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体系中,文物建筑的价值认知是文物建筑灾害易损性、文物建筑灾害损失评估和文物建筑灾害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文物建筑价值认知现状,介绍了一些常用价值评估方法;借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文物建筑价值评估数学模型以及各指标求法。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促进文物建筑防灾减灾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述与中国文物建筑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认真进行文物价值的评估,理解价值中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的关系,注意抓住评估对象的特色,是指导文物建筑保护和使用的关键环节;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是保存文物古迹的必要手段,为贯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需要对方案和技术进行权衡;传统营造技艺只能通过具有一定规模和复杂程度的工程实践来传承。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热湿环境特征,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环境温湿度监测系统对建筑空间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监测,分析建筑空间温湿度时空变化规律,评估建筑热湿环境特征,探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建筑对外界环境温湿度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和隔离作用,建筑内部热湿环境对文物保存不利,主要体现在相对湿度高、波动大,湿度调控将是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关键。建筑热湿环境为壁画酥碱和霉斑病害主要成因,同时促进了编竹夹泥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发生。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对四川地区明代编竹夹泥墙木结构古建筑热湿环境特征的认识,而且为该建筑壁画病害和墙体结构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政策,使得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成为保护学界关注的话题。实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可持续性,要注意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前两者更为重要,但也要逐步将经济效益纳入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考虑范畴。文物利用必须以确保文物安全为前提,以清晰的产权机制为基础,引入更多技术手段,科学规划、合理评估、规范管理;以经济学视野来研究分析,用经济技术手段来提出解决思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建筑遗产活化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所收藏的文物中,由于临展需要,文物经常会在文博机构之间流动。在文物借出、运输、点交、布展、现场展览、撤展等环节中,确保文物安全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文物借展工作的底线。相关单位和人员在文物借展工作中,首先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执行。其次,应建立健全文物安全与保护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工作流程,从而确保文物安全。其中,临展中文物出借工作的考察、现场评估、合同的谈判与签署、文物借展操作流程、现场文物展览安全等是确保文物安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以某文物建筑为背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其平移保护方案、工程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施工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通过对整个移位过程进行了全程实时监控,确保了移位过程的可靠和安全。该建筑的成功平移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了新的选择,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郭静 《东方收藏》2023,(1):110-112
文物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可以兴产业、促消费、促投资,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一极。文物建筑在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中延续生命、重焕生机,让城市焕发新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能。本文以青岛德国建筑——水师饭店旧址为例,探讨文物建筑在修缮和利用中重焕生机,让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新时代作用,使文物保护利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8.
文物建筑是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价值载体,文物建筑监测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相比其他类型的遗产要素,文物建筑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揭示这种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对其实施科学监测工作的前提。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为契机,借助CGB技术,故宫博物院试图解决干预中文物建筑的监测难题:利用GIS来管理建筑组群层面的信息,利用BIM来管理建筑单体层面的信息,从而完整记录此次养心殿大修的干预信息,为今后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提供方便。同时,探索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可推广的监测方案,致力于建构故宫文物建筑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价值的认知和评估是各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基础,也是编制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名人故居类文物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历史遗产,对其进行价值分析更是讲好历史故事、彰显文化内涵的前提。青岛市部分名人故居的研究案例表明,分别从名人视角(历史成就、突出贡献、社会影响等)和建筑视角(历史特征、风貌特色、科学布局等)对名人故居进行价值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探索名人故居价值内涵的路径方法。而展示思路上兼顾名人价值导向和建筑价值导向,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名人故居现状,指导文化的展示与建筑的修缮,为文物的保护和活化利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城市更新进程中,文物活化利用是地区文化及发展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如何赋予文物建筑新的生命力成为活跃在公众视野的热门话题。以上海天后宫复建修缮及活化利用为例,从文、商、旅融合协同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文物建筑修缮方式、利用途径、经验总结的梳理与分析,探讨城市文物保护性利用创新实践的可行性。在有效保护文物建筑的同时,将文物建筑打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增强文物建筑与社会公众的联结,从而使文物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机融入城市更新发展规划中。  相似文献   

11.
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在我国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系统性研究和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了重大进步。近年来,上海博物馆在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通过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的流程,降低文物风险,保障文物安全。本文以上海博物馆的两个临时展览为例,从环境信息统计分析、湿度阈值设定与调控策略选择、材料环境安全性评估、展柜密封性能要求等方面阐述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实践和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嵩岳寺塔的塔体结构特点及环境状况,研究制定了防护方案,精心组织设计施工,做到既保证古塔、周围文物和游人的防雷安全,又避免造成对环境风貌的影响及对塔体的损伤,为高层文物建筑的雷电防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北京二环路东北隅,终年热闹非凡的雍和宫对面,有条静谧的小街叫国子监街。当街一通古色古香的彩绘牌楼是它独特的标志。街的东段为元明清三代的国学和文庙,初创干1953年的首都博物馆,就坐落在孔庙中。孔子庙斜对面的街道西南方,有一排别致的仿古建筑,“北京中润文物鉴定中心”的标牌,不很起眼地挂在西侧的一个小门旁。这是目前全国第一个经文物主管部门、工商部门批准的,对外公开进行文物鉴定,并且为司法裁判提供文物和当代艺术品价值评估的机构。这也是一家股份制的民营企业,而最大的控股方正是首都博物馆。当然,鉴定中心的经营是自己的一摊子,所聘鉴定专家则全部是卓有声望的瓷器、书画、玉器等文玩鉴定专家。与一般博物馆和文物主管部门内设的文物鉴定机构不同,北京中润文物鉴定中  相似文献   

14.
文物影响评估是指对任何计划、行动或项目对文物产生的潜在影响加以评估的分析过程。文物影响评估具有价值核心性、跨专业性、预判性等特点。应按照"价值"-"要素"-"影响"-"措施"的程序,以文物价值为核心的逻辑关系,逐步深入的理解、评估、判定相关工程对文物的影响。文物影响评估系统性预测项目实施的结果,对文物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判断,并提供减缓措施等解决方案,辅助对相关涉建项目进行决策,确保文物在发展建设活动中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预防性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在国内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大多数实践集中在对"明星"文物的保护,即对高保护级别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世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评估、监测和检测等。相比之下,对数量极其庞大的省市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却少之又少,特别是以区域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为对象的"预防性维护"目前依然是空白。北京大兴、昌平及房山等地区的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实践显示,从基层的直接需求出发,以"文物健康体检"为形式,运用数字技术、开发云数据库作为记录、分析工具,建立工作指标,可探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推广性强的区域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筛查的预防性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物建筑作为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是多种历史信息的载体。秦安兴国寺建筑群始建于元代,其主体建筑般若殿明显地保留了元代建筑所独有的特征——斜梁构件,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元代建筑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精细化测绘前,针对布达拉宫建筑的特殊性,根据文物保护的具体需求,发现了布达拉宫所有的未知空间,解决了布达拉宫建筑形态长期认识不完整的问题,获取了具有文物保护特点的精细化测绘成果。通过精细化测绘建立的布达拉宫三维模型,可应用于布达拉宫文物保护综合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布达拉宫保护管理工作的可视化,而且精细化的数据为文物建筑的保存状态评估、结构分析和监测工作的自动化统计分析创造可能,同时可提供建筑结构监测等相对独立专业系统平台的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可视化环境,为布达拉宫文物预防性保护及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叶,文物建筑保护科学的成立以及此后三十多年中学科体系的逐步完善,最终使人们树立了关于文物建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即是,文物建筑的主要价值在于它携带着从诞生及整个存在过程中所获得的历史信息,也就是说,在于它是历史的实物见证。确认了这一点,必然的推论是:文物建筑的命根化、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文物建筑勘察的目的是掌握现状文物的真实状态和危险程度,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为此,探讨了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的特点和内涵,结合实际案例,归纳总结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四个基本特点:在强调文物真实性的同时,要求勘察内容的完备性和详实性;强调病害机理分析与病害成因的数值仿真验证;关注文物本体的抗震性能研究;强调以最小的干预获取最真实的情况。阐述论证了建立文物防灾减灾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点明了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和防患于未然的防灾减灾体系相联系,作为该体系下的技术支撑而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物建筑遗存众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整个社会对文物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力度,不但逐渐增加修缮经费的投入,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及管理办法,来规范和约束文物建筑保护过程中各方参与主体的行为,使我国的文物建筑保护工程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科学化的道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文物等法规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领域里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