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剑 《丝绸之路》2009,(20):58-61
古代建筑是重要的文物之一,也是了解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对珍贵的古建筑要予以合理的保护和保养,修缮工作也是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存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在保护古建筑本体的同时,解决好古建筑原来的建筑形制、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并在保护修缮过程中全面深入地认知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3.
李方岚先生是河北从事古建筑修缮事业的元老,在河北物界颇为知名,他是河北省从事古代建筑保护与修缮工作的第一位工程师。数十年来,他竭心尽力,献身于古建筑保护与修缮事业,在古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河北许许多多的古代建筑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李方岚先生,河南南阳人,1914年出生,1992年12月因病去世。他早年在家乡求学,1932年毕业于河南南阳高级师范学校。同年,由同乡介绍到山东参加了济南古迹研究会,从此开始了他倾注毕生而不悔的物和古代建筑保护事业。1934年他进入中国营造学社——我国名的古代建筑学研究团体学习深浩.中围营浩学料县中  相似文献   

4.
新城开善寺大雄宝殿修缮原则及工程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新城开善寺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2001~2004年,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大雄宝殿实施了整体修缮工程。本文介绍了工程的修缮原则及具体做法,并就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古建筑修缮过程中的数字化记录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文章分析研究了数字化记录在大悲殿古建筑修缮中的应用,探讨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记录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价值,以期为以后的古建筑修缮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庞俊 《风景名胜》2020,(3):0315-0315
园林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不仅是古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形式,而且通过这些园林古建筑,能够实现对古时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内容的了解。本文针对园林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进行分析,在具体修缮保护措施落实时,必须要遵循适度性以及原真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实现对这些园林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建筑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领域中,勘测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勘测而取得的资料是珍贵的依据材料,古建筑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修缮工程设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部分)科学记录档案的建立与健全,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都有赖于勘测工作的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及支持,有关文物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曾多次组织专业工作者,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对不少古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测,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存大量的砖石结构古建筑急需修缮保护,但文物行业目前还没有关于古建筑修缮质量控制的一套完整标准体系和规范。鉴于当前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发展水平,本文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的特点,就现有相关其它行业规范在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中的材料、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针对砖石结构古建筑修缮的特性提出问题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紧密结合北京历代帝王庙保护维修工程的实践,谈论了在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各项原则及规定的具体做法;阐明了我国古建筑在建筑形式、结构特点、材料技术、构造做法、损毁规律及维修方法等方面与西方古建筑的诸多区别,揭示了我国古建筑保护修缮的特殊规律。明确提出对西方国家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应当认真学习,但对他们的具体做法绝不可原样照搬。作者主张紧密结合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逐步确立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修缮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并在这个体系的指导下做好我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彩画清洗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众多的古代建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那精美绝伦的油饰彩画,它既保护了建筑构件免受风吹日晒,又在美化装饰的基础上表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艺术水平,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特点,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建筑中的彩画已到了“耄耋之年”,怎样使这些彩画重放光彩是古建修缮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对此,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先后在永福寺、端王园寝的修缮工程中,对有保存价值的旧彩画采取了化学清洗法进行了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它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尤其是古建筑是我们伟大祖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象征。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古代建筑的保护与开发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古建筑保护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古建筑保护的原因、策略及健全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分析古建筑保护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2.
赵勇龙 《风景名胜》2021,(1):0294-0294,0297
古建筑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而随着岁月的流失,古建筑文物也将面临着材质风化、变形等风险,因此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就需要基于古建筑文物的特点做好管理以及修缮工作规划,以此更好地提升古建筑文物的还原性。为此,本文对古建筑文物修缮工程的定义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其特点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结合其施工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同时结合 PDCA 循环管理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4 E”目标管理模式,探讨了在保护和修缮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代砖砌体建筑由于材料劣化、环境影响,材料特性及力学性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伤,为了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结合古建筑材料获取原始且必要的数据,系统总结了古砖、传统灰浆的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简要归纳了古砖、传统灰浆和古砖砌体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对比分析了单砖和砌体抗压强度的差异以及古建筑砌体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古砌体如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古砌体材料及结构的损伤机理等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或建议,可为砖石古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京博物院主体建筑老大殿,是中国近代建筑中唯一采用现代结构形式的仿辽代建筑。近年,南京博物院采用整体顶升、隔震加固等先进技术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不仅有效增强了其抗震水平,还扩大了建筑的空间面积、提升了空间使用功能、丰富了展示内容和方式,为优秀古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也为优秀古建筑的保护利用与博物馆馆舍建设及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积累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回顾我国的古建筑维修,是从修缮走向维修。修缮实际是指以传统方法补修阙漏,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形式完整。也就是当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者遭受损失时,使其恢复基本的安全形态。这一时期的修复,按照历史的惯性进行,大家并无专门的准则。很多古代的木结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都曾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修缮。对这类的修缮,主持者多是熟悉和了解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师或者工程师,也有一些是匠师。  相似文献   

16.
普陀宗乘之庙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是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单项工程,通过对该庙古建筑及基址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修缮,排除了古建筑的安全隐患,使普陀宗乘之庙得到了科学有效保护,保存、延续了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柏柯  纪娟  于群力 《文博》2011,(4):90-93
崇庆寺地藏殿建筑、泥塑均因年久失修而病害累累,急需进行现状整修。但是在古建修缮过程中,如何在整修墙体、屋面的同时不对殿内泥塑,尤其是附着在拟修缮墙壁上的悬塑造成破坏影响,一直是古建维修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山西崇庆寺地藏殿古建筑的修缮,介绍了一种兼顾泥塑文物本体临时保护和古建墙体修缮的方法:在泥塑及墙体结构稳定性调查的基础上,对泥塑实施预防护性保护及稳固措施,再对泥塑所在墙体进行托换,最终在确保泥塑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古建墙体的修缮。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受岁月侵蚀残损,或年代久远资料影像遗失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古建筑修缮保护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下可复原、能完善、尺寸准、工法恰当等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研究运营的需求。而BIM技术结合三维扫描,则能够将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建模、原样再现,具有准确记录、VR交互、原味传承等优势。文章分析当前古建筑维保修缮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求,提出通过三维扫描、无人机倾斜摄影、高精度正射影像绘图技术,以BIM建筑信息模型为载体,结合GDL程序设计,建立参数化构件族,精细化古建筑数字模型,以及3D打印模型,为古建筑维保修缮提供沉浸式虚拟交互系统,构件节点细节、工部做法,为古建筑的修缮与保护提供直观、三维、准确、可交互的高效数字化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郭亚伟 《风景名胜》2021,(1):0263-0263,0265
古建筑在四季变化中,饱受着风霜雨雪的洗礼,依旧昂首屹立,中国一些古代建筑向人们传递着历史岁月文化信息,更是我国重要的历史见证,它彰显着中华古建筑文化的传承精神,而作为现代人必须要重视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在时代的发展下,信息化测绘技术横空出世,通过对古建筑的精准测量,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测量数据。因此,本文基于信息化测绘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究,结合当前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应用加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试论唐至明代官式建筑发展的脉络及其与地方传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后,在国家的文物保护政策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方针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的文物考古部门、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共同进行了长期的普查。调查、勘探、发掘、修缮等工作,发现了一大批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的重要古代建筑物和建筑遗址,并从中选出由国家和省市地县分级保护的项目。其中分四批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由国家保护的就有326项,由地方保护的要比这数字多若干倍。50年来发现的大量古建筑,使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建筑发展的进程和其中所含蕴的历史、文化、科技信息的价值。由于它们分布的地域广泛,时代基本连续,更使我们有可能在研究其具体的特点和成就的同时,开始从时代和地域两方面的联系上去更深入全面地探索古代建筑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