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宗羲撰,朱莉娅·钦与乔英·方等编译.美国夏威夷火奴鲁大学1987年出版.336页.黄宗羲(1610—1695)的重要著作《明儒学案》的艰巨节编翻译工作得以完成并获得出版,应该归功于朱莉娅·钦.黄氏的著作不仅是对明朝(1368—1644)学术潮流的颇有影响的记录,而且是了解17世纪汉族王朝转向满清王朝(1644—1911)时期新儒学的窗口.《明儒学案》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说黄宗羲《明儒学案》晚年定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康熙三十年前后 ,《明儒学案》出现了两种有重大差别的版本 ,即郑性刻本(简称“郑本”)和贾润、贾朴父子刻本 (简称“贾本”)。道光初年 ,又出现了调和郑、贾二本的莫晋刻本 (简称“莫本”)。《明儒学案》的三种不同版本系统由此形成。过去 ,学术界普遍认为郑本是众本所出的善本。本文通过对郑、贾二本次序、案题、内容等方面的详细比较分析 ,证明郑本乃作者初稿 ,贾本各方面均优于郑本 ,应是郑本的修订本 ,亦即黄宗羲的晚年定本 ,于现存诸本中为最善。今天使用《明儒学案》 ,应以贾本为准。莫本正确地采用了贾本的内容 ,但次序、案题从郑本则未妥  相似文献   

3.
《明儒学案》是一部学案体裁的学术史著作。在黄宗羲的所有著作中,这部书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明儒学案》全书62卷,列17个学案,透过宋明理学发展的流变,总结明代的理学,展现出理学发展的趋向。黄宗羲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体现。《明儒学案》体现的治学精神,对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开风气的意义。一、学要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黄宗羲在《明儒学案》贯彻的治学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是:学有宗旨,但不可有门户。《明儒学案序》开篇说: 盈天地间皆心也,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故穷天地万物之理,即在吾心之中。后之学者,错会前贤之意,以为此理悬空于天地万物之间,吾从而穷之,不几于义外乎?此处一差,则万殊不能归一。夫苟功夫著到,不离此心,则万殊总为一致。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也。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于一途,剿其成说,以衡量古今,稍有异同,即诋之为离经畔道,时风众势,不免为黄芽白苇之归耳。夫道犹海也,江、淮、河、  相似文献   

4.
(一)《明通鉴》(中华书局1980年重印本)卷7页388:“今元遗孽巴咱尔、斡尔密等,自恃险远……”按:“巴咱尔、斡尔密”误,将一人点作两人。巴咱尔斡尔密,《明史》作“匝刺尔瓦尔密”,卷124有传。《明通鉴》卷4页288:“巴咱尔斡尔密(旧作把匝刺瓦尔密)嗣位。”此处标点不误,可仿之。(二)《明通鉴》卷9页445:“值[平越]卫民麻哈、苗杨孟等作乱……”  相似文献   

5.
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是在顾颉刚先生主持下,博采诸本所长整理而成的,故而校点精当,是《史记》研习者的首选版本.但《太史公书》本身博大精深,且年代久远,在传抄过程中又难免讹误,这都使得中华本《史记》在断句与文字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欠妥之处.断句失当的原因,主要有因不明地理而误、兼承误为单承、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点断错误以致张冠李戴、“而”字之前断否不当、因信任“三家注”而误、因不谙文体而误、因错解词义而误、时间副词归属不当、当属前而属后、人物语言未用引号、专名号与书名号使用不当、官职间当用顿号而不用、因失校而误等.文字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有夺文、异文处理不当、校勘不精等.  相似文献   

6.
7.
1.《三国志》卷十五《魏志·贾逵传》: 太祖崩洛阳,逵典丧事。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生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中华书局标点本) “问逵先生玺绶所在”令人费解。因“先生”一词未有用于称己亡父者。古籍中亡父称“先考”“先君”,当朝帝王之亡父称“先帝”“先王”。曹操生前封魏王。鄢陵侯彰当称之谓“先王”。《魏志·任城王彰传》注引《魏略》曰:“彰至,谓临菑侯植曰:‘先王诏我者.欲立汝也’”。可证。《资治通鉴》卷六十九文帝黄初元年载:彰“问逵先王玺绶所在。”可知宋司马光等著《资治通鉴》时所依《三国志》本作“先王”。近人卢弼  相似文献   

8.
《阮籍集》校点札记顾义生日前应一出版社之约,校点《阮籍集》,在饱尝了校点古籍的甘苦之余,想谈一点感想。阮籍的诗文集,除古代刊本外,目前比较通行的本子主要有两种:一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阮籍集》,由李志钧先生等校点(下称"古籍本");一是中...  相似文献   

9.
近时,将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通读一过。该书校点,出自名家之手,博取众长,堪称精审。然因书帙浩繁,校点者未尝顾及,制版者排印失误之处,亦偶有发见。今取时文尚未论及者数十则,连缀成文,求正于方家。一、标点:①五帝本纪:“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  相似文献   

10.
《高僧传》校点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僧传》十四卷,梁释慧皎撰。全书收载自后汉至梁凡453年间257位高僧的传记(附见者达274人)它不仅是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最为重要的典籍,同时也是研究政治史、社会史、中外交通史、文学史、汉语史等的重要资料。虽然此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长时期来一直未有人加以整理,直到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汤用彤先生校注的《高僧传》(汤一玄整理),才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便于使用的本子。汤用彤先生学贯中西、治学严谨,是我国佛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汤先生早年就对《高僧传》作了系统研究,60年代初又应中华书局之约着手此书的校注,…  相似文献   

11.
前时,读中华书局校点本《汉书》数过,草成“《汉书》标点举误”一文,(刊《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88年201期)凡举标点错误者22例.近日,再次爬梳,复得校点讹误者数十例,遂为此文,以就正于时贤云.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其他文献材料,对中华书局1997年重新印刷的《高僧传》中的误校误点提出了一些商榷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在几种版本的《马氏文通》里,质量最高,读起来最方便的要数吕叔湘、王海棻二位先生编的《马氏文通读本》(以下简称《读本》).《读本》是以章锡琛先生的《马氏文通校注》本(以下简称《校注》本)作底本,校以商务印书馆光绪甲辰(1904)本.《校注》本的校勘、标点错误较多,《读本》对此大多已作了校改.虽然如此,还有几处校点遗漏、失误.今不揣冒昧,提出几点补正,供编者修订时参考.不当之处,请编者和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中华书局整理本《史记》中存在的校点问题,参照《史记》的其它传本,结合有关资料,撰成札记20则,进行讨论辨正。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对曹元弼的《礼经学》进行整理过程中发现有标点错误,本文共指出27处标点错误,并根据相关文献进行校证,减少《礼经学》整理本的错误,为读者提供更精审准确的版本。  相似文献   

16.
全祖望,字绍衣,号谢山,自署鲒埼亭长,双韭山民,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谢山私淑黄宗羲,其学术上继南雷、季野,下开实斋、二云端绪,而又“自辟涂径”,俨成一家之学,实为浙东史学继往开来之大儒。诚如严可均在《全祖望传》中所云:“余观古今宿学,有文章者未必本经术,通经术者未必具史裁,服、郑  相似文献   

17.
《燕丹子》文本整理,孙星衍贡献最大。在其任职翰林院编修期间,纪昀私授抄本于他。经十数年校勘,尤其在章宗源、洪颐煊合作下,终得善本,以《平津馆丛书》本为优。孙氏校勘,引唐宋及之前的古书8种,出校记97条,通过增补缺字、订正底本之讹、标注异常情况等方法以复原本之貌,并对成书情况和篇卷形制作出说明。然而,由于《燕丹子》流传已久,历史上仍有一些难可确考的佚文;与平津馆本对照,也有少量的古书引录明标出于《燕丹子》者的异文。  相似文献   

18.
《建康实录》近年来相继出版了两个校点本,一个是张忱石同志的校点本,中华书局1986年10月出版;一个是孟昭康等三位同志校点的本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后者基本上只是一个标点本,姑且置而不论。本文专就张忱石同志校点本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不难看出,张忱石同志对《建康实录》的校点工作是付出了极大的心力的,单就校勘而言,除了版本校之外,还参校了涉及六朝史事的9种正史以及《资治通鉴》、《世说  相似文献   

19.
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是现存最重要的楚辞古注之一,其传世版本众多。中华书局在1983年排印出版了《补注》的点校本,该点校本以毛氏汲古阁刻本为底本,由白化文先生等人负责整理。本文通过比勘《补注》的各种版本,同时参校其他相关典籍,列出点校本中存在的校点问题三十多处,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江苏古籍出版社约请有关专家整理出版《中国话本大系》,预备出约一百种。《清平山堂话本》原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谭正璧校注本,这次作为《大系》的一种,由石昌渝先生重新校点,已于90年与读者见面。最近通读全书,很佩服石先生的用力之勤,校勘之细;不过也发现校点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承谭本而误的,也有新产生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恐怕在古代俗文学作品整理中带有一定的共同性。笔者不揣浅陋,提出来向石先生及广大读者请教,倘或能稍有裨益于《大系》的校点整理,则幸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