九月(缺)曰。”明确记载当时大佛名称为“凌云寺灵山大像”。凌云寺创自开元年间(见王渔洋《蜀道驿程记》)。到贞元年间,大佛名称中有“凌云寺”当属正常。称灵山当是因凌云山此时名“灵山”。那么,凌云山为什么叫“灵山”呢?这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蜀王鳖灵。《太平寰宇记·卷86》载:“仙穴山在(阆中)县东北十里。《周地图记》云:“灵山峰多杂树,昔蜀王鳖灵登此,因名灵山。”《舆地纪胜·卷185》载:“灵山,一名仙穴,在阆中之东十余里,宋江上有古丛帝开明氏鳖灵庙存焉。”均说明阆中县灵山是因鳖灵得名。乐山大佛所在的凌云山处于青衣江、岷江交汇处,此地恰好也与鳖灵有密切关系。《水经注·卷33·江  相似文献   

15.
李燕  黄上祈 《南方文物》2007,(4):181-183
灵山,属怀玉山支脉,山形奇特,远远望去,有如长发飘飘的仙女,酣卧在江西上饶县城西北。灵山雄伟而奇峻,上有七十二峰,飞瀑高悬峰峦叠嶂,历来为道家所重。灵山道教传播始于汉灵帝年间(168 ̄189年),时河南颖川(今禹县)人胡昭,先后拒曹操、袁绍、孙权之聘,携家南下隐于灵山北谷峰之养其岩。仙逝后,乡人建祠以祀,香火兴盛。至唐有刘太真、李德胜(刺史)先后求雨立化于胡昭公祠(石人殿),  相似文献   

16.
海拔2303米的灵山,夏日清凉、十月飘雪,是北京的最高点。在灵山山麓,一座特殊的生态园,将珠穆朗玛峰与灵山的亲缘关系,以绿色纽带连接了起来,被称为“灵山生态园,西藏小木屋”。这里面,凝结了森林学家、高原生态专家、西藏“高原小木屋”创建者徐凤翔教授一生的心血。1978年,年近50岁的徐凤翔离开了她生长的江南水乡,作为援藏人员只身来到藏东南林芝地区。从事了20多年林业教学、研究工作的徐凤翔被这里绚丽的风光和丰富的植被深深吸引。为研究高原植物,徐凤翔申请成立高原生态研究所,并搭建了作为高原植物定位点周转房的“小木屋”。高原生…  相似文献   

17.
宁波保国寺大殿是保存完好的罕见古代木结构建筑。文章采取类比的方法,对大殿的建筑特征,主要是历史特征和地方特色作了详尽的剖析比较,一方面印证了《营造法式》的形制与构件,另一方面阐述了它对江浙地区的建筑手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灵山寺     
灵山寺距洛阳城西南四十公里,宜阳县西五公里,该寺座落在灵山的山腰间,座南向北,一年四季,全寺都浸没在翠柏的绿色之中。传说灵山是周灵王皇陵所在,借灵王之灵,故名“灵山”。寺内碑记又云:故冢其形似凤凰展尾,撅首若俯而食,又名“凤凰山”。山上古柏密布,山下流水环绕,婉若银带,山上有古刹“报忠寺”,后因山而易名“灵山寺”。  相似文献   

19.
我们瑶族在欢庆节日,庆贺丰年的时候,总喜欢吹芦笙、打花伞、敲猴鼓,为什么呢?说来话长哩。古灵山可高啦!山顶直插云霄,奇花异草长满山(王弄),珍禽异兽随处可见。有一天,突然有一股瀑布从山顶“哗”地飞泻下来,霎时间,整个古灵山便开遍了五彩缤纷的金茶花、牡丹花和映山红;山下(王弄)场里,玉米、南瓜、豆类遍地都是;树林中,桃子李子压弯了树枝;草坪上,牛羊成群,撒欢地蹦跳。古灵山的瑶胞,兴高采烈,奔走相告,他们唱呀跳呀,整个古灵山都沉醉在欢乐的气氛中。古灵山上的欢腾景象,被南海鲎巡官看到了,便向龙王禀报。龙王听了,两只眼珠咕噜噜直转,心里在打鬼主意:“我年年给他们风调雨顺,如今他们应该孝顺孝顺我才行。”想到这里,便吩咐巡官:“去告知古灵  相似文献   

20.
王义 《贵阳文史》2010,(6):60-62
闻一多先生在黔灵山所画的两幅作品,从有关资料得知,先生在湘黔滇沿途所作百余幅画,今只存30余幅。这2幅速写是闻一多先生在祖国遭受外敌侵略,人民四处逃难的艰苦岁月中留给贵阳黔灵山难得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