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文史丛刊》2004,(2):87-89
公元353年即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约请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酒朋诗侣,谈笑说艺;雅客骚人,饮酒赋诗,共得诗作37首。王羲之籍醉意亲为诗篇作序,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序》。雅集也由此时起成为中国古代人墨客交游切磋的风雅之举。  相似文献   

2.
书画     
《文物》1979,(7)
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合称。王羲之(321—379年,或作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兼取前人书法之长,擅行书和草书,开创了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3,(2):13-13
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流觞曲水”是古时上巳节流行的一种游戏。人们围坐在河渠两岸,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相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流觞曲水游戏,四十二人饮酒咏诗,所作诗句结成《兰亭集》,王羲之为该集作《兰亭集序》。从此,三月三亦成为文人临水宴饮、吟诗做赋的节日。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澍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I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书写序文手稿,日《兰亭集序》。序中屺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相似文献   

5.
刘刚 《收藏家》2005,(2):37-42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士大夫在会稽山阴兰亭临水修禊。当时,王羲之满怀激情地用饱蘸墨汁的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毫作序,写下了书法千古名篇——《兰亭序》,又称“禊帖”,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其遒丽劲健的体势,自然儒雅的章法,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世人学习行书的典范。在《兰亭序》中,王羲之脱尽魏晋以来用笔滞重的写法,创造俊逸、雄健、流美的书风。现从几种唐人勾摹的《兰亭序》中,可窥见王羲之的书艺风格和成就。  相似文献   

6.
程竞明 《炎黄春秋》2003,(12):60-61
今年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一千七百周年,我有幸曾先后走访了“书圣”的故居(山东临沂)和兰亭(浙江绍兴)。两地都是集书法与园林艺术于一体,是人们进行中国书法寻根之旅的最佳去处。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字逸少,古琅琊(山东临沂)人,官至右将军,故又称王右军,辞官后定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临沂城内的王羲之故居,是一座占地五十一亩的庭院和园地。大门楹联为当代书法家启功书写:北国普照南国戒珠尽右军故里西晋砚池东晋兰亭皆书圣遗迹联内普照(寺)在泰山南麓,(洗)砚池在临沂,戒珠(寺)和兰亭在绍兴。楹联对仗工稳,有气派。庭院内林木青翠,…  相似文献   

7.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1,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1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与道教王荣法王羲之以卓绝的书法艺术历代被推崇为书圣,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书法家。他还担任过秘书郎,会稽王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在执政中能顾全大局,扶国爱民,勤于事功。他又是忠实的道教徒,尤其是晚年,他辞官隐居,由官而民,“济世”思想转为“...  相似文献   

9.
徐利明 《收藏家》2000,(10):49-54
《兰亭序》,晋王羲之(303—36l,享年59岁)撰文并书。其文叙东晋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农历三月初三日),王羲之5l岁时与谢安、孙绰等友人及子侄们共42人游春,在会稽(今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一事,缘事抒怀。《世说新语·卷五·企羡第十六》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可见他本人对此文颇为得意。而此墨迹,唐以后被奉为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永和九年,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一千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关注从未间断过。兰亭真迹已不存,仅留下摹本和刻本,摹本少,刻本杂,最有名者数定武。唐兰先生认为现存最好摹本"神龙兰亭"为伪本,其作假的底本是"笪氏宋拓神龙本",此说影响大。但由于唐兰先生未找到"笪氏宋拓神龙本"这实物证据,故其观点未被当今权威接受。作者在唐兰先生论证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竞意外发现了苏州过云楼秘藏的"笪氏宋拓定武本",其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在对其考证,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其至高无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中,都有康氏以会稽为郡望的记述.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会稽是指河西会稽郡.通过对传世文献和出土墓志中相关记述的考证,更可能的情况是,会稽应指秦汉至唐一直存在于江南的会稽郡.在此基础上,可以对粟特康氏会稽郡望形成的事实基础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世说新严格控制·企羡》注引王羲之《临河叙》有"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一段为传世《兰亭序帖》所无。清李文田在跋汪中藏《定武兰亭》时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临河序》)‘录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天才的书法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献之堂兄王 的《伯远帖》,都曾被收入清朝皇宫,名重一时,被称为“三希墨宝”。清朝灭亡以后,它们先后出宫,流落四方。 “三希堂”的由来 《快雪时晴帖》纵23.6厘米,横16.4厘米,纸本,上有王羲之行草墨迹4行:“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益之顿首。山阴张侯”。《快雪时晴帖》字体厚实生动,行笔流畅,以侧锋取妍…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曾向会稽地区大规模移民。这在中国移民史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都是一项重要事件。前人研究一向认为《汉书》的记载有误,事实上并不存在此事。然而,厘正相关史料,《汉书》所记元狩四年徙民会稽事确实可信。从地理条件方面讲,会稽亦比同时接纳受灾移民的陇西等各地更为适宜。瓠子河决造成的持续水灾,是促使朝廷移民的直接原因。而移民会稽的深层动机,除徙民实边,以抵御越人侵袭的因素外,则有通过移民会稽来巩固东南边防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5.
简讯五则     
《收藏家》2007,(12)
已毁62年王羲之《游目帖》再现原作风采近日,毁于二战美军原子弹轰炸的王羲之《游目帖》,在中日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复原。《游目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件,表现了王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笔曾写过《修与续》一篇小,乃是学习《嘉泰会稽志》(以下简称《前志》)和《宝庆会稽续志》(以下简称《续志》)的心得。不意日月荏苒,真的到了续修志书之时,重读《会稽二志》,颇有感触,备述于此。  相似文献   

17.
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发轫于秦代所置钱唐县,《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狩会稽(绍兴)时,“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文中“钱唐”即钱唐县,属会稽郡.迄汉不改.据《越绝书·吴地传》载,西汉文帝前十六年还把会稽郡的两部都尉治设在钱唐.那么,当时钱唐县治何在呢?自刘道真《钱唐记》所载“县在灵隐山下”以来,历代沿袭其说者颇多,然均未能详考其地,有人主张在“钱湖门外”然证据缺乏,实不足取.清代倪鲁玉《神州古史考》因据《吴地记》:“粟山,一名新石头山,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书法界总习惯把王羲之奉为“书圣”。其实,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的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王羲之。他不但是中国的书史之祖,更是“楷书”的创始人。若论辈分,王羲之的书法学自于卫夫人,而卫夫人则学自于钟繇,如此算来,王羲之应是钟繇的徒孙。由此,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洪文宇  周全 《风景名胜》2012,(7):102-105
山:会稽诸峰 纠兴古称“会稽”,僻名于城南的会稽山。  相似文献   

20.
永和九年,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一千多年来,我国学者对其关注从未间断过。兰亭真迹已不存,仅留下摹本和刻本,摹本少,刻本杂,最有名者数定武。唐兰先生认为现存最好摹本"神龙兰亭"为伪本,其作假的底本是"笪氏宋拓神龙本",此说影响大,但由于唐兰先生未找到"笪氏宋拓神龙本"这实物证据,故其观点未被当今权威接受。本文作者在唐兰先生论证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探索,竟意外发现了苏州过云楼秘藏的"笪氏宋拓定武本",其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在对其考证、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其至高无上的价值。本刊上期刊登了作者关于"《兰亭序》现有版本情况""唐兰先生《神龙兰亭序辨伪》"两个方面的论述,并引出最新发现的"笪氏"宋拓"定武兰亭"五字未损本,并对该拓本作了简单介绍。本期将继续对该拓本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