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维·伍德沃德主编的《地图学史》第3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学史》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地图的定义、发展模式、转型模式、社会背景、科学性、社会功能,以及地图在当时欧洲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地区对南欧、德意志地区、低地国家、法国、英格兰、爱尔兰、苏格兰、斯堪的纳维亚、东-中欧、俄罗斯等地的地图学史进行了叙述。该卷所展现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地图学面貌,对比同时代的中国明清时期地图学状况,可以发现地图所呈现的地理知识的形成与层次、地图绘制与使用的群体和制图技术发展的不同步性等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芝加哥大学出版的多卷本《地图学史》为中心,从大区域、长时段的角度总结了东亚、伊斯兰世界和南亚传统地图学的特色。认为非西方地图学传统的断裂与连续,既是一个事实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随着西方科学地图学成为主流,非西方地图学传统发生了断裂,但后者并非一夜之间消失于世,而是在多个方面表现出与现代社会的联结。多卷本《地图学史》为中国地图学史研究带来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地图学史》第1卷《史前、古代、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的地图学史》中,丛书主编J. B.哈利和戴维·伍德沃德对地图提出了新的定义,不仅拓宽了“地图”的范围,而且拓展了“地图学史”研究的领域,从而为这套丛书的撰写奠定了基础,进而影响了世界地图学史的研究趋势。如果将这一定义以及定义背后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古代地图研究的话,那么同样将会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并最终从根本上改变研究的面貌。不仅如此,本卷结合人类学、考古学和认知论的理论与方法,对地图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认知,且确定了一定数量的史前地图;而对于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和地中海地区的地图,则基于对存世地图的全面搜集,以及与文本材料和历史背景的结合,尽可能复原了这一时期不同区域地图的种类和绘制特点,破除了一些长期存在的常识性错误。上述这些具体的研究方法、学术视角与相关结论,同样非常值得中国学者借鉴,这样,不仅会对一些老问题得出新的认知,而且将会真正使得古地图成为一种“新史料”,最终古地图和地图学史的研究对象将不再仅仅是古地图本身。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代地图与地图学史的研究,在单幅地图、地图谱系以及地图学史的书写方面都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在历史学研究正在变革的今天,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以及地图学史的书写也开始随之变化,研究视角和方法日益多元。今后,应当在进一步对古地图进行整理、编目的基础上,从更为多元的视角重写中国地图学史,并借鉴史学其他领域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深入发掘古地图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明代叶盛《水东日记》一书在现在并不罕见。其书卷一七《广舆疆里图》一则记载了元僧清浚所绘制的一幅全国地图。此则史料对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极有裨益,却甚少引起研究者注意。原文为:  相似文献   

6.
对唐代贾耽的地理(地图)著述的名目进行辨析,分析了"关中陇右及山南九州等图"、《九州图》、《海内华夷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别录与通录的区别。指出《九州图》、《海内华夷图》是贾耽国图撰修总体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总称。并从地图学传统、方志学传统入手,探讨了贾耽地理(地图)著述的性质,对其中的地图学成绩进行了重新评价,进而从"近意就实,依稀像真"分析了贾耽地图学的滞后性,指出"古墨今朱"应只是文字注记的区别,并非通过图形绘制表达古今地理要素的差异,由此审视了中国古代地图史上图形绘制与文字注记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有关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地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的绘在木板上的地图,时间为战国末年,比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绘在帛上的地图尚早数十年甚至百年。图的内容相当丰富,制图水平也是出色的,为中国地图学史再添光彩。  相似文献   

8.
论马王堆出土《地形图》之九嶷山图及其技术传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基础上,运用现代地图技术进行比较研究,探讨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形图》中九嶷山地形图之精确性。进而,基于对道教《五岳真形图》的地图学研究,证明《地形图》之九嶷山图所代表的制图技术,乃在《五岳真形图》中得到了继承,尽管古代的地形图技术在这种秘传的道符经书中受到了神学泡沫的淹没。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垣城厢图》是新近公开的一种近代城市地图,也是迄今有关杭州的最为详细的城市古旧地图。该图测绘之精确、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地图史上亦属罕见,因此成为城市史地研究不可多得的珍贵地图资料。本文在详细考察地物表现与测绘技术、成图年代、绘制者与刊印者等有关该图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尝试从历史地图学的角度,对该图在杭州与我国近代城市地图史上的定位及其在城市历史形态学上的研究价值予以初步的探讨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实验教学是《旅游地图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借助制图软件完成专业设计。《旅游地图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旅游地图的点、线、面三种地图要素分别进行专题教学与训练,重点结合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需要以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导向教学等方法,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训练掌握旅游地图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1.
康熙《皇舆全图》的测绘,是我国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地图学跨进了一个崭新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2.
幽思与胜览是两宋时代地图学中的两个重要思想脉络。在思想感情与意识形态之外,它们对当时地图学发展的影响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促进了政府测绘边疆地图的同时,激发了私人对边地的探险旅行和地图测绘活动;各类"天下"舆图的绘制,在文化和空间上塑造了王朝整体地域形象;推动了历史地图和州郡类区域地理图的不断发展。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则是,在强烈的思想感情驱使下,石碑作为一种特殊的材质成为宋代地图绘制的重要载体,推动了地图绘制形式的发展。与幽思相比,胜览更多地体现了宋代地图学发展中的乐观因素,推动了八景图意象的兴起和山岳地图的流行,在中国地图学中开出一朵灿烂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的地图分支。  相似文献   

13.
图画地图在中国古代占据重要地位,即便是在16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近代测图技术逐步传入中国的三百余年里,这一局面也未发生明显改变。这就使“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缘何能够长期流行”成为中国地图学史和测绘史必须回答的问题。地图作为空间认知的重要工具和外化形式,其具体形态与人类的空间认知方式以及与之匹配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图画地图的流行既是由古人“视场”式地理空间认知方式决定的,也与中国人对宇宙自然空间、政治文化空间、精神记忆空间等多维度空间的认知表达紧密关联。需要以跨学科的方法、多元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图画地图在学术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美国汉学家司马富在他所著《图绘中华,经纬天下》一书中,以中华外部的“他者”视角,着重考察宋代以来“天下图”的流变及其文化意涵,由此揭示中古以来我国地图创作中所反映的传统天道论与地理观念、政治制度与世界观等诸多特征及演变规律。作者在书中主要运用的中西比较地图学分析方法及其所倡导的广义“文化地图学”理念,对我国历史地图学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孝聪著《欧洲收藏部分中文古地图叙录》钮仲勋自80年代以来,流散在国外的中文古地图虽日益受到国内研究地图学史学者的关注,但有关介绍仍限于少数国家收藏的部分地图,有所研究的只是个别地图。因此,很有必要对流散在国外的中文古地图做一番调查整理,编辑一份较全...  相似文献   

16.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85年第,1期上发表了刘建国、徐铁城《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初探》一文(以下简称刘徐文),介绍了镇江博物馆所藏的明代绢本南京(部分)府县地图,并作了考证。其中对《徐州图》的研究似尚有诸多问题需作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8.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参与《西安市地图集》“古都演变图组”的实际工作经验立论,初步探讨了地图学领域的专题地图-城市历史地图编制的意义、特点和方法,并侧重于典型城市内容设计与处理的方式,指出这一工作对当代城市建设和城市历史地理研究都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赵静 《文博》2004,(5):56-59
《禹迹图》在中国地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它在传世的石刻地图中的绘制年代最早,更在于它有相当高的数学精度,是现存最早的画方地图。《禹迹图》客观的反映了宋代的地图制作水平,是中外古地图中难得的珍品,历来西方学者对它赞誉有加。目前对此图的研究又出现另一种认识,葛瑞母·汉卡克在其《上帝的指纹》一书中提到"一幅雕刻在石碑上,绘于1137年的中国地图呈现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