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叶昌炽是“晚清四大日记”之一《缘督庐日记》的作者,因此只要是对晚清民国这段时间感兴趣的读者,对他都不算陌生。况且,除了日记之外,叶昌炽还有两部大名鼎鼎的著作传世,一是开藏书研究新风的《藏书纪事诗》,另一则是金石学的集大成之作《语石》。但或许就是因为这三部著作太过知名,叶昌炽别的著作反而隐而不显,这一点,从他的诗文集长期未曾有完全的整理本问世上,便可看出。事实上,叶昌炽生前并没有将其全部诗文集及身写定,章钰《奇觚庼诗集序》中说叶昌炽:“诗  相似文献   

2.
将《全宋词》、《全宋诗》、《全宋文》三书进行对读研究,发现并归纳出七个方面的疏失:作家名号误;作家官名误;作家籍贯和地名误;作家生卒年限误;皇帝年号误;引用作家出处误;作品题目和内容误。然后对"七误"进行多方面的考证,确定其正确的形式,从而做好三书的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3.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纂次古今文人生卒年寿之可考者,为《疑年绿》四卷。其后赓续之作纷出,姜亮夫先生尝撰《六续疑年录》,后经扩充,增补修订,易名曰《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其书后出,蒐罗最富,查检甚便,为学者治史必不可少之书。惟历代人物,来如繁星,其偶有违失,固不害为名山盛业;订讹补阙,正后学者之责也。本文专就其书清人生卒年岁有疑误者,辨正是非,凡举正五十五事。  相似文献   

4.
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献学家,其目录版本学、金石学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掩盖了他的经学研究成就。文章以《缘督庐日记》中关于《诗经》研究的记录为例,用文献学理论,归纳总结出叶昌炽经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及对今人经学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作者发现《金华市志》、《金华县志》、《金华县续志》、《永康县志》四志中有不少讹误,诸如陈亮交游圈内人物生卒年的错误,唐仲友居然享年82岁,且1人竟有4个年龄;应孟明的年龄则延长了24岁;章服的生卒年却是空白。经过考证,对唐仲友、应孟明、章服的生卒年进行纠错补正。  相似文献   

6.
陈代文人陆瑜生卒年无传。本文通过对《梁书》、《陈书》所载相关史料的梳理与考辨,认为陆瑜生年不早于梁大同六年,卒年为陈太建七年至八年间,其享年至多为三十七,《陈书》载其享年"四十四"有误。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清民初的金石学名家,叶昌炽早期的金石学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主要是受到潘祖荫的影响和帮助.潘祖荫不仅使叶昌炽有机会目睹其丰厚的藏品,更是与叶昌炽一同赏析、考释诸多著名的拓片,包括著名的《好太王碑》、宋拓《夏承碑》《崔敦礼碑》《李卫公碑》《姜遐断碑》等等,因此在这段时间叶昌炽对金石学的兴趣大增,学问也增益不少.  相似文献   

8.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是当代《左传》研究的扛鼎之作,是学者研读《左传》的重要参考。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引文亦存在不少疏误,而其中尤以引书之误为多。文章通过对“杨注”引文的仔细研读,发现其引书之误有76例,并将其归纳为六大类:书名误;作者误;引书简称误;混淆同作者著作误;因简称相同而混淆作者之误;其他等。对“杨注”疏误之处进行勘误及考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杨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任晓炜 《收藏家》2013,(6):60-62
《缘督庐日记》载,光绪十四年(1888年)年二月十七日,叶昌炽离开广州返回苏州居住,恰遇藏书家黄再同①在苏州省亲。黄再同与缪荃孙同年,叶昌炽称其为师,说他有名士气②,评价极高。叶昌炽应其访聘,离开苏州转赴北京,在黄家勘书编目,授课其子。③黄再同为叶氏遍示家中藏品,叶氏尤为关注其中翁方纲的旧藏(图1a-c):  相似文献   

10.
德州田氏是清代山左诗坛的重要家族诗群。由于资料缺失,现行工具书中关于田氏诗群中的张氏、田霢、田肇丽、田同之等众多成员的生卒年等重要信息缺误,本文依据《安德田氏家谱》、《蒙斋年谱》、《德州乡土志》等文献,一一考证补齐并简要述其行略,以有益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明清史籍关于明太祖早期发家史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存在至正十三年和至正十四年两大叙述系统。前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实录》,后者主要依据于《明太祖文集》。经过考辨,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张廷玉《明史》最终采纳的是至正十三年叙述意见,而舍弃了至正十四年叙述意见,从而造成了《明史.太祖纪》在至正十三年、十四年史事记载上存在不少失考之处,点校本亦未作出校勘案语。由此一例,亦可提醒研究者在从事元末明初历史研究时务必首先仔细辨别史料的真伪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广西发现了“田州土知府印”和“镇安府土知府印”。本文考证此二印的颁发者为吴三桂政权,并考查了颁发时间及受职者,进而指出二印见证“三藩之乱”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八十年代以来对中晚唐诗人张祜生平研究的基础上,就其本贯、卒年、投魏博的时间、第三次入京与离京的时间以及其定居丹阳的时间五个问题,进行考辨,提出新的观点和说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南康州建置诸说的考辨,就南康州之名的由来以及南康州的建置时间进行了新的论证。认为唐初武德年间,析端溪县置州,之所以名南康州,其一是因为唐代以前岭南地区极有可能建置过康州,其二是相对于武德元年所置西康州而言。南康州建置时间当为武德四年(621)。  相似文献   

15.
周代,猃狁部族是其西北部的重要威胁,周室和猃狁的战争贯穿于西周始终.四十二年逨鼎记载了宣王末年周朝与猃狁的一次战争,本文通过对其中的"井"、"历豃"、"弓谷"等地名的考证,得知这次战事发生的地点应在陇东,关中平原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李观是中唐时期古文家,以文驰声,知名当世。本文对李观的家世、生平作了粗略的考证,并对部分作品进行了系年,以便更深入的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背景。  相似文献   

17.
汉代律章句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章句学是以自然章句为基础,确定某些律条的分合独立,从而构成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单位——"章",与之同时,是进行文字方面的断句,然后是为疏通律文所作的注说。律章句的出现与律令文本的特质相关。特殊字例及符号标识,对理解律令文本的分章断句及含义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中对汉律章句的记载及出土简牍中的律令条文来认识汉律章句的特点,可以看出某些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内蒙古长城资源调查队在调查乌兰察布一呼和浩特段明长城大边时发现一处石刻,刻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主要记述了兴筑石刻附近长城的时间、修筑者、所修长城的起止位置及长度等,为研究这段明长城的修筑史提供了一份价值极高的文字资料。同时,明代洪武年间北边防御体系的建立与这段长城关系密切,长城与沿边卫所共同构成了点线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永乐时期,明朝调整了北边防御战略,北边防线南撤,这段长城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9.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敏 《史学月刊》2003,(9):32-36
对《二年律令》中《户律》、《赐律》、《秩律》、《置后律》及《收律》等的制作年代进行考证,证明《二年律令》中的诸律并非制作于同一时期,从而为正确运用《二年律令》提供了可供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20.
江陵张家山247号墓出土《二年律令》竹简中《具律》的发现对厘清失传已久的《具律》流变极有帮助。尤其是《具律》的筒明确记载了汉初肉刑的刑等及科罚,解决了帝时期废“斩右趾”肉刑为死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