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0月,我们在羌塘沿着青藏公路前行,不远处青藏铁路逶迤伸向远方。放眼望去,铁路与这片土地浑然天成,仿佛自古就生长在这里一样。[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这里数十万平方公里没有人烟,没有树木,是人类生命的禁区。而正是这被称为"无人区"的地方,却养育和保护了青藏高原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虽然由于气候变化和其他原因,这里已不再是它们最佳的生存环境,但毕竟这里是它们生生不息得以生存的家园。1993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1年6月10日,西藏官方新闻发布,西藏自治区藏羚羊数量已增至15万只。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收到新华社摄影记者唐召明的新作《走遍藏北无人区》。这是一本记录羌塘变迁的大书,是一本不同寻常的记者足迹,值得阅读,值得收藏。位于西藏北部的羌塘,又称藏北无人区,是西藏人烟最少,历史上发展缓慢的“最不发达地区”,  相似文献   

4.
正打开地图,在搜索栏里输入"那曲双湖县",我才知道它竟然距离那曲镇还有500多公里。这里地处藏北高原西北,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平均海拔4800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县。这里,历史上因人迹罕至,曾被称为"无人区",再往北走就是可可西里了,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这里,几乎与珠峰同纬度,有唐古拉山、昆仑山,还有除南极、北极以外的世界上第三大冰川一普若岗  相似文献   

5.
万里藏北,冰雪之乡,山神之地。 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神秘的世界。 藏语把这里叫做“羌塘”——“北方辽阔的草原”。 “世界屋脊”的屋脊,“地球第三极”的腹地,祖国西部深处遥远而又遥远的广袤地平线。 这里是格萨尔大王扬鞭跃马、纵横驰骋的地方;这里是雄鹰展翅高飞的地方;这里也是大雁徘徊落脚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旺堆 《中国西藏》2003,(3):53-55
西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致使多年来,进出藏交通不便,这严重地阻碍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发展西藏交通事业,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青藏公路是西藏“三纵两横”公路骨架网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大动脉。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公路修到我的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这是对青藏公路的赞美,更是对参加西藏建设人们的颂扬。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沧海桑田、天地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实现了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双重跨越,到处欣欣向荣、满目勃勃生机。当彩旗飘扬、万众欢腾,举行庆典的人们向宏伟的布达拉宫汇聚时,群山环抱的古城拉萨深深怀念那些为西藏建设做出贡献的英雄们。“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就是众多的建设者之一。1953年春天,当西藏军民吃粮告急时,是…  相似文献   

8.
赵莉 《丝绸之路》2008,(1):45-48
如果想真正了解西藏,仅去布达拉宫是不够的。如果说在布达拉宫看到是西藏的文明和恢弘,那么,山南则是西藏历史和文化的发祥地,因为这里产生了西藏的三个“第一”;第一个村庄、第一座宫殿、第一位藏王。但当地人说,还应该加上两个“第一”,那就是第一片农田和第一座神殿。山南是藏民最早的诞生地,喝了清冽的甘泉,我才知道,这也是西藏的第一口泉。这里还有第一个创作藏戏的村庄,有着第一位藏王的坟墓,还有第一座保存喇嘛遗体的灵骨宝塔……算来算去,这里的“第一”有十几个,所以,将其称之为“藏族文化的摇篮”,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9.
世界的羌塘     
《世界遗产》2013,(1):42-43
羌塘高海拔和寒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能够承载的大型生物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人类不涉足的前提下,自然界会通过自然选择的法则,淘汰掉那些不适合羌塘的生物,留下那些坚韧不拔、适宜在这片荒原生存的生命。但当人类开始频繁地闯入这片无人区,在这片土地上大规  相似文献   

10.
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怀抱之中,有一片45万平方公里的高原大牧场,整整占了西藏1 20万平方公里面积的三分之一。粗犷独特的藏北风貌和无垠的高原牧场,以及众多的野生动物,组成了这片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神奇迷人的羌塘。每年一度的赛马节已成为这里最隆重的民族传统节庆。青藏、黑昌、黑阿公路在此相汇,使这里成为藏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11.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历来披着一层神秘面纱。然而在这块谜一般的高原上还有一片更神奇的土地这就是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高原无人区。这里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猛兽出没,连勇敢的旅行家和探险者都望而生畏。日前记者随一批探险爱好者闯入这里,在这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动物园”里度过了充满趣味和刺激的9个昼夜。冰川湖泊和草原孕育了世界上最 大的“天然动物园” 羌塘高原无人区地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部(著名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只是它的一部分)。北部为东昆仑山脉博卡雷克塔格山,与柴达木盆地相隔;南以…  相似文献   

12.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在数万建设者们的艰苦劳作中向拉萨不断地延伸。看到这雄伟的工程,再看看伴随着铁路伸延的青藏公路,我们不由得怀念起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兰州军区原后勤部政委慕生忠老将军,回想起他在世时为我们讲述的当年修建公路时那惊天动地的壮举。运200万斤粮“,牺牲”了4000峰骆驼,他感到西藏必须要有公路1953年的春天,西藏军民吃粮告急。当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西藏上层中少数分子在外国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视高山大川、交通闭塞为王牌,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饿绝困死。三万进藏部队的处境十分困难,粮食…  相似文献   

13.
羌塘高海拔和寒冷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这里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能够承载的大型生物的数量是有限的。在人类不涉足的前提下,自然界会通过自然选择的法则,淘汰掉那些不适合羌塘的生物,留下那些坚韧不拔、适宜在这片荒原生存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美国是“汽车轮子”上的国度,毫无疑问,中国也在迎来这样一个时代。西藏更以人均保有汽车量列全国前茅的姿态独领潮头一时。有一种说法是:“在西藏什么都不十亡,只有汽车最忙。”从“信达廓落”——神话中的木轮马车,到徒步传统,“山羊背土”,马帮驮运,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新藏公路,汽车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行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刘晓琳 《民俗研究》2001,(3):202-204
“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那就是青藏高原”,伴随着这悠远浑厚的歌声,我们来到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开始了神秘的西藏之旅。这里既不想介绍布达拉宫千年留存的宏伟建筑,也不去探讨大昭寺里日夜不灭的酥油灯火和长跪藏民,也不去谈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仅从一个普通旅游者的视线,来了解西藏,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了解当代藏民的平凡生活。  相似文献   

16.
西藏雪灾救援纪实□张小平厄尔尼诺”造访西藏“白色风暴”肆虐羌塘997年9月,横扫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降临世界屋脊,加之西藏高原西部低压槽及南支槽的影响,使得唐古拉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北坡提前降雪。到去年12月中旬,已出现40余次不同程度的降雪过程,其...  相似文献   

17.
《西藏人文地理》2007,(2):156-156
1月30日上午.武警交通部队一支队最后一批机械化车辆缓缓驶离西藏羊八井。至此,西藏第一高等级公路--青藏公路羊八井至拉萨段改建工程全面通车。这将大大促进西藏旅游资源和羊八井地热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西端之间,有一片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好一派人间仙境。很久以前,藏族的先民便来此定居。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但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很多藏族文化的遗存。这里人把山口称作“拉”,把湖称作“措”;这里有吟唱《格萨尔》的艺人;这里的居民,仍然保留着喝酥油茶、吃糌粑的习惯;这里的人民把雍仲作为自己的民族符号……这里是一片世外桃源,人们称它为“小西藏”。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藏历水羊年,在西藏有朝拜纳木错圣湖之习俗。我们有幸前往纳木错,目睹了无数信徒转湖的盛况。 6月11日晨,我们一行六人,乘丰田车从拉萨出发沿青藏公路北上。不久便进入辽阔的羌塘草原。车子经过当雄县后驶入娜根拉山谷,越过挪根拉山口便隐约可见纳木错。此次活动的大本营是三面临湖的扎西多波且岛。虽然我们提前两天到了这里,岛上还是搭满了帐篷,煞是热闹。我们在一家帐篷旅馆里安顿后,我不顾疲劳迫不及待地来到神往已久的纳木错湖畔。晴天丽日下,纳木错圣湖在伟岸挺拔,银装素裹的念青唐拉神山之衬托下,碧绿的湖水仿佛是天造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藏》2004,(5):2-7
1954年12月25日,全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同时通车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翻开了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川 、青藏公路胜利通车,是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壮举,川藏公路东自四川成都,跨怒江,攀横断;青藏公路北起青海西宁,渡通天,越昆仑,两路平均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交会西藏首府拉萨。修建川,青藏公路,历时五载,3000多名筑路人捐躯两路,1万多名建设者立功受奖。 值此两路通车50周年之际,记者书面采访了西藏自治区交通厅厅长加措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