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1,(5):84-84
2011年闽龙春季“鉴宝·寻宝·赛宝”大型系列交流会于4月16、17日在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与北京华夏典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鉴宝》专家组权威鉴定专家亲临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对市民藏品进行现场鉴定及价值评估,本次活动以瓷器、书画、杂项为主要鉴定内容,评选出的优秀藏品将免费刊登在鉴宝杂志、鉴宝网站及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官方网站。  相似文献   

2.
2011年11月14~19日,"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学术研讨会"先后在浙江省杭州市和龙泉市举行,会议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市人民政府主办,龙泉青瓷博物馆承办,共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法国、英国、瑞士、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60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9,(10):69-69
刘小玲,女,浙江龙泉人,大专学历,工艺美术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曾就职浙江龙泉青瓷研究所、江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与研究。作品获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获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获铜奖与优秀奖。  相似文献   

4.
历代龙泉青瓷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龙泉窑是我国陶瓷生产业中最重要的窑场之一,其制瓷业有着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生产水平也达到了一定高度。为研究不同时代龙泉青瓷产品的特征,特采集一组宋、元、明及现代龙泉青瓷样品,通过显微观察、色度测定及对瓷釉的主量、微量化学组成进行X荧光分析,实验数据分析表明龙泉青瓷釉的制作有一定的年代特征,宋早期青瓷釉中存在石灰釉产品,而南宋以后,龙泉青瓷釉逐渐成为石灰碱釉。现代仿古龙泉青瓷的主量化学组成与古龙泉青瓷有很大相似性,但微量组成的不同反映出在原料配方上还存在很大差异。分析结果将为龙泉青瓷的研究与鉴定提供部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瓷质的时光     
浙江龙泉因出产宝剑和青瓷而闻名。2009年,浙江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为筹备首都博物馆的龙泉窑青瓷艺术大展,2012年7月,我们专程探访了这座小城。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陶瓷生产最早的国家,陶瓷文化的多元一体化是历史形成的事实。传统越窑青瓷生产、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的传承与积淀,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千百年来浙江青瓷文化遗产。作为文物、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让公众科学地认识青瓷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保护传统龙泉窑青瓷生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王冬媚 《收藏家》2014,(9):25-28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始祖,浙江的龙泉窑是中国古陶瓷史上的一个青瓷名窑。龙泉窑,窑场众多,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分布范围很广,以龙泉为盛。龙泉窑瓷器,以其典雅的造型、浑厚如玉的釉色、精巧的装饰大放异彩,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在世界陶瓷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吉林省博物院所收藏保管的龙泉窑瓷器200余件,现从中选取几件予以介绍,以飨读者。北宋龙泉窑刻花带盖五管瓶1959年上海文管会调拨。口径7.5、足径11、通高32.9厘米。  相似文献   

8.
自南京乘车出发经宜兴、杭州、诸暨,进入丽水地区。出丽水市,沿瓯江,行在青山绿水之间。江水清澈见底,卵石历历可数,山上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道路左盘右转,经过一天始抵群山环抱的龙泉市。有人说,陶瓷文化是山水文化,真正是极妙的比喻。在龙泉古窑址进行考察时,对这句妙言才有了感悟,对龙泉青瓷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一龙泉瓷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平常见到釉色纯正、美如碧玉的青瓷器或残片标本,往往很快即可断定:龙泉!进而指出其时代是宋,是元,是明来。  相似文献   

9.
刘小玲  叶永平 《神州民俗》2009,(10):41-42,48
中国陶瓷历史的长河中,龙泉青瓷以它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以其独特造型和浑然的釉色物化了人们对实用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追求。可以说龙泉窑青瓷自宋以来形成的艺术和审美特征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0.
龙泉青瓷装饰艺术是龙泉青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按类型可分为胎装饰、釉装饰以及其他材料装饰三大类;按装饰技法可分为刻花、划花、堆塑、镂雕、镶嵌、嫁接、釉上釉下彩绘等。手工龙泉青瓷装饰体现了手工龙泉青瓷的特点,如在成型中形成的自然纹理,泥巴的细腻柔韧感,各种肌理如木质、纤维等其他材料嫁接装饰。手工龙泉青瓷装饰手法灵活、变化多样,除了有传统龙泉青瓷的基本美感外,还带有更深刻的情感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雷国强 《东方收藏》2022,(12):22-27
<正>2022年6月18日至8月18日,由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共龙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四川遂宁市博物馆、义乌市博物馆、余姚市博物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共同协办的“形而上下——宋韵视野下的龙泉青瓷”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成功举办。本次展览是浙江省博物馆继2021年9月首次推出以“经典·继艺”为主题的“碧玉流光——龙泉青瓷制釉技艺古今对比展”之后,再一次推出的同类别主题特展,旨在以古代经典为切入、以当代创造为探索、以未来价值为引领,让凝结宋韵精粹的青瓷“活”起来,让千年宋韵“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有一批精美的瓷器在北京毛家湾出土,其中有一件烧制年代有争议的破损的龙泉青瓷。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研究人员为了给出其确定的烧制朝代,利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量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并结合基于微机统计软件的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与已知朝代的瓷片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与归类,得出了科学的结论。该破损瓷器的所有碎片都被归类为明代龙泉青瓷,这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基于将该青瓷与其他确定烧制朝代的龙泉青瓷相比较得出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3.
高英爽 《收藏家》2009,(8):41-43
提及灿烂的中国陶瓷艺术,没有人不会想到宋代的五大名窑,五大名窑以其独特的风姿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定窑以外,官、哥、汝、钧四窑均属青瓷系统,然钧窑虽属于青瓷,却意外地烧出了“夕阳紫翠”的奇妙色彩,令人大为惊诧,故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乃至皇帝宋徽宗的关注与喜爱。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1月14至15日,由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主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协办的"哥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的正式代表50人、列席代表30人,分别来自中国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天津、江苏、江西、河南、台湾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大会共收到论文24篇,有21位代表作了学术发言。  相似文献   

15.
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生态文化书画摄影五人展》于2016年7月16日在北京中国生态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书协副秘书长潘文海、著名诗人书法家吴震启、湖南大学教授蒋力余、书法导报副总编黄俊俭、全国政协委员赵广发、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光明日报摄美部主任雒三桂、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画教授  相似文献   

16.
安政隆 《旅游纵览》2022,(17):169-172
本文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经过文献研究和相关实践调研,发现目前龙泉青瓷文化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如文旅产品竞争力不强、商品创新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等。根据龙泉青瓷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龙泉青瓷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完善产品体系与品质,提升竞争力;二是重视创新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创新营销策略,提升网络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17.
周艺 《风景名胜》2016,(1):142-145
因为朋友一句不经意的话,我们才走进了并不起眼的青瓷酒店.我们决定在这里住下,等到夜深人静时,可以静静感受喧闹中难以觅得的青瓷之声. 恐怕再难有一家酒店像它一样,与青瓷如此惺惺相惜.它因青瓷而生,与青瓷相伴,以青瓷为人所知.龙泉披云青瓷主题酒店位于龙泉青瓷小镇,若不是导游带着,在小镇上里里外外为我们介绍,还并不容易找见它.在小镇上看青瓷,听青瓷,品青瓷,最后住在青瓷酒店里,这才为一场青瓷主题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8.
<正>龙泉青瓷在中国的诸类瓷器品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堪称瓷中之美玉,其釉色之美、造型之精被世人所称道。有鉴于此,历史上龙泉青瓷受到广泛追捧,不但行销国内,而且远输海外,围绕着龙泉青瓷及其外销的过程,也产生了颇多掌故。笔者偶有所获,写于笔下,以博众人一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些陆地遗址以及相关海域的沉船遗址中发现了数量颇多的龙泉青瓷,年代从南宋早期延续到明代中期。龙泉青瓷器在东南亚地区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龙泉青瓷器对该地输出的情况。东南亚地区出土(水)龙泉青瓷器器形有碗、盘、洗、瓶、香炉、罐、梅瓶、高足杯、盆、盒、壶、匜等,其中以碗、盘、罐较为多见,在当地主要的用途为:生活用器、祭器、随葬用器、葬具和陈设器等。龙泉青瓷大量外销东南亚地区,对当地的制瓷手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宋元时期是龙泉窑烧造的高峰,但明代以后的龙泉窑青瓷,历来被看做是强弩之末。通常认为:明代龙泉青瓷胎体厚重,釉层凝厚,与元代作品相比稍逊一筹,与轻盈灵秀的宋代梅子青、粉青瓷相比更有距离。在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下,明代龙泉青瓷部分产品的高超烧造水平几乎被忽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