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在烟台地区,曾先后三次见到出土的窖藏齐明刀,数量从数十枚到数百枚不等,现就我们在观察整理中的体会谈点认识。(一)齐明刀的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凤阳县李二庄乡濠光村西100m处,第三濠河桥的东岸,挖土修坡时,从砂石层下发现一团锈结古钱。破开成块状,钱身锈色深绿,有少量白色的石灰质。经清理,计103枚,其中乾元重宝52枚,早期开元通宝41枚,西汉五铢8枚,东汉五铢1枚,另一枚就是本文所述这枚开元通宝异品钱。  相似文献   

3.
正战国燕、齐之地流通一种刀币,因其面文为"明",学界多称为燕明刀、齐明刀。学者们在使用齐明刀概念时,内涵上是有区别的。本文采用吴良宝先生的意见,把除早期燕明刀以外的所有"明"字方折的刀币皆视为齐明刀。其中尖首束腰、背文为"莒冶某"的齐明刀应是乐毅伐齐期间莒、即墨两地的齐人所铸。而形制上与尖首刀币、燕弧折明刀相近,铸造时间早于乐毅伐齐的齐明刀铸造者是谁还难以断定,还是由齐人铸造的可能性比较大~①。而燕明刀、齐明刀铸造时间谁早谁晚,据目前资料还难以断定。  相似文献   

4.
1984年山东省莱州市总工会在院内搞基建时,距地表约1米左右深处发现大量窖藏铜钱。钱多锈结呈绿色与靛青兰色。共计重量250余公斤。清理中有不少钱已锈残,钱文无法辨认。字迹较为清晰的有51754枚,简述如下: 秦汉半两6枚;两汉五铢69枚;新莽货泉11枚,大泉52枚;唐、五代开元通宝楷、隶书体4065枚,篆书体17枚;唐乾元重宝202枚;五代时期通正元宝1枚(图一);光天元宝2枚(图二);乾德元宝1枚(图三);咸康元宝1枚(图四);唐国通宝  相似文献   

5.
中山国灵寿故城附近最近零星发现有所谓“直刀”币①,对于探索有关问题很有帮助。现简要报道如下:1.2005年10月初,在灵寿县古城村(灵寿故城东约6华里)发现罐装钱币,内装刀币21枚,多残断。我们见到完整的9枚,通长在142—147mm之间,多为15—16g,有3枚重13—13.5g。绿锈。正面柄部均有1条线,背部平素。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下贯通。背弧。刃部有郭(图一、图二,插二下)。详细数据见下列表格。2.2002年,在灵寿县冈北村南(灵寿故城北约2华里)发现刀币2枚(可能出自墓葬)。绿锈。一枚刃部稍残,未见郭线,柄部正面1条线,背面平素,脊背郭线与柄部郭线上…  相似文献   

6.
山东临淄发现与桥梁币共出的魏布陈旭1994年6月,笔者在齐国故都临淄一农民处得二枚魏国布币梁半尚二百当。这是同一批桥梁币一起出土的,出土时多锈结成块,桥梁币大部分已残,仅有少数较完整(见拓片)。两枚魏布与三枚已残的桥梁币锈结在一起(插一;图下)。其中...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3月左右,在户部山文化市场见到一个河南永城玩钱的设摊卖钱,在半两钱册里有一枚"两甾"。这枚"两甾",生坑,绿锈,有外廓,外缘铸痕未打磨,背平素,钱径31毫米,穿径7.1毫米,厚1.4毫米,重8.2克。(见图1),另附两枚秦半两,灯笼半两直径31.7毫米(图2)。另一枚秦半两直径32.1毫米(图3),锈色相似。"两甾",是战国时秦钱,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即甾,锱省。说文,锱,六铢也,则两锱为十二铢,亦即半两也。"卫月  相似文献   

8.
吉林扶余出土辽统和元宝郑新城1991年10月,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区风华粮库挖地基时距地表1米发现一处钱币窖藏,钱币装在一个灰陶瓮里,出土时已破碎。钱币大部分锈结,并有麻绳穿痕,共重150公斤,约34500枚。其中发现一枚辽代早期钱币统和元宝小平钱。统和...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省莱州市总工会在院内搞基建时,距地表约一米左右深处发现大量窖藏铜钱。(当时钱已被工人挖出,部分铜钱被工人和围观群众拿走,余者被博物馆收回。)钱多锈结呈绿色与靛青兰色,共计重量二百五十余公斤。从八四年出土经过认真清理于去年年底基本整理完毕。清理中有不少钱已锈残,钱文无法辨认。字迹较为清晰的有五万一千七百五十四枚,简述如下: 秦汉半两六枚;西汉五铢六十九枚;新莽货泉十一枚、大泉五十二枚;唐、五代开元通宝楷、隶书体四千零六十五枚,篆书体十七枚;唐乾元重宝二百零二枚;五代时期通正元宝一枚;光天元宝二枚;乾德元宝一枚;咸康元宝一枚;唐国通宝五十二枚;周元通宝十一枚;北宋宋元通宝一百五十四枚;太平通宝二百三十三枚;淳化元宝五百一十七枚;至道元宝楷书三百四十七枚,行书六百九十八枚;咸平元宝一千一百零二枚;景德元宝一千一百八十二枚;祥符元宝一千六百三十九枚;祥符通宝八百一十四枚;天禧通宝一千三百一十一枚;天圣元宝楷书一千五百三十四枚,篆书一千一百四十六枚,辽重熙通宝一枚;北宋明道元宝楷书一百四十八枚、篆书一百五十三枚;景祐元宝楷书四百九十六枚,篆书三百二十三枚;皇宋通宝楷书二千九百四十一枚,篆书二千三百零七枚;庆历重宝二十二枚;至和元宝楷书三百三十六枚,篆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泉友王君从上海国际拍卖公司喜得十六国时古钱“凉造新泉”壹枚。该钱钱清晰,篆书,对读,“泉”字中笔不断,素背;面背均有内外郭,穿郭整齐;钱背穿左上角有一处硬绿锈,通体生坑红绿锈,品相极佳。经测得直径20.6、穿6.1、厚14毫米,重2克。  相似文献   

11.
金正隆元宝文字秀美,肉好明净,铸造精工,可称中国古代钱币之精华。1988年4月笔者从西峰市什社乡一农民手中得正隆元宝49枚,据其讲十余天前他在自家院内挖土时,于地面1米深处见一小灰陶罐,内装古钱,别无它物。最近我们对这批钱币进行了整理,报告如下: 这批钱的锈色除个别较重外余均较轻,锈为绿色,少数钱面有朱砂色。这批钱品种单一,数量不多。其中有两枚出头正隆。  相似文献   

12.
满城、迁西出土的明刀、尖首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满城出土的明刀 1998年秋,河北满城柳佐镇出土了一批明刀币。据了解,是一砖瓦厂取土时推土机推出的,估计数量有六、七百枚。出土时刀币锈结成团,由于取土工人对其不甚了解,遂用改锥将其强行撬开,因此,完好者甚少,并且随即散失。经调查,只见有30多枚,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21枚,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征集到8枚。我们随即对其中的17枚作了仔细的分辨、测量,并用X-荧光(XRF)分析法(下文尖首刀亦同)作了合金成分的分析。所得数据见表1。 满城出土的这批明刀,大小、形制基本一致,当属同一类型;弧背,凹…  相似文献   

13.
钱伯泉 《新疆钱币》2001,(3):6-7,F003
今年年初,我购得一枚突骑施铜钱,此钱直径26mm,穿径5mm,厚约2mm,重4.6g(含锈)。正面文字深峻清晰,笔画比常见的突骑施铜钱要瘦削圆润。背面满为硬锈,从锈面较浅和碰掉硬锈的底面看,有缘有廓,但无常见突骑施钱背的族徽或部落标记。数年前,我也曾收藏一枚铜钱,直径26mm,穿径5ram,较薄,厚度仅1mm,重2.2g。正面有缘有廓,钱文围成一圈,虽然不甚清晰,但从字形和轮廓看,既非回鹘文,也非阿拉伯文和察合台文。  相似文献   

14.
西安西南郊的鱼化寨北石桥,西汉初属京兆尹长安县,武帝时圈在上林苑范围内。1974年4月至1975年6月,在这里的旧(氵皂)河河床发现西汉马蹄金四枚和麟趾金二枚。这些金币集中在几米的范围内,距今地面深约10米,可能是古代就沉没在河道内的。出土时金币外锈结着两厘米多厚坚实的黑土,看不出是黄金,因此有一枚竟被弃置  相似文献   

15.
朋友偶得一些新出土的古钱,因知吾有收藏之爱好。慨然相赠。这些钱币锈结成棒状,钱穿内缗绳尚存,腐蚀较轻,锈色灿然.用手就能将其一一分离。清理后共得小平35枚,有唐朝开元、北宋咸平、祥符、天圣、嘉祜、元祜、元丰、熙宁、皇宋、圣宋和政和;大钱6枚,崇宁通宝和重宝。从出土情况看,应属典型的宋代中原窖藏。  相似文献   

16.
最近收集到一枚大定通宝铜钱(见图),据称出自山西。生坑锈色,钱体外包着厚厚一层褐色硬锈,很象铁锈,有些地方还形成小硬“瘤”,硬度远远超过“硬绿”铜锈,遮盖了大部分字迹,已看不清钱文。由于未看重此钱,所以轻率地采用了火烧去锈的方法,经清理除锈后发现品相相当好。铜色微红。但已经面目皆非,古意全无,成了一枚“新钱”。  相似文献   

17.
笔者几年前从牧羊老人者处得一件四枚连体战国半两,据说,是从一个坚硬的泥块里取出,该钱当时可能似嵌在泥范里。这四枚大半两连作一体,面、背包浆与锈色融为一体,局部有枣红锈,钱文极为高挺,隐起文,最高处突出钱面3毫米,每枚钱径36毫米,总重98克(封三下)。内蒙古鄂托克旗发现战国连体半两@王吉祥  相似文献   

18.
西安西郊同坑出土11枚半两钱.经清理,这11枚半两钱锈色一致,钱径均在31毫米左右,总重29克,平均枚重8.1克,合秦制十二铢。 该批半两钱轻重不一.图1至图4钱较为厚重,文字高凸有早期战国半两钱特征。尤其是图1钱,重达13.5克,盒范所铸,小圆穿。盒范钱即泉友俗称的“饼半两”钱.属早期战国铸币。半两钱蜕演于环钱,因此圆形小穿是早期秦铸货币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03年金秋时节,笔者自乌鲁木齐市获得100余枚准噶尔普尔。这些普尔的锈色全都呈青绿色.并带有薄薄的锈粉和土黄色尘土,显属同一坑口所出。普尔文字打制深峻,部分边沿的余铜高高突起,象是来不及打磨就投放到了市场,有些看上去几乎未曾流通。经清理分拣,在这100枚普尔中,仅一枚是噶尔丹策零普尔。普尔的大小比较均匀,经称重.100枚的总重量为759g,平均每枚重7.59g。  相似文献   

20.
盛兆董 《新疆钱币》2002,(1):59-59,F003
笔者收集到一枚稀见的小天罡银币,币重1.12g,直径11~13mm;银质、锈色、文字风格以及文饰均属典型的阿古柏天罡。仅回历纪年颇有趣味,一眼看去,竟为回历129“/即公元1880年(见封三),请教了诸多资深的泉友,看法不一,但均认为,此币决非臆造赝品,揣摸数月,看法有四,故出此拙文以求泉友们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