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论文对学界关于日本华侨社会形成时期的既有观点进行梳理,结合社会学和华侨史的研究成果,明晰华侨社会的构成要素,并以此为指标,考辨学界关注的日本华侨社会各个时期。研究认为,日本华侨社会的生成和发展具有断续和更新的特点,其萌芽于两宋时期,形成于日本江户初期,焕新于日本幕末开国时期。江户初期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形成期,在日本华侨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正是历史上各个阶段赴日移民的陆续侨居,为江户时代华侨在长崎汇集埋下了暗线,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人脉网络、精神寄托、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的华侨社会结构,而这样的华侨社会不断更新再造,在日本开国时期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华侨史文库》是《广东华侨史》编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0月、12月,《广东华侨史文库》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批新书,包括《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史》《〈岭东日报·潮嘉新闻〉梅州客家侨乡史料选编》《澳新军团中的华裔军人(1885—1919)》《东亚华侨资本和近代朝鲜:广帮巨商同顺泰号研究》《唐人街·毛岛往事》《日本长崎粤籍华侨史料选辑》六种图书,其中包括专题研究著作、史料选编和国外学者的译著。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史上,日本长崎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长崎人的生活习俗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中国人的古风遗迹,而在长崎各地,又到处都可以看到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遗迹和文物。长崎还是日本华侨的发祥地,世代居住在长崎的华侨就是进行中日交流活动的主角。本文通过对长崎华侨若干史迹的考察,探讨长崎华侨在中日交流史上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4.
由杨昭全、孙玉梅所著的《朝鲜华侨史》一书已问世。作者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为标准,将朝鲜华侨史分为古代(殷末周初至清中期)、近代(1840年——1949年)和现代(1949年以后)三个时期论述,对华侨移居朝鲜的历史、近代朝鲜华侨社会的形成,现代北南朝鲜华侨的概况,以及日本统治朝鲜时期的排华事件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突出了华侨与朝鲜人民融洽相处,促进中朝经济、文化交流和促进朝鲜经济文  相似文献   

5.
一传略旅日华侨麦少彭,原籍广东南海西樵大瀛乡,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2月5日出生。自幼聪明慧敏,有着一般广东人敏锐的经商才能。其父麦梅生和叔父旭初都是日本华侨贸易商。早年麦梅生便东渡日本,在长崎经营杂货海产品,向中国输出稣鱼、海参、琼脂、菇类等海陆产品,然后从中国运入丝绸、陶瓷,以及玻璃器皿等等。不久,横滨、大阪、神户先后设港开埠,他也从长崎来到关西的阪神地区,在大阪的川口和神户的荣町分别开设了信和号商行,生意蒸蒸日上。同时又结识了当时神户商工会议所的陇川共三会长,并成为深交的老朋友。后来弃三的义…  相似文献   

6.
论文依据有关国别或地区华侨史资料和研究成果、口述资料以及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等资料,梳理了抗战期间日本所侵略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此基础上大致统计出中国大陆归侨、日本与朝鲜华侨、东南亚华侨、美国及其它国家和地区华侨所遭受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总体数据。结果显示,战时海外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这显然与该地区华侨人口众多、抗日形势激烈以及日侵后的血腥报复和掠夺有关。此外,受中日交战的影响,华侨在中国大陆和日本、朝鲜也有较大的伤亡和损失。  相似文献   

7.
明王朝建立伊始即厉行海禁,既不许中国海商出海,也不许外国海商来中国贸易,中外物品的交换被严格限制在“朝贡贸易”的范围内。这种海禁政策执行了两个世纪,直到隆庆元年(1567年)才部分解除,私人海外贸易这才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而得到迅速发展。隆庆开放不仅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是划时代的大事,而且在华侨史上也是个具有分水岭性质的重大事件。以前,不少学者隐约地意识到,明后期华侨出国人数有明显增加,但都未能与隆庆开放联系起来。因此,如何正确认识隆庆开放在华侨史上的地位,对整个华侨史研究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隆…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时代(1615—1868年,相当于中国明末清初),长崎是唯一对外开放的门户。中国所有的贸易船都汇集到长崎,也吸引了一批有势力的优秀华人.形成了特殊的华人社会。当时在旅居长崎的华人中,福建人占多数。在唐通事活跃的260多年里,前后有近千人充任各级唐通事,其中出身于福建籍家族的人又占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2013年9月14—16日,由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和《广东华侨史》编委会共同举办的"广东华侨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汕头召开。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张应龙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不仅在国内各地各阶层、而且在海外华侨中也引起了巨大震动和反响,引发了空前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写下了华侨爱国运动史上重要的一页。但迄今为止,在国内有关五四运动的著述中,几乎完全没有涉及到五四运动在海外华侨的反响,在近年出版的几本华侨史专著中,对这一段历史亦鲜有提及。国外学者倒是作过  相似文献   

11.
温广益、蔡仁龙、刘爱华、骆明卿编著,洪丝丝审校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史》,由海洋出版社发行了,应该说,这是华侨史研究的可喜收获。中国是华侨的祖国,在研究华侨史方面,我们理应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然而,建国以来,我们在教学和科学研究只能参考二十、三十年代出版的温雄飞的《南洋华侨通史》、李长傅的《南洋华侨史》和刘继宣、束世澂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以及外国学者编著的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是中国人通过陆路最早抵达并侨居的地方,溯其历史已有数千年。如将当年迁居于朝鲜半岛的祖先称之为华侨的话,那么朝鲜半岛的华侨史应最为悠久。不过,本文只想就近百年来朝鲜半岛(韩国)华侨社会的构成、变迁及特点试作一简述。一韩国华侨社会的历史区分及其特点朝鲜半岛华侨历史大致可如下划分。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以前为第一时期。①此时朝鲜半岛是中国的藩属国,政治上中国是其宗主国,经济上中国是其主要贸易国。华侨最多时超过10万人,除山东外,河北、江苏籍人也不少。当时在都市的华侨多经营小型饮食业,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13.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发表了周正的《评近年来我国华侨史著述中的一种倾向》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其中例三部分提出有些研究海外华文报刊的著述中存在着史实不够准确的问题,并列举了前后矛盾。名称错误、时间混乱等事例。笔者愿就此进一步的讨论。作为华侨史研究一部分的海外华文报刊研究,近年来成果丰硕。1989年以来在我国发表的有关专著和工具书等,笔者见到的共有八本,①涉及报刊在1800种以上。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许多专文和回忆录。这些,向国内读者第一次展示了华侨华人为争取自身出版权利而单路蓝缕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4.
隐元东渡实为兴福、崇福二寺的邀请,因崇福寺大檀越福清人列名邀请名单。长崎华侨华人社会信仰的佛教,属禅宗又兼容海神妈祖、关帝等神灵信仰,这是中国长江以南沿海普遍存在现象在长崎的再现,且与其海洋活动相关。隐元抵长崎弘法,将兴福、崇福等寺原先以妈祖、关帝等神灵信仰为中心的佛寺,转变为以习佛修禅为中心的禅宗丛林,华侨华人在"唐三寺"中信仰妈祖等活动仍然延续。反映了既对长崎华侨华人社会多样性信仰的尊重,也着意华侨华人社会佛教信仰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东南亚学会、华侨史学会于1985年12月1日至5日在泉州召开了省华侨史、华侨、华人问题研究工作的专门会议。出席的有两个学会的主要负  相似文献   

16.
作为日本华侨社会的主要教育设施,华侨学校不仅为华侨子弟的教育做出了贡献,也为整个华侨社会的统合和稳定发展以及中日文化的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华侨学校具有持日本国籍的学生增多、学生总体趋向多元化,毕业生去向以升人日本学校为主流,以民族教育和升学教育为两大教学目标及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观念等特点。但由于华侨学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法律地位,故在学生入学、升学及学校财政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华侨学校教育活动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成立于 1 980年 ,其前身是华侨大学华侨史研究室。 1 986年升格为华侨研究所 ,1 995年改名为华侨华人研究所 ,是直属于学校的科研机构。现任所长为蔡振翔副教授。华侨华人研究所的研究范围颇广 ,涉及到华侨华人的历史、现状、经济、教育、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 ,但是教学与科研的工作重点 ,则一直是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与海外华文教育两个方面。多年以来 ,华侨华人研究所先后讲授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化史专题》、《海外华侨华人史》、《海外华文教育概论》、《侨务政策研究》、《台湾社会研究》等研究生或者本科生课…  相似文献   

18.
《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李长傅先生论文选集》由暨南大学 2 1 1工程“中外关系史与华侨华人研究”项目资助 ,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这是华侨史、中外关系史方面的一部力作 ,值得庆贺 !李长傅先生是老一辈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 ,早年擅长于治华侨史、南洋史地 ,后期主要从事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和一些历史地理古籍整理注释工作。他学术功底深厚 ,不仅懂得英语和日文 ,而且娴熟中外史地和地图学。其学术造诣既广又深 ,特别是在南洋史地和华侨史方面 ,做了大量筚路蓝缕的工作 ,为我国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全书分为四篇 :华…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我国的侨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李春辉、杨生茂主编的长达66万余字的《美洲华侨华人史》即是可喜的收获之一。本书成为海内外第一部系统而全面的美洲华侨华人史。 1981年底,中国华侨历史学会成立之际,廖承志同志曾指示要编写世界各地的华侨史,特别是东南亚华侨史和美洲华侨史。  相似文献   

20.
许金顶 《史学集刊》2012,(3):24-30,98
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不同的区域,华侨与侨乡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状况。基于普通华侨社会生活史的角度,考察了近代旅日闽侨与侨乡的多元联系及其演变形态,认为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普通华侨,与侨乡社会保持了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逐渐成为侨乡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拓展了侨乡社会的外部发展空间,倡导今后运用历史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探寻其联系的不同方式及其影响,以期拓展日本华侨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深化对侨乡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