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用孔雀羽线制作的亲王用吉服袍。以往对此件袍子的研究,只是文字上描述。本文使用现代科学仪器三维视频显微镜,多方位、多角度对其制作材料、工艺进行了显微观察,通过资料分析探讨了孔雀羽线的使用方法和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2.
殷安妮 《收藏家》2013,(3):68-70
广绣是广州地区地方名绣,历史悠久。与潮州地区的潮绣一起构成了具有岭南文化鲜明特征的粤绣。广绣与潮绣的产生和发展同处于岭南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其艺术特点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的不同特色,共同特点是构图设色的鲜艳,针法的丰富多变,题材的广泛和构图的丰满。但是广绣与潮绣也有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刺绣原料的选择上,潮绣的刺绣取材,在色丝以外则有更多的选择,比如:金银线,亮片,绫片、棉花、彩珠、孔雀羽等,从而使绣品更具富丽、华美、立体的特点。潮绣的绣材也决定了它使用的针法,像金银线、亮片、彩珠这类材质,刺绣时多数只  相似文献   

3.
赵丰  袁宣萍 《文博》2009,(6):348-353
彩绘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织物装饰工艺,文献上有记载并有历代出土实物的佐证。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数量最多、技术最完善、图案最丰富的彩绘丝绸属于辽代。从辽代耶律羽之墓出土彩绘丝织品的鉴定和分析来看,辽代丝绸手绘色彩中最常见的为金、银、红、黑和白色等,均为矿物颜料,用毛笔在绢地或绫地上以勾勒着色和线描的手法进行彩绘,特别是在提花纹样的轮廓上作线描是辽代丝绸彩绘的特色。图案风格较丰富,体现了辽代艺术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4.
谈辽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几件瓷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辽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几件瓷器彭善国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的发现,是近年辽考古的又一重大收获①。耶律羽之生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卒于辽会同四年(941年),翌年归葬故里。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金属器、丝织品和陶瓷器是研究辽初物质文化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丝织物,有绫、罗,绸、缎、纱等品种,纱虽列于后,但其生产历史并不是最短的。以各地出土的纺织品实物来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南北有几省出土的丝织物残片中,都有纱织物。如一九七三年河北省藁城县出土的商代丝织物残片中,有绞纱组织的织物,其经纬密度为36×27根/厘米,经线直径为0.3毫米,纬线直径为0.4毫米;辽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文物》1997,(10)
金秋季节,《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次展览遴近的600多件展品,上起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均为近年重大考古发现中的精品,有金银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以及简牍文书、石佛造像、纺织品等。许多器物成组成系列展出,是这次展览的一大特点,如山西侯马晋侯墓地出土的成组玉佩。新疆尼雅遗址出土的一件汉代织锦护膊,上有孔雀、仙鹤、龙、虎等  相似文献   

7.
1988年5月,在市吴家区孔雀村汉代崖墓中出土说唱俑。红陶制作,通高32厘米,额头有三条皱纹,为说笑所生,右手摸头,左手抚肚,胸脯微微凸起,大腹之上还有一凹陷的肚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辽宁法库叶茂台出土辽代丝绸的老化程度,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简称SDS-PAGE)分析辽代丝绸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并依据与现代蚕丝蛋白质组成分子量的对比结果来探讨辽代丝绸的老化特征。SDS-PAGE结果表明辽代丝绸蚕丝蛋白质残留着相对分子量为65kD和56kD两条肽链,而蚕丝蛋白质通常含有的25kD轻链蛋白却并不存在,其丝绸组成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说明辽代丝绸糟朽严重,并经进一步分析认为65kD和56kD两条肽链是蚕丝蛋白质重链(390kD)断裂的产物,而25kD蛋白的消失则推测辽丝绸蛋白非结晶区域肽链或已分解,或已降解为更小分子量的的肽链。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表明由于蚕丝蛋白非结晶区域肽段降解速度明显快于结晶区域,致使埋藏于地下多年的辽代蚕丝蛋白结晶度反而大于现代蚕丝。  相似文献   

9.
在出土的海昏侯墓中,多处出现"羽人"图像,应受当时的社会风俗影响,也和刘贺的际遇与心境相关,同时也和他的价值取向相联。海昏侯墓中之所以多处出现"羽人",首先应该是羽化升仙之意。内棺及马当卢上有"羽人",正是刘贺渴望死后成仙的心理表现。其次,应该是刘贺希望死后解脱,追求自由之心态的表征。第三,除了升仙、灵魂解脱之外,或许还与海昏侯的昌邑情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肖永明 《丝绸之路》2014,(10):33-35
通过与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连枝铜灯对比分析,笔者认为西宁陶家寨M9中出土的铜质羽人为连枝灯顶部构件。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河西地区汉晋时期连枝灯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秀玲 《收藏家》2008,(7):19-24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织业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轩辕帝时“始教民以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繁荣时期就有了编织物。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由最开始的麻、葛织物逐步发展为棉、丝织物。到了明代,纺织业已领先其他行业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纺织业发展规模很大。丝织品种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河南南阳李八庙春秋楚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杰  宋煜辉  韩斝  张海滨  乔保同  高旋 《文物》2012,(4):29-33,1,2,97
2004年,在河南南阳市李八庙发现了一座春秋中晚期墓。此墓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铜器,其中铜礼器有7件,包括鼎、浴缶、甗、盘、匝和盏。铜鼎M1:1上的铭文自称"番子",发掘者推测"番子"并非此墓的主人,应是番国的国君,墓主人是楚国贵族。此鼎可能是番国国君赠予墓主人的礼物,也可能是战利品。番子鼎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番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结合薛氏兄弟致丁宝桢信札中的有关史料,介绍光绪初年中英外交争执这个背景下,丁宝桢在山东所实施的海防战略。  相似文献   

14.
苏小东 《安徽史学》2005,(3):85-103
在甲午海战中,丁汝昌作为中国海军参战部队北洋舰队的统帅,其作用无疑十分重要.但丁汝昌究竟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既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也受到他周围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果全面考察就会发现,战争爆发后,丁汝昌这位并不称职的海军提督,率领着一支实力不强、士气低落和保障不力的舰队,在决策者或盲目或保守的作战指挥下,被动消极地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三次交锋,最终以他本人的自杀和北洋海军残余兵力的投降结束了这场海战乃至整个战争.战争实践表明,仅就海军本身而言,中国当时还没有成长出符合近代化要求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深圳博物馆藏郑公大墓出土蟠螭纹铜鼎入馆前已进行过保护修复处理,但保护修复记录资料缺失。现因年代久远,原保护修复材料老化和保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出现左右两足从原焊接处断裂、脱落,以及多处裂隙等病害,亟待再次保护修复处理,以恢复器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提升展示效果。本工作利用X射线探伤、X射线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该铜鼎的材质组成、制作工艺、早期修复材料、处理方法,以及病害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铜鼎本体材质为铜、锡、铅三元合金;器身遍布补配、焊接修复和随色作旧痕迹,且分布有多条裂隙。补配材料为黄铜片(口沿局部白色补配材料为混杂有钾明矾的石膏,且已酥粉);焊接材料为铅锡料;未发现氯元素。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知该文物的价值、科学评估其保存现状和病害程度,以及对其实施科学有效的再保护修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南为例,揭示了三版《大清一统志》中"原额人丁"的来源以及各地"原额人丁"的建构过程,证明"原额人丁"来源于乾隆《江南通志》中复杂多样的"人丁"记录。"原额人丁"的涵义复杂,定义不一,没有统一的标准,在研究中不假思索地利用这些数字是极其危险的。  相似文献   

17.
从莫友芝<持静斋藏书记要序>、<郘亭日记>和他写给丁日昌的信札等资料来看,莫友芝是丁日昌的藏书目录<持静斋书目>的初撰者.丁日昌随后又对该书目作过修订,同治末年在广东揭阳刊行,今传本都是此版之印本.  相似文献   

18.
早在传说的黄帝与夏禹时期,鼎就被作为重器而地位最尊,具有国祚、国运的象征。郑州商代大方鼎、殷墟商代司母戊大鼎,是这种重器的代表作。郑州方鼎大小两种,小者高81cm,重52kg.大者高87cm,重75kg。司母戊鼎高133cm,重875kg。郑州大圆鼎高77.3cm,重33kg。殷商晚期的铸造技术已发展到很高水平,铸造司母戊鼎这样的重器,是没有太大难题的。然而在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虽比安阳殷墟仅早百多年左右,铜鼎的形制和缺陷,所呈现的技术确实显得原始得多。就同是郑州商代二里岗上层的食品厂同一个窖藏之内两方鼎,在考察铸造技术时发现…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清光绪初年的"丁戊奇荒",是中国近代史中最著名的大祲奇灾。本文通过当时稽查山西省赈务大臣阎敬铭以及山西巡抚曾国荃致丁宝桢的几封信函,为这段历史补充了难能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杭州出土了一批白釉瓷器残片,特别是一些具有定窑风格的白瓷样品引发了众多考古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关注与浓厚兴趣。为探究其制作年代和产地,采用热释光技术和X射线荧光无损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一批杭州出土具有定窑风格的白瓷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这批白釉瓷片样品制作年代约处在北宋末年到南宋早期,胎的化学组成中Al2O3含量较高,最低24.78%,最高达33.06%,具备北方瓷器特点;胎中微量元素Rb、Sr、Zr含量的比例以及钙镁碱釉的特征与河北曲阳定窑极为相似。综合文献及其它人文考证,这批杭州出土的白瓷应该为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产自于河北的定窑瓷器。此分析结果也将为研究宋金贸易及文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