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北京年鉴>已于近日出版.为纪念<北京年鉴>创刊15周年,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和北京年鉴社于2005年11月29日召开座谈会,邀请当年参与创刊和担任<北京年鉴>主编、副主编的老同志,关心和支持<北京年鉴>工作的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与<北京年鉴>撰稿和编辑工作的同志,共同回顾<北京年鉴>15年走过的历程,构画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西游”向贫困县索取“赞助费” 日前,新《西游记》剧组被曝向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织金县索取280万拍摄赞助费,用于选取织金洞旅游区作为该剧拍摄的外景地之一。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数千网友质疑剧组的行为。导演张纪中接受采访时否认剧组向织金县索要280万元的赞助费用,同时坚称剧组并不是扶贫组织,织金县不拍,还有很多政府热情邀请剧组去拍。  相似文献   

3.
汪谦干 《安徽史学》2006,(4):128-128,95
近日我拜读了曹天生教授点校、整理的<王茂荫集>,颇有感慨.我与曹教授是1990年相识的,那时我们作为研究中共党史的同道,共同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此后,我们又同受徐则浩先生邀请参加<新四军军部在皖南>一书的编写,学术上相互有更多的了解.我知道曹教授过去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在此领域颇有成就,发表过不少论文.但近年的学术视野进一步开阔,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宣纸>、<中国商人>、<19世纪俄国布道团驻北京人员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著>等著作,这次又点校整理<王茂荫集>.从这些书里我发现曹教授有浓重的家乡情结.他是皖南泾县人,所研究的课题大多与皖南有关,或由此延伸.如他以较多精力研究新四军,是因为新四军发展初期集结皖南、军部也在皖南;他研究宣纸,是因为宣纸主要出产皖南,特别是泾县;他研究中国商人,是因为徽商曾独树一帜,影响中国几百年;而王茂荫也是皖南歙县人.  相似文献   

4.
张连生 《文献》2006,(3):97-108
清代著名学者刘宝楠,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著有<论语正义>、<释谷>、<汉石例>、<宝应图经>、<胜朝殉扬录>、<文安堤工录>、<愈愚录>与诗文集<念楼集>等.刘宝楠的前几种著作在学术界影响较大,而他的诗文集,虽然在一些刘氏的传记中作了简单介绍,但大多语焉不详,往往连诗文集的卷数也不知道.<清史稿·刘宝楠传>和<艺文志>只字未提<念楼集>,今人的<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还将<念楼集>的作者写成了刘启瑞.  相似文献   

5.
袁成亮 《百年潮》2006,(11):57-61
<红灯记>、<海港>、<沙家浜>等样板戏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盛行一时,其故事情节多以阶级斗争为主线,而<龙江颂>是个例外.这部以抗旱"让水"为主线、体现共产主义风格的戏一出台,便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6.
陆侃如先生<中古文学系年>将崔驷<大将军临洛观赋>系于永元四年四月初,认为崔驷<西征赋>系<北征颂>之误,值得商榷.通过对这两篇作品的探讨,还可对傅毅卒年、崔驷离开窦宪军幕返乡时间作出相对明确的断定.通过考察影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所收崔驷<四巡颂>中<南巡颂>,可得出崔驷<南巡颂>与班固<南巡颂>的作年相同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推定班固丁忧去官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7.
邵长兴先生,自1988年以辽宁鞍山市志办的任上离休之后,并未莳花抚孙,颐养天年,而是马不卸鞍,立即投入到<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的遴选编著工作之中,此后每年一期.除此之外,先生还主编了<中国志坛群星集>丛书,为志界贤才俊杰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8.
李慈铭(1830-1894),字爱伯,室号越缦堂,世称越缦先生,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为清代同治光绪年间著名学者和诗人.越缦勤于著述,且以日记、诗文久负盛誉.然其家境不丰,平日应酬又多,并无馀赀刊刻著作.据其好友平步青在<掌山西道监察御史督理街道李慈铭传>中所言,李氏生前在友人资助下仅刊行了<湖塘林馆骈文>及<白华绛柎阁诗>二种,馀多仅由未礼堂写定.尤其是李慈铭去世之后,其晚年所成之<杏花香雪斋诗二集>,存亡情况不明,后人或以稿本钞撮,或自<越缦堂日记>辑录,以笔者所知,其版本不下七、八种之多.本文即试图釐清这部诗集的传抄情况,还<杏花香雪斋诗>之原貌.  相似文献   

9.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0.
《钝斋文选》与《南山集》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春萍  石钟扬 《安徽史学》2006,(2):63-67,30
明末清初的方孝标<钝斋文选>,为理清康熙时代最大文字狱<南山集>案的重要文献.清廷以<钝斋文选>中的<滇黔纪闻>为方孝标所定三项罪行,按之<钝斋文选>皆不能成立.康熙皇帝却将错就错铸成<南山集>案.雍正明知此案"中有隐情",在矫枉时故意留条尾巴.既维护了康熙的权威,又显示了自己的恩泽.人们从中也能窥测到某些历史的奥秘.  相似文献   

11.
2009年4月13日,<光明日报>第12版以"解读清华简"的专栏形式刊发了李学勤<周文王遗言>、赵平安<<保训>的性质和结构>二文.4月20日,<光明日报>第12版又刊发了李均明<周文王遗训之中道观>、沈建华<<保训>所见王亥史迹传说>二文.6月11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办的<社会科学报>第6版刊发了李学勤、刘国忠<清华简:先秦历史悬疑有待揭开>及黄怀信<"周文王遗言":<保训>>二文.<文物>2009年第6期刊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保训>释文>及李学勤<论清华简<保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卢弘 《百年潮》2005,(7):65-66
2005年2月25日《解放军报》5版头条,发表了《电影<英雄儿女>的幕后珍闻》一文,这其实是中央电视台《电影传奇》中一集的内容,同一篇文章已在《中国电视报》发表过。这篇文章中关于王成喊“向我开炮”的原型问题,写到了我,《电影传奇》剧组为此曾  相似文献   

13.
余嘉锡(1883-1955)所著<四库提要辨证>,是辨证<四库全书总目>的第一部杰出学术专著.然而,有关<四库提要辨证>的研究还比较少见,尤其是对<四库提要辨证>的考据方法,更是少有论及.像胡楚生<(四库提要补正)与(四库提要辨证)>[1],旨在揭示二书异同.廖瑶<余嘉锡及其(四库提要辨证)>[7],则从考辨<提要>之得失、<四库提要辨证>之形成、<四库提要辨证>之思想方法三方面对<四库提要辨证>及余嘉锡的思想方法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龚育之 《百年潮》2002,(11):52-57
推荐给<理论动态>的是哪篇材料? 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三日<致胡耀邦>,是推荐一个材料给胡耀邦,请他领导的<理论动态>刊登的.编者注释,指为韩树英<"一分为二"是普遍现象>,刊登在<理论动态>一九七八年七月十五日那一期上.但是,韩在<炎黄春秋>去年第三期上发表过一篇回忆,说,写这样一篇文章的意图是胡耀邦在党校的秘书转达给韩的,写出后经胡耀邦亲自修改,七月十二日还批示了意见.这都不可能是七月十三日乔木推荐以后的事.而乔木也没有必要向胡耀邦推荐一篇胡耀邦自己组织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杨晓霭 《文献》2003,(1):74-86
刘次庄,字中叟(忠叟),生卒年未详.主要活动在宋神宗、哲宗时期.其所编<乐府集>,从宋人著作如阮阅<诗话总龟>等书的征引及周必大校订<文苑英华>的使用情况看,在当时颇有影响.但因散佚较早,未受重视.且宋人公私目录还著录有刘次庄<古乐府序解>、<乐府序解>、<乐府题解>和<乐府解题>,颇显混乱.它们与<乐府集>关系如何,是否同一种书?今依所搜集到的材料加以考证辨析,力图为研究乐府文学、宋代文学提供些文献的方便.  相似文献   

16.
<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七部史书,皆有<选举志>,对于研究我国从隋朝以后确立的科举制度以及相应的学校教育、选官制度等,参考价值颇高.笔者做<七史选举志校注>,均以中华书局整理本为底本,并参考今人诸多成果,受益匪浅,但也发现中华整理本存在标点与校勘方面的一些问题,特列出商斠,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7.
纪德君 《文献》2007,(2):117-122
明代末叶,历史演义小说中出现了五部以上古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分别为<列国前编十二朝传>、<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和<开辟衍绎>.  相似文献   

18.
娄悦 《百年潮》2006,(3):76-78
开列剧目和演员姓名的戏单,很早就有了.清代李渔<比目鱼·巧会>里有"戏单在此,请老爷点戏"的文字;<红楼梦>第十一回写有:"凤姐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可以说,戏单有着悠远的历史,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许绢惠 《敦煌学辑刊》2007,73(4):137-153
<金刚经>信仰在中国由来已久,自五世纪鸠摩罗什在中土翻译以后,该经的思想便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本文将以敦煌莫高窟为区域范围探讨<金刚经>信仰世俗化的过程.敦煌莫高窟有关<金刚经>的部分,除了大量的写经外,尚有十七铺金刚经变、<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本文则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经文>及<持诵金刚经灵验功德记>为讨论重心.  相似文献   

20.
论及清代<易>学,今人多仅关注其钩沉整理汉<易>之功,以至于对清代<易>学的认识有失片面.其实,清吴派学者对汉<易>多钩稽之业,而皖派学者对汉<易>则多所辨驳之功.吴派和皖派学者都以探求经籍本义为归.吴派学者因汉儒去古未远,因而致力于汉<易>的钩沉,以求古之途径而求是;皖派学者则认识到汉<易>亦非尽得<周易>之本义,因而信其所当信,疑其所可疑,以考据之途径而求是.皖派释经方法至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而益精.本文通过梳理王引之<经义述闻>中对虞翻<易>注的辨驳,从一个侧面探究皖派学者解<易>特色,冀对清代<易>学有更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