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领官是元代中央、地方官府主要属官的统称。其制发端于金代,形成于元代。金代首领官分布于尚书省、枢密院及其派出机构行尚书省、行枢密院等官署,但这些机构的都事等吏职则不属于首领官。首领官系“首领吏员”之义,产生于官吏界限模糊、吏员地位提升的背景之下。“首领官”称谓的出现不晚于金代中期,但至金末才具有制度化趋势。金代首领官的设置大抵局限于中央机构,未及地方官府。元代首领官制度的确立以忽必烈称帝、推行汉法为背景,继承了金代首领官职位,同时受金朝吏制和大蒙古国汗廷必阇赤及地方幕僚制度之影响,都事等升为官职,都目等吏职亦同其一道称为首领官。由此,元代形成了系统的首领官制度。首领官制度对宋代以降的中央及地方僚属系统进行了全面改造,改变了传统四等官制的外在形式及内部运作形态。  相似文献   

2.
西藏萨迦寺发现的元代纸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9)
1959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萨迦寺发现两张元代纸币,一为"中统元宝交钞",一为"至元通行宝钞"。这一发现,对我们研究元代钞法,尤其是研究元代西藏地方和中央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元初承金、宋后期之弊,币制紊乱。金、宋的"交子"、"会子"仍在使用,币值不一,地区之间彼此阻隔,不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元世祖开始推行钞法,统一货币。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印造中统元宝交钞,  相似文献   

3.
中统元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汗位,为取得汉人支持,效仿汉制建立政权。在建立中书省后,忽必烈又建立了六部体系。但是,忽必烈并非一开始就直接采用六部体系,而是创造性地建立左、右三部体系,后又在至元元年、五年、九年数度析分为"吏礼、户、兵刑、工"四部体系,直到至元十三年统一全国后,六部体系方才确定。史料虽对元初的六部设置有所记载,但彼此之间互有矛盾,其变化时间、变化过程、变化原因多语焉不详,甚至与蒙元初期一度因战争需要而临时设立的"行六部"存在混淆,需要考辨明晰。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现象,聚焦于蒙古窝阔台汗八年画境十道时的分道状况与中统元年十路宣抚司的辖境问题,探讨了十道的具体变迁情况及其给蒙元北部中国地区区划所带来的影响。本文认为,金元之际出现的一系列十道划分现象,与该时期诸转运司路的划分紧密相关。这种类似于财政型性质的十道区划体系,非常明显地反映出金元之际北部中国地区的一种跨高层级辖区的演变图景。元初十道体系渐趋式微,其崩解的过程则正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有元一代所谓腹里地区的历史形成过程;据此,我们还可进一步窥知元代腹里地区内部区划的生成概况。  相似文献   

5.
正史载中统二年(1261)九月"丙寅,诏以粘合南合行中兴府中书省"~((1))。胡小鹏、~((2))李治安~((3))据此记载,以及元初行省宣慰司例不并置、中统四年已有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之事,推断中统二年至三年或四年间为元代西夏中兴行省首次设立时间。中统四年已有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史源应为《经世大典·站赤二》中统四年七月一日"札付制府及西夏中兴等路宣抚司施行讫"~((4)),然此处"中统"四年为"至元"四年之误。  相似文献   

6.
<正> 《文物》1986年第2期所载《河北易县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介绍了易县博物馆于1984年3月发现的一方元代翰林待制李谦所撰张弘范墓志。张弘范字仲畴,涿州定兴县河内里人,出身将门,为元蔡国公张柔第九子。元世祖中统初年(1260年),授御用局总管,后因军功屡迁。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深得元世祖的青睐。张弘范一生戎马,是元王朝灭亡南宋的一员悍将。至元十七年(1280年),因瘴疠疫发而殁,年43岁。迫封淮阳王,谥献武。  相似文献   

7.
北票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有几件元代铜权,现择其中6件铜权介绍如下。 1.“中统元年”权。权为实心铸铁。铸造规整,梯形环状钮,球形体,喇叭形底座,其上有四周突起弦纹。权通高9.8,底径4.4厘米,重725克。权身正面刻有楷书阴文“中统元年”四字,背刻“官”字(图一:1)。“中统元年”铭即指1260年,铭文“官”字或可以说明该权为“官”铸,是由官府统一铸制的。  相似文献   

8.
古钱     
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印造中统元宝交钞,有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五百、一贯、二贯文共九等;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又造至元通行宝钞,自五文至二贯文凡十一等。1965年陕西咸阳发现的元钞中有中统钞两件,其一长26.4、宽18.2厘米,面额"壹贯文省",另一长24.4、宽16.9厘米,面额"伍百文";至元钞一  相似文献   

9.
元代御路上发现的宫廷文物赤城县博物馆宪宗五年(1255年),元帝蒙哥的弟弟忽必烈奉命以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之北)作为蕃邸.经营宫室。拓疆辟壤,功盖朝野。中统元年(1260年)三月在此举行忽里台,正式即位。中统四年升开平府为上都,九年升中都(今北京)为...  相似文献   

10.
王淼棣 《文史月刊》2023,(12):32-33
<正>长子文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城中心,是山西仅存的10座元代文庙之一。据明弘治八年版《长子县志》记载: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迁建,金正隆至承安年间、元中统及至元六年(1263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等多次修葺。其中,文庙大成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建。院东与崔府君庙相邻,院内现存大量石刻、碑刻,为研究文庙历史提供了可靠的档案信息。1996年1月12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元代漠北日月山即"日月{山}熨斗山"、纳兰赤剌温、不儿罕哈勒敦,今蒙古国肯特山脉。日月山蒙古语所称哈剌温山,并非元代史籍中哈剌温只敦,或张德辉《纪行》之窟速吾(黑山)。日月山"行宫"、纳兰赤剌温之野,可谓长期被学界所忽视之蒙古前四汗重要营地与猎地。  相似文献   

12.
元代河南二姚,是姚枢和姚燧伯侄二人,洛阳市人。二姚先生生活在元太宗窝阔台汗、元定宗贵由汗、元宪宗蒙哥汗、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元武宗和元仁宗的时代,历经五朝。史书上有系年可考者,系从元太宗乙未(公元1235年)到元仁宗至大五年(即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凡七十七年,实际上,在元太宗乙未年前姚枢处于弱冠年龄,尚未入仕,这样算,二姚约占一百年的时间。从忽必烈统一中国到元的灭亡,还不到一百年。姚枢死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终年七十  相似文献   

13.
元代纸币在西藏地方流通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五九年,在西藏萨迦寺发现了两张元代纸币,一是“中统元宝交钞”,一是“至元通行宝钞”。这两张纸币是怎样流入藏地的?是不是元代纸币在藏流通的遗存?从元代西藏地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形,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其它有关资料来看,萨迦寺发现的这两张纸币,是随着元代纸币制度在西藏地区推行而流入的,是元代中央与西藏地方政府在财政金融上密切联系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田卫疆“站赤”(蒙古语jamuci的音译),《元典章》谓之“驿站”,是”驿传”的蒙古语译。驿传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始于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时期。元朝建立后,驿传制度进一步发展。据至顺二年(1331年)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元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15.
诸路转运司在世祖朝曾两立两废:中统三年正式设立,至元八年被明令罢废;至元十三年复立,而至元十五年旋又被罢废。诸路转运司职能广泛,负责督办一路财赋,直接经度诸色赋计,并且还在掌握户口增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然而其漕运、监察等项职能却渐趋弱化。其地位较高,曾一度与宣慰司、廉访司并称"三司";在元代前期北方的财政税收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元代诸路转运司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总管府路作为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定型。  相似文献   

16.
《元史》卷91《百官七》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条下载:“中统元年,世祖迁都中兴,始置宣慰司都元帅府。”而卷58《地理一》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统和宁路”条下载:“世祖中统元年,迁都大兴,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从行文及语境看,两处所言为同一史事。但世祖迁都之处却一为“大兴”,一为“中兴”,二者必有一误,现考订如下:元代称为“中兴”的地名有二:其一,河南江北行省境内之“中兴路”。《元史》卷59《地理二》“中兴路”条载:“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天历二年,以文宗潜邸,改为中兴路。”此处所载“中兴…  相似文献   

17.
对于至元年间大规模征黎行动的结束时间 ,学术界目前普遍认为是在至元三十年二月。本文通过对不同史料的勘比和元代文物的研究 ,认为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结束时间应是至元三十一年二月而非至元三十年二月。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华容出土元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华容出土元钞李正鑫1988年4月,湖南省华容县城关镇附近发现一座元代墓葬,一棺一椁,女尸和随葬器物都保存完好,出土丝织衣物80多件。清理随葬品时,发现元代纸币11张,计:中统元宝交钞6张,面额均为伍佰文;至元通行宝钞5张、面额为叁佰文和伍佰文的各...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元史》、《元文类》等文献的记载,元代拥有丰富的户籍管理制度及户口统计资料,但是,元代的户口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尤以蒙古国时期的户籍最为纷乱。通过梳理文献,大体明确了元代户口的类型:既有分属于内地州县院司赋役、蒙汉军户、站赤、工匠和僧道系统的户口,也有边远地区山泽溪洞之民,宣政院所领户口,岭北、辽阳、中书省北部和西北地的部民。  相似文献   

20.
元朝建立以前,统一的蒙古民族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以畏兀字书国言”,开始出现体现蒙古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为适应建立大一统的蒙汉大地主阶级联合专政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开始进一步重视立法工作。但元代最重要的立法活动,集中于英宗时期。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制定了《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典章》分前集和新集两大部分。前集六十卷,包括诏令、圣政、朝纲、台纲、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十门,共三百七十三目,每目各分若干条格。记录了自元初忽必烈当政至英宗时期长达五十余年间,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典章制度。其内容多为《元史》所不见。《元典章》的新集,续载了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二年(公元1322年)的法律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