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州古称永嘉,历史悠久,山水秀美,人文鼎盛,有“东南邹鲁”之称。壮美的江山,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诗人、画家、书家辈出,就连苏东坡也曾发出“自言长官如灵运,能得山水似永嘉”的感慨。永嘉自古富丹青之才,传闻陈式、项信就是从永嘉山水获得灵感发明了水墨画。明清以来,书画名家代不乏人。以永嘉马氏家族为例,自清乾嘉以降,书画一脉连绵不绝,诗画金石传其家者近三百年。到了现当代以马孟容、马公愚兄弟为最,发扬光大,艺事益盛。他们寓居上海,广交名士,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天马会、中日艺术同志会、秋英会、寒之友社、雨社、蜜蜂画社、中国画…  相似文献   

2.
高启新 《收藏家》2008,(2):11-16
2007年11月初,一场以海派书画名家作品为主题的展览在温州博物馆书画馆登场。这次共展出作品72幅。是温州博物馆半个多世纪收藏的海派书画精品。该展展至2008年2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3.
上海信仁     
《收藏家》2004,(11):72-74
上海信仁2004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2月7日至8日上海四季酒店举行。此次征集书画、瓷珍拍品1200多件,总标的达6000多万元,拟分“中国书画”(一)、(二)、(三)以及“瓷珍拍品”(一)、(二)等五个专场。  相似文献   

4.
邵全伟 《收藏家》2014,(6):72-76
三门县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现藏书画328件,其中包括晚清著名书画家蒲华、章梫的9件精品;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黄宾虹、陆俨少、丰子恺、沙孟海、启功等书画名家大师19人作品33幅。这些精品书画来自于原三门县博物馆馆长周星伟的征集。现择其精者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劳棠 《收藏家》2004,(6):4-4
陈半丁(1876-1970年)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不可多得的书画名家。出生于浙江绍兴柯岩西泽村,双生,胞弟名易斋,故号“半丁”。祖上自明末起世代以行医务业为业,家境贫寒。陈半丁6岁丧母,9岁亡父,由外祖母供其上了三年半私塾,其后到兰溪大来商店及钱庄学徒。他从此时开始接触笔墨,并对书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云“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返里,被其表叔、西冷印社的创始人之一吴隐(石潜)带往上海,以拓印、刻碑及书楹联为生。在上海收藏家严厚信家拓制《七家印谱))时,陈半丁有幸拜识海派大师吴昌硕、蒲作英,深得吴昌硕的欣赏,成为吴早年的入室弟子。后经吴昌硕推荐,陈半丁  相似文献   

6.
历朝历代书画名家辈出,各有千秋。已故著名国画家、书法家、书画鉴定家、中国画坛耄宿、一代宗师董寿平,被中外人士誉为“书画大师”、“艺术巨匠”,为国画事业的发展,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杜甫与秦州名胜魏文斌郑兰生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著名诗人杜甫辞去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之职,西行来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在此寓居3月之后,又南下前往成都。杜甫为生计而到秦州,暂住于秦州的从侄和友人之处。但在寓居秦州期间,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8.
郭因 《江淮文史》2006,(3):F0003-F0003
祝昌 生年不详,卒年约在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八月以前。字山嘲、山史、山公等,原籍桐城,寓居徽州。  相似文献   

9.
黄鼎 《收藏家》2003,(12):26-30
对传统书画造假手法有所了解的人一般都知道,有一种沿袭久远的叫“仿”的书画作伪招术,它抛开了具体参照物,在没有母本依据的情况下仅凭借个体操作者对被仿冒名家艺术风格和特质的主观认识“单枪匹马”地进行赝作炮制,尽管此手法至今仍有人在实施着,但从实际效果看它少有能企及相对接近被仿名家真笔的程度。原因是凡是现代书画名家多数艺术个性都较突出,艺术表现力要明显强于传统意义的书画名家许多。若是造假者赝造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画家陈子奋(1898—1976年),在福建省尤其是省城福州市享有盛誉,说个十分普遍的现象:当地不少稍微有点文化的中老年人,他们或许根本就不知道当代书画名家有齐白石、黄宾虹或潘天寿,但他们却早早知道了陈子奋这个名字。正是基于陈子备在福建省美术界的特殊地位,当地的书画收藏家们向来对其作品都是情有独钟的。据笔者最近一段时间的初步探访得悉,福州的书画收藏家手中大多都有陈子奋的作品入藏,少的收藏1、2件,多一点的收藏10来件,极个别人已接近百件。陈子奋的作品,二十世纪,5、60年代在福建省各地区与国内同代其他书画名家  相似文献   

11.
葛金根 《收藏家》2013,(11):35-43
书信作为交流的主要媒介,在旧时交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探讨学问、传递信息等最普遍的方式。寐叟哲嗣慈护先生捐赠给嘉兴博物馆的沈曾植遗物中,不少为友朋致沈曾植的信札。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盦,晚号寐叟,别号甚多,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历官刑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安徽提学使、署布政使、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年)乞休归里。辛亥革命后,以遗老隐栖上海。其学问精博,识见雄伟,为世所共仰。  相似文献   

12.
行书五言联 今年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书法家胡小石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日子。胡小石(1888-1962年)名光炜、字小石,号倩尹,又号夏庐,晚年别号子夏、沙公。原籍浙江嘉兴,生于南京。少承家学。1909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师从校长李瑞清。  相似文献   

13.
葛金根 《收藏家》2010,(2):31-36
自东汉“白马驮经”佛教从西域天竺传入中国,经长期弘传,逐步成为我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泛的宗教。佛教的传入与迅速流布,最初是以“设像传道”为基本手段的,让人顶礼膜拜的佛教造像,便于系念观想的佛教绘画一一应运而生。故佛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像教”,反映了许多人是通过“像”来接受并认识佛教的。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2月,嘉兴博物馆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李家坟抢救性清理了一处明代墓葬,获得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尤以丝织品最具特色,为研究江南地区明代的墓葬形式、丝织、社会生活和家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杭嘉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浙江省杭嘉湖地区旅游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对不同分布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提出开发思路与对策:保护与开发相协调;"合作性竞争"是杭嘉湖旅游发展的理想模式;依托优良生态旅游资源,形成强势品牌;以文化为产品导向,深入挖掘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资源整合和合理的空间集聚。  相似文献   

16.
1609—1615年长江下游地区梅雨特征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明代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和项鼎铉的《呼桓日记》中有关浙江嘉兴地区的夏季天气、感应记录,重建了1609-1615年夏季嘉兴地区的降水序列,并确定其梅雨期的入梅和出梅时间。据此,对上述年份梅雨进行了分类,其降水在雨期开始、结束日期和持续时间等特征上与现代浙江北部地区的梅雨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进而根据地方志中的旱涝灾害情况,分析了梅雨特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关系,二者虽然有密切关系,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契合,甚至有些年份完全相反。这对于了解小冰期前期的梅雨活动和特征以及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状况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葛金根 《收藏家》2013,(3):11-18
嘉兴博物馆藏有王国维致沈曾植的一通信札,为沈曾植之子沈慈护(1898—1963年,名颎)于1959年捐赠。该信札共四页,"小蓬莱阁"红印宣笺,纵23.7、横16.1厘米。按顺序二页缀合,用硬白纸托裱成二册页,册页纵28.5、横18.5厘米。首页前钤"沈颎之印"、"慈护长寿"二白文方印,后页末钤"静俭斋藏"白文方印,证为沈慈护所收藏。信札全文按原件释录如下:乙乡先生大人尊鉴:里闬相望,不及百里;向往之切,又逾十年。而踪迹睽违,未得一奉几杖。其为企仰,何可胜言。每从蕴公处得读书疏并及诗翰,读"道穷诗亦尽,愿在世无绝"之句,始知圣贤、仙佛去人不远。  相似文献   

18.
顾美珍 《收藏家》2013,(5):23-30
钱镜塘(19071983年)名德鑫,晚号菊隐老人,以字行。缺石人,自幼受祖、父熏陶,擅画,能治印,爱好诗词戏曲。20年代客居上海,开始收藏历代金石书画,曾多次举办书画展销,经营数十年不辍,为当代收藏鉴赏名家。日伪时期,曾购存不少宋元名画,免遭劫掠,其中有范宽《雪山图》、董源《山水图》等珍品。建国后,他对所减文物仔细进行考证、鉴定、精心修复、装裱,先后将2900余件元、明、清、书画立轴、手卷册页以及金石文物、地方文献等,分别捐献给浙江、上海、南京、广东、嘉兴、海宁等地国家收藏单位。  相似文献   

19.
俞琼 《收藏家》2013,(5):53-54
张廷济(1768—1848年)清代著石歪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一字说舟,又字作田,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秀水(嘉兴)新篁人,新篁旧称竹田里。嘉庆三年(1798年)解元。工诗词,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并精于鉴定。能篆、隶,精行、楷,初规摹锤、王,五十后出入颜、欧间,晚年兼法米芾,草隶自成一格,富金石韵,为当时书坛所推崇。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的嘉湖平原由于内部微地形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以崇德、桐乡为中心的专业桑园集中区域,产生了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专业化桑园经营模式。专业化桑园的形成,是高度繁荣的蚕业经济对嘉湖平原内部地理环境适应的结果。专业化桑园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的地貌景观带来很大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