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案体”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编年体、纪传体等史学体裁一样,“学案体”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传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清儒学案》、《百年学案》等学案体史籍,不仅展现了一个阶段儒家人物的思想特点,勾勒出学术流派的发展脉络、传承关系及学术宗旨,而且反映了该时段学术的整体面貌,具有学术总结的性质。因此,学案体著作对儒学文献尤其是理学文献的保存,对当代及后世的文献编纂所具有的总结、借鉴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等领域的价值亦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7,(3)
金兆蕃是编纂《清儒学案》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学界对其关注较少,故而其参与《学案》编纂的具体情形仍模糊不清。国图所藏《清儒学案》稿本中有金兆蕃致曹秉章信札一通,是反映金兆蕃参与《学案》编纂的重要史料。通过考释此通信札,并结合相关史料,可以厘清金兆蕃参与《学案》编纂的具体情形,亦能澄清金兆蕃因南归而退出《学案》编纂之说的讹误。  相似文献   

3.
《明儒学案》是一部"学案"体的学术史专著,以阳明学说为主系统总结和记述有明一代学术思想发展及其流派,在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百年来,《明儒学案》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近年来,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华学系的朱鸿林教授用史源学的方法,致力于"重建文本",主持"重建明代儒学研究之文本基础——《明儒学案》新点校本研纂",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本刊就此访了朱鸿林教授。  相似文献   

4.
论《宋元学案》的编纂、体例特点和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学案》是一部比较全面地综合了宋元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思想资料,并以学案体的形式加以编纂的学术史专著。其规模之庞大、材料之翔实、体例之严整,均超迈前此的学术史著作。因此,有必要从学术史编纂学的角度,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体例特点和历史地位等问题加以研讨。一、《宋元学案》的编纂《宋元学案》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也非成书于一时。它系由黄宗羲始纂修于清康熙十五至三十四年间(1676—1695年),后经其子百家、私淑全祖望续修,又经同郡王梓材、冯云濠校定整理,才成为百卷定本的。从宗羲草创此书至最后编定刊刻出版,历时近两个世纪。《宋元学案》初无定名,称法不一:或称《宋儒学案》,或称《宋元儒学案》,或以《宋儒学案》和《元儒学案》分称。直至道光年间,王梓材、冯云濠校定此书时,鉴于全祖望“所定《序录》,自宋及元,合为百卷”,才合称《宋元学案》。尽管《宋元学案》非出自宗羲一人之手,然而其草创之功,自不可没。他为本书发凡起  相似文献   

5.
<正>《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学者不断对此注解。清儒为之注解的著述达300余部,涉及《尚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广、学术之精,为历代研究之精要。民国以来治《尚书》的学者承继清儒治学的途径,不断评介清儒尚书学成就,涌现出大量研究著述,现把1911年以来学界对清儒《尚书》著述研究略述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是正。  相似文献   

6.
<正>陈祖武先生1943年10月生于贵州贵阳,祖籍湖南茶陵。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陈先生治学专攻清代学术史,代表著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代学林举隅》等。同时,先生又十分注重历史的贯通性研究,所著《中国学案史》一书上起先秦,下迄民国,开辟了中国学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在陈先生看来,创新是历史学的生命,但这种创新一定要以坚实  相似文献   

7.
自南宋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问世以来,以理学家为传主、以道统传承为历史线索而编纂的学案之作,在明代以前,曾一度付诸阙如。但是,与学案有着思想联系的学术史之作仍然没有中断。元代官修的《宋史·道学传》就是与学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术史之作。如果说,元代是宋明理学发展链条中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那末,从学案史的角度来看,它则是学案由发端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宋史·道学传》就是反映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作。其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与元代理学的特点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明儒学案》是一部学案体裁的学术史著作。在黄宗羲的所有著作中,这部书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明儒学案》全书62卷,列17个学案,透过宋明理学发展的流变,总结明代的理学,展现出理学发展的趋向。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体现。《明儒学案》体现的治学精神,对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开风气的意义。一、学要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黄宗羲在《明儒学案》贯彻的治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是:学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明儒学案序》开篇说: 盈天地间皆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穷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后之学者,错会前贤之意,以为此理悬空于天地万物之间,吾从而穷之,不几于义外乎?此处一差,则万殊不能归一。夫苟功夫著到,不离此心,则万殊总为一致。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也。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剿其成说,以衡量古今,稍有异同,即诋之为离经畔道,时风众势,不免为黄芽白苇之归耳。夫道犹海也,江、淮、河、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编纂学漫长的演进过程中,除了编年、纪传、纪事本末诸史书体裁外,学案体史籍也是其中重要的编纂形式.陈祖武先生所著<中国学案史>(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就是对这一史书体裁发潜阐幽、提要钩玄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李久昌 《文博》2007,(5):11-15
一、我国古代史籍有关市起源的记载市是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说文》云:"市,买卖所也。"《太平御览》卷引此句时,原文作:"市,买卖之所也。"《管子·之一九一  相似文献   

11.
林存阳 《清史研究》2002,(1):100-101
在清代学术发展史上,廷堪是一位颇有影响的礼学家。但他的生年问题,自其去世之后,便执说不一,长期未得定论。关于 廷堪的生年,历来有二说: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享年五十五岁,此说以阮元为代表,《清史列传》、钱穆、王文锦、张寿安等承之;另一说认为 廷堪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享年五十三岁,此说以朱锦琮、戴大昌、张其锦为代表,《清史稿》、《清代朴学大师列传》、《清儒学案》等承之。按:此两说皆云 廷堪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六月初二日丑时,不同之处在于其生年是乾隆二十年(1755)还是乾隆二十二年(175…  相似文献   

12.
《宋元学案》纂修拾遗陈祖武清人修《宋元学案》,自康熙间黄宗羲发凡起例,其子百家承其未竟而续事纂辑,直至乾隆初全祖望重加编订,厘为百卷,迄于道光中再经王梓材、冯云濠整理刊行,成书历时近一百五十年。以往,论者于黄宗羲的创辟之功多所表彰,而相形之下,对黄百...  相似文献   

13.
明代智旭以佛學思想闡釋《周易》,將《周易》引入佛教心性論一途,援佛入《易》,以《易》攝佛,儒釋匯通,《訟卦》尤具代表性,構建起了《論語》"內自訟"與《訟卦》融會貫通的橋樑。《師卦》的解釋傳統體現了王弼重事理、程頤重治統、清儒重考據的特徵,《周禮》關於"大師之禮"和"大田之禮"的記載及出土簡帛本《周易》,提供了從軍禮解讀《師卦》的新視角。唐代孔穎達對《謙卦》開創性闡釋以及唐宋諸儒對"裒多益寡"的改定和訓解,反映了唐宋更替期關於"公平"觀念的轉變,可作爲考察唐前大儒和宋代大儒思想分野的重要參照。  相似文献   

14.
清儒关于《古文尚书》的争论大体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一为"真伪",一为"废立"。现代的研究者站在"文献学"或"史学"的立场,需要关心者只涉及"真伪"问题。但对清代的儒者而言,"真伪"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古文尚书》在儒学系统中的价值,因为在这个考据层面之上,还牵涉一层义理的问题。清儒大体公认《古文》虽伪却义理纯美,因此应当如何在考据与义理两边取舍——或以"伪"而废,或以"正"而立,成为他们长期争论的一个难题。"义理"基本已经淡出现代学术的关怀,惟其如此,如果能够将现代"史学"或"文献学"的回溯逻辑暂搁一旁,转而深入清儒因"义理"而来的关于《古文》"废立"的困境,那么通过这场伪《书》废立的争论所折射出的清代汉学(考据学)的思想史意义,也许就不再是其作为现代学术的源头活水,反而是它与现代学术之间的巨大断裂了。  相似文献   

15.
说《周易》的变通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从本期起,特辟“读书会”专栏。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二十七部书,尽先加以论述,分期发表。这二十七部书是《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记》、《汉书》、《后汉书》、《兰国志》、《续汉志》、《五代史志》、《史通》、《通典》、《资治通鉴》、《通志》、《文献通考》、《明夷待访录》、《读通鉴论》、《日知录》、《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文史通义》。希望在1988年度第四期基本完成,欢迎投稿,长短不拘、文体不拘,但希望写出心得,不要重复陈词,不要作材料的简单综合。  相似文献   

16.
正王瑞来在《赵抃〈御试官日记〉考释——兼论北宋殿试制度的演变》中注意到赵抃《御试官日记》在研究殿试制度时有重要价值,并从赵抃《御试官日记》第一手史料出发,旁征博引,考释出该《日记》的可靠性,补充了现存史籍中有关殿试制度的记载之阙。但王先生也考述出:"《宋史·选举志》‘御书院’当为‘御药院’之误。"1也就是说,王先生认为此处涉及殿试事务的是"御药院",而不是"御书院"。果真《宋史·选举志》中《亲试进士条制》的"御书院"是"御药院"之误  相似文献   

17.
正华林甫教授主编的《清儒地理考据研究》于2015年由齐鲁书社出版,该书共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卷,分别由各自领域内的专家协力完成。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这既是一部关涉清儒地理考据的考证学著作,又是一部带有总结清代地理学史意味的学术史专著。作者阐释清儒的地理考据,意在通过清代考证学自身的发展理路来探寻清儒如何为沿革地理学发展奠定基础的,进而与今人的相关研究展开对话。作者既非简要地梳理清儒考据,又非粗略地分析清代地理学的发展,而是  相似文献   

18.
宋代学术史著作的出现,是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又是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论述理学发展为内容的学术史,是从史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理学的变化,作了总结。适应这种总结的需要,这些著作体现出考辨学术源流的治学精神,在编纂形式上又有其精心的编排。明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的学案体学术史著作,可以说是宋代学术史著作的进一步发展。一、《伊洛渊源录》、《道命录》对学术源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李伟 《神州》2012,(8):20-20
朱彭寿(1869年生,卒年不详)别名小汀,又号述叟,寿鑫斋主人,浙江海盐人。生于官宦门第,十五岁入学,二十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后曾任职于典礼院直学士、练兵处文案委员等,从此一点看朱氏可谓一生仕途坦荡、官运亨通;又总纂《清儒学案》,著有《国朝人物考略》(32卷)、《皇清记事五表》(32卷)、《古今人生日考》(12卷)、《三国生卒年表》(2卷)、《述庵诗草》(6卷)、《古近缄范》(8卷)、《寿鑫斋丛记》(6种).亦可谓学识匪浅、著述等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列举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典藏中华传统史籍"二十四史"之线装版本的情况,并且指出这些版本主要来自中国内地;本文还专节研讨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典藏之明代手抄本《史记》的产生与流传情况,以及它在文献、版本及书法等学术领域的重要价值。由此显示,新加坡诸图书馆的汉文史籍书藏不仅为数众多,而且质量上乘,表明那里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积淀宝地。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曾经属于个人的史籍,其辗转过程必然与其曾经的主人之命运息息相关,寻觅史籍背后的史迹,就能勾画成一幅长卷的学人负笈奔波图,从而生动地反映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